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十与知二,回赐同补哲。
所以孟坚表,九品较优劣。
人貌无明镜,妍丑孰分别。
物无权与衡,轻重亦不决。
【注释】:
- 知十与知二: 指东汉末年名士祢衡,字正平,汉末著名才子,有“八斗之才”。知十指祢衡,知二指孔融。
- 回赐同补哲: 指东汉末年袁绍的谋士许攸,字子攸。许攸曾向曹操推荐祢衡。曹操用祢衡后,袁绍派人去索取他,曹操将祢衡送回给袁绍。
- 孟坚: 指班固,班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曾作《汉书》一书,著文称赞祢衡的才华,认为他的文章“如出一手,妙绝当世”。
- 九品: 指魏晋时期官员考核的等级制度。
- 权: 秤的两端,这里比喻事物的轻重。
- 孰分别: 谁可以分清。
- 权与衡: 秤的两端,比喻事物的轻重。
- 优劣: 好坏。
-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社会人才选拔标准的批判。诗人以历史人物为镜,指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即用人只看表面现象、不看本质,只看短处而忽视长处,从而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不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用人、重视人才的看法。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成语,使得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