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上三十六度出,南极地下三十六度入。四海之内居中国,不见南极见北极。
东生西没一轮日,西没昏黑东生白。春分秋分昼夜中,天上地下度数同。
地上天少日晷短,子月日南而北返。地上天多日晷长,午月日北而南行。
四时成岁岁如此,日南日北而已矣。一百八十度有奇,不过一往一来耳。
或谓四游升降殆不然,所以景祐新书删其篇。
注释:
己亥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冬至之前的十天。北极星出在天上三十六度,南极星入地三十六度。四海之内都在中国,见不到南极星而见到北极星。
东升西落的太阳,西落时天变暗,东方升起时又变白。春分秋分,是日夜平分的时刻,天上地下的度数相同。地上天少、日晷短,子月太阳南行而北返;地上天多、日晷长,午月太阳北行而南返。
四季循环成岁,一年如此。日南日北而已,一百八十度有奇,不过一往一来罢了。有人以为四游升降是不对的,所以景祐新书删除了这篇文章。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天文观测的诗,描述了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的全过程,以及在不同季节中太阳的高度变化和方向变化。这首诗通过对太阳运行轨迹的描述,揭示了自然界中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宇宙规律的深刻认识。
诗中首先描述了北极星和南极星的相对位置,然后通过太阳的运行轨迹,描绘了一年四季太阳高度的变化。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日晷的长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最后,诗人通过对四季更替的观察,得出了“日南日北而已”的结论,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理解。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含义深远。它不仅是一首关于天文现象的科学论文,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诗人通过生动的文字,将复杂的天文知识以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其中的深意。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