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吴百越楚天宽,不厌登临不厌观。
画舫红桥随处有,丹楼碧宇倚空寒。
梅边吟思春光早,雁外归心夕照残。
灯火沙河塘上路,岂无冻屋卧袁安。

注释:

三吴:指江南的吴郡、会稽、丹阳。百越:泛指南方。楚天:指楚国的天空,这里代指南方的天空。不厌:即“不惮”,不怕,不嫌。登临:登上高处远望。不厌观:即“不惮观”,不嫌看。画舫:雕饰华丽的船。红桥:彩绘的桥梁,泛指桥梁。随处有:到处都是。丹楼碧宇:红色的楼阁,碧绿的房屋。倚空寒:倚靠高空而感觉寒冷,形容高耸入云的景色。梅边:梅花旁边的。吟思:吟咏思索。春光早:春天来得早。雁外归心夕照残:夕阳西下时,大雁已经飞回,诗人的思乡之情也渐渐消散了。灯火沙河塘上路:在灯光闪烁的沙河塘上走。岂无冻屋卧袁安:难道没有因寒冷而冻坏的屋舍和卧薪尝胆的人像东汉初年的袁安一样吗?袁安是东汉初年的一位隐士。

赏析: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共十首。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吴山晚秋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困苦,坚持抗金斗争的决心。

第一首诗开篇就写自己站在吴山上,放眼四望,看到了三吴之地、百越之地以及楚国的天空,心中没有丝毫的厌倦感,反而觉得登高远望是一件乐事。这里的“三吴”、“百越”、“楚国”都是指江南地区,可见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第二首诗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吴山上所见的景象。他看到了彩绘的桥梁、雕饰华丽的船只,这些美丽的景色让他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这里的“画舫”指的是彩绘的船只,“红桥”则是以红色为主要色调的桥,它们都是江南水乡的特色。

第三首诗则转入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诗人看到梅花盛开,春光明媚,大雁南飞,夕阳西下,这些自然景色都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这里的“春光早”指的是春天来得早,可能是因为诗人身处南方的缘故,这里的“雁外”则是大雁已经飞回的意思。这里的“夕照残”则是夕阳西下的景象,诗人在这里感叹时光易逝,岁月如梭。

最后一首诗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境。他看到灯火闪烁的沙河塘上,有人在行走着,但他却感到了一种孤独和无助感。这里的“岂无”表示“难道没有”的意思,而“冻屋卧袁安”则是说难道没有因为寒冷而冻坏的屋舍和卧薪尝胆的人像东汉初年袁安一样吗?这里的“袁安”指的是东汉初年的隐士袁安,他因为坚持抗金而受到排挤,后来隐居在家,过着清贫的生活。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困苦,坚持抗金斗争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