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不愿为高官,履危未必亲心安。孝子不愿食厚禄,移此禄为亲之福。
亲家堂上太夫人,九九之算饶五春。令郎江西三十载,董提茗事职不改。
他人公台天上飞,我不衮衣但莱衣。谁其总戎动百万,我宁不作麒麟楦。
夫人愈老愈优游,发白返黑此之由。夫人内丹保坚固,齿落更生此之故。
君不见庄椿一岁秋八千,彭祖十分之一焉。夫人寿骨比彭祖,尚馀七百一十有四年。
武宁茶提举相台郑君思恭之萱堂太夫人冯氏大德乙巳年八十六紫阳山方回万里年七十九赋长句
注释:
- 这首诗是郑思恭对冯氏太夫人的颂扬诗。
- 乙巳年,即乙巳,是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
- 紫阳山方回,指宋代诗人方回。
- 万里年,指方回的年龄,万里是虚数,表示年纪大。
- 赋长句,指写一首长诗赞美太夫人。
译文:
孝顺的儿子不愿做高官,履危未必心安。孝顺的儿子不愿食厚禄,把这份厚禄当作为亲做的福。
太夫人在亲家堂上,九九算术能饶五春。令郎在江西三十载,董提茗事职不改。
他人在公台天上飞,我不衮衣但莱衣。谁其总戎动百万,我宁不作麒麟楦。
夫人愈老愈优游,发白返黑此之由。夫人内丹保坚固,齿落更生此之故。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武宁茶提举相台郑思恭的夫人冯氏太夫人的诗歌。全诗以“赋长句”的形式,表达了郑思恭对冯氏太夫人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孝子不愿为高官,履危未必亲心安”,描绘了孝子们不愿意追求高官厚禄,而是愿意承担风险,因为内心的安宁比高官厚禄更重要。这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道德品质的重视。
第二句“孝子不愿食厚禄,移此禄为亲之福”,进一步强调了孝子们将获得的丰厚俸禄视为为父母分忧解难的福气,而不是个人利益的满足。这体现了孝道文化中对于家庭责任和义务的重视。
第三句“亲家堂上太夫人,九九之算饶五春”,赞美了冯氏太夫人的智慧和才能。她能够巧妙地运用九九之术,化解了许多难题。同时,她也是一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能够在晚年依然保持优雅的姿态和从容的心态。
第四句“令郎江西三十载,董提茗事职不改”,表达了对冯氏太夫人儿子的尊敬和怀念。他虽然在外多年,但始终不忘家族的责任和使命,继续致力于茶业的发展。这也体现了冯氏太夫人对家庭事业的执着和坚守。
第五句“他人公台天上飞,我不衮衣但莱衣”,用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冯氏太夫人的谦逊和低调。她不像别人那样高高在上,而是穿着朴素的莱衣,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也体现了她的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养的精神风貌。
第六句“谁其总戎动百万,我宁不作麒麟楦”,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看法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破坏,因此宁愿不做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发动战争的人。这里的“麒麟楦”指的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战马鞍具,用来比喻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痛苦。通过这样的对比,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稳定生活的珍视和追求。
最后一句“夫人愈老愈优游,发白返黑此之由”,赞扬了冯氏太夫人的长寿和健康状态。她虽然年纪渐长,但仍然保持着优雅的姿态和从容的心态,头发也没有因年老而变白。这得益于她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保养方法。这也体现了冯氏太夫人对生命的态度和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冯氏太夫人的赞美,展现了她的智慧、才能、品德和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庭的关爱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