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岂有头与角,可以模形容。贾氏三虎,伟节最怒。
岂有毛与皮,可以析毫缕。古人画马非画马,借此绘写英雄姿。
东方角龙西奎虎,天有之人亦有之。善书画意不画像,妙在托兴如声诗。
点睛飞去果有许,烈裔顾凯亦未奇。卧龙未飞,睡虎不吼。
一飞鳞虫附之皆上升,一吼百兽闻之悉窜走。人见此图指点爪牙然不然,我得此图屈伸语默观圣贤。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赠善画龙虎吴伯原杂言
-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 “荀氏八龙”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八种龙,而“慈明无双”表示这种龙非常稀有且独特。这里的关键词是“龙”,指的是一种吉祥、威严的动物。
- “岂有头与角,可以模形容。”
- “头与角”指的是龙的头部和角部,而“模形容”意味着通过绘画来描绘。这里表达的是画家们通过绘画来表现龙的形象。
第二句:贾氏三虎,伟节最怒。
- 贾氏三虎,伟节最怒。
- “贾氏三虎”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个英雄人物,而“伟节最怒”则形容他们英勇无畏的气质。这里的关键词是“虎”,指的是勇猛的动物。
第三句:岂有毛与皮,可以析毫缕。
- 岂有毛与皮,可以析毫缕。
- “毛与皮”指的是动物的毛发和皮肤,而“析毫缕”意味着通过细致的描绘来展示。这里强调了画家们对于细节的关注和描绘能力。
第四句:古人画马非画马,借此绘写英雄姿。
- 古人画马非画马。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人在画马时并不是单纯地描绘马的外形,而是通过画笔来传达马的精神和气质。这里的关键词是“马”,指的是一种动物。
- “借此绘写英雄姿。”
- 通过画马来展现英雄的风采和精神。
第五句:东方角龙西奎虎,天有之人亦有之。
- 东方角龙西奎虎。
- 这里指的是东方的角龙和西方的奎虎,它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
- “天有之人亦有之。”
- 意思是这些神兽存在于天界,人类也都有类似的存在。这里的关键词是“天”,指的是天空或者宇宙空间。
- “善书画意不画像,妙在托兴如声诗。”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善书画的人并不只是简单地画出图像,而是通过绘画来传达情感和意境,就像诗歌一样。这里的关键词是“书画”,指的是绘画和书法艺术。
第六句:点睛飞去果有许,烈裔顾凯亦未奇。
- 点睛飞去果有许。
- “点睛飞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用眼神来表达情感和态度。这里可能是在描述某个人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或勇敢的气质。
- “果有许”意味着确实有这样的神情。
- “烈裔顾凯亦未奇。”
- “烈裔”指的是英勇的后代,“顾凯”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但在这里没有明确的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英勇的后代可能有很多,但真正令人惊叹的并不多。这里的关键词是“烈裔”、“顾凯”,但没有具体的解释。
第七句:卧龙未飞,睡虎不吼。
- 卧龙未飞。
- “卧龙”指的是卧居不起的诸葛亮,这里可能是在用来形容某人隐藏自己的才能或智慧。
- “未飞”意味着没有显露出来。
- “睡虎不吼”则是说像一只沉睡的老虎一样,没有发出威猛的声音。这里的关键词是“睡虎”,指的是沉睡中的老虎。
第八句:一飞鳞虫附之皆上升,一吼百兽闻之悉窜走。
- 一飞鳞虫附之皆上升。
- “鳞虫”指的是各种动物,“附之皆上升”意味着所有的鳞虫都在跟随主人的动作而上升。
- “一吼百兽闻之悉窜走”则是说一声怒吼可以让所有的野兽都感到害怕并迅速逃跑。
第九句:人见此图指点爪牙然不然,我得此图屈伸语默观圣贤。
- 人见此图指点爪牙然不然。
- “人见此图指点爪牙然不然”是指人们看到这幅画后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炫耀或讽刺的行为,而有的人则认为这是在赞美或颂扬某人的才能和成就。
- “我得此图屈伸语默观圣贤”则是说自己通过这幅画来观察和思考圣贤的智慧和品格。这里的关键词是“得此图”,指的是这幅画或者这个作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书画艺术的诗作,通过对荀氏八龙、贾氏三虎等神兽的描绘,展现了画家们精湛的技艺和对细节的关注。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古人画马的方式,以及东方角龙和西方奎虎等神兽的存在,表达了作者对神秘世界的向往和想象。此外,诗中还运用了一些成语和典故,如“点睛飞去”、“烈裔顾凯”等,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最后,诗中提到了卧龙、睡虎等形象,以及人对于这幅画的不同解读,反映了作者对于书画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