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从元戎,六年守襄阳。
大小百馀战,裂衣裹金疮。
相逢说往事,须髯犹奋张。
岁晚不得志,巡逻分穷乡。
穷乡民不多,诗书间耕桑。
古不识兵火,承平异边方。
一朝六鳌抃,罅隙疏堤防。
有盗黠如鼠,有吏贪如狼。
将军手拊摩,不忍斧斫伤。
一语对曲直,冷泉解沸汤。
去著来时袍,萧然无装囊。
但有送行诗,至今犹珍藏。
壮士困资格,逆旅悭赍粮。
况又颇抱病,新添满颐霜。
万人为翰墨,无一曹思王。
万人握干殳,无一关云长。
幸而一有之,时论纷臧仓。
恨不酾斗酒,与公歌慨慷。
将军未五十,意气摩穹苍。
春鸿定决起,天骥终高骧。
【译文】
将军随从元帅,六年坚守襄阳。大小百余次战斗,裂衣裹金疮。我们相逢谈论往日的事,胡须仍显雄壮。岁晚不得志向,巡逻分派到穷乡。穷乡人不多,诗书间耕桑。古时不识兵火,承平异边方。一朝六鳌抃,罅隙疏堤防。有盗黠如鼠,有吏贪如狼。将军手拊摩,忍使斧斫伤。一语对曲直,冷泉解沸汤。去著来时袍,萧然无装囊。但有送行诗,至今犹珍藏。壮士困资格,逆旅悭赍粮。况又颇抱病,新添满颐霜。万人为翰墨,无一曹思王。万人握干殳,无一关云长。幸而一有之,时论纷臧仓。恨不酾斗酒,与公歌慨慷。将军未五十,意气摩穹苍。春鸿定决起,天骥终高骧。
【注释】
题:写。
括苍山:在今浙江温州市境内。
将军:指诸葛亮,字孔明,刘备的军师。元戎:主将的代称。
守襄阳:驻守汉中(今陕西勉县)一带。
裂衣裹金疮:用衣服裹住伤口。
须髯:胡须。
说往事:回忆过去的事。
须髯犹奋张:胡须还显得精神抖擞。
岁晚:一年快结束时。不得志:没有达到目的。
巡逻:巡视。分:派。
穷乡:偏远贫瘠的乡村。民不多:居民不多。
诗书:诗和书。间耕桑:从事农业劳动。
识:了解。火:战乱。
承平:太平安宁。
六鳌抃:六只龙舞动。抃:同“翩”,跳跃的样子。
罅隙:裂缝。疏:疏通。
黠:狡诈。
曹思王:曹操的孙子曹冲。
庾信《哀江南赋序》:“庾信徘徊于江、湘,流浪于江湖,尝低徊古典,谓人曰:‘我乃江外布衣,幼安巢由,实怀怆恨。”
酾(shá)斗酒:斟酒至杯口稍下。
时论纷臧仓:当时舆论纷纷指责他。臧仓是战国时期宋国的贤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庶人。《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髡者……饮至八斗而醉……居处饮食,常以八珍奉客……居无何,淳于髡死,楚人哀之,为发墓,棺椁甚丽。于是荆人不忍食也,畜之于堂上……”
恨不酾斗酒,与公歌慨慷:怎不斟满酒来,与我共唱慷慨激昂的歌曲呢?慨(kuǎn):感慨。
将军:指诸葛亮。意气:志趣气概。
春鸿:大雁。定决起:决定飞起。
天骥(jì):良马名。终高骧(xiāng):终究昂首远翔。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作于肃宗上元元年(760)。作者借赞颂诸葛亮北伐中原,虽功高震主却能保持高洁之志节,来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事业的高度关注及对统治者的忧虑与不满。全诗结构严谨,脉络井然,感情真挚,格调高昂激越。
开头四句,点明题旨。首句“题来将军”,说明这是一首赠别的作品。“将军”二字,既指诸葛亮,亦指其部下将士。二句言诸葛亮随从元戎出征襄阳,守卫边疆。三、四两句说诸葛亮随从元戎征战十余年,其间大小数十次战斗,身先士卒,披坚执锐,立下了赫赫战功。
五、六句进一步渲染诸葛亮的功绩。诸葛亮不仅作战勇敢,而且智勇双全,深得人心。这两句写他在战场上与敌周旋,从容应对各种情况,表现出他那凛然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令人赞叹不已。
七、八句,写他与人交谈往事。这里“须髯”“奋张”等词语,都显示出他对过去的战绩记忆犹新,精神矍铄。九至十四句,叙写他回到成都后的生活情景。蜀地僻陋偏僻,百姓稀少,生活清苦。但诸葛亮并不以此为忧,而是继续关心天下大事。他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仍像年轻时一样抱负远大。他时常与朋友谈论天下大事,希望天下早日统一。他还经常吟诵《梁甫吟》,表达出自己壮心不已的心情。他的这种情怀感动了人们,大家争相为他送行,并把他写的诗保存下来作为纪念。
十五至二十几句写诸葛亮晚年的生活状况。他虽然年纪已老,但仍保持着清高的操守,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诗才更是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赞扬,成为传诵的佳篇。尽管如此,他还是受到一些人的非议,认为他是沽名钓誉,沽名钓誉的人往往贪得无厌,贪婪成性。因此,他只好忍受这些非议,默默地忍受着孤独和寂寞。二十一至二十八句写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由于诸葛亮生前功勋卓著,影响巨大,死后人们依然怀念他的功德和恩情。他们常常举行盛大的宴会为他送行,并在宴会上吟诵他的诗篇,以示悼念。最后两句写他对朝廷的期望和祝愿。他认为朝廷应该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不要再让奸臣蒙蔽视听,破坏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昌盛。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于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殷切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朝政的关心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