平生所闻芙蓉岭,上如攀天下入井。老乃来游殊不然,褰裳顷刻升绝顶。
南逾大庾鹧鸪啼,北度居庸朔风紧。客行到彼例凄酸,我已恍惚梦中景。
视险如夷兮要深省。君不见芙蓉一岭今已过,我但慢行君奈何。
【注释】
过芙蓉岭:经过芙蓉岭。芙蓉峰在广东南雄县西20公里,海拔1903米。上如攀天,下入井。老乃来游殊不然:我年纪大了才来到这里游玩,与年轻时大不相同。褰裳顷刻升绝顶:急忙提起衣襟,顷刻之间便登上了山顶。裳是古代的一种长袍子,“褰裳”是形容急于登高的心情。南逾大庾:越过大庾岭。大庾岭在广东大庾县境内,是五岭之一,也是岭南最高峰,海拔1960余米,山势险峻,自古以来为南北交通的要隘和兵家必争之地。鹧鸪啼:指鹧鸪鸟的叫声。鹧鸪又叫鹧鸪鸟,是一种能鸣叫的鸟类,因它的叫声类似“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古人常用它来比喻仕途不顺或人生多艰。北度居庸:从北方穿过居庸关。居庸关在今北京昌平县西南口外。朔风:北方寒风。客行到彼例凄酸:行走至此感到十分凄凉酸楚。客旅:旅行的人。
【赏析】
这是组诗的第一首。作者以极其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芙蓉岭的壮丽景色和自己游览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开头两句写芙蓉岭之险峻,说攀登此岭犹如攀登天庭,而进入井底,表现出诗人面对险阻的豪迈心情。接着两句写自己年迈体衰,却仍来到这风景秀丽的地方,与年轻时相比,心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老乃来游殊不然,褰裳顷刻升绝顶。”这里既写出了诗人登山观景的急切心情,也表现了他对这次重游的兴奋心情,同时也表明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三句写越过大庾岭,第四句写从北越居庸关,都点出了诗人的行程。“客行到彼例凄酸”一句,说明诗人到达目的地后心情十分凄楚。“我已恍惚梦中景”一句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大庾岭和居庸关的印象已模糊不清,只能依稀回想起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受以及对自己年龄增长而身体衰退的感慨。
这首诗中有许多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比如“褰裳顷刻升绝顶”、“视险如夷兮要深省”。这些描写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而且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叹,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