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昂书今第一,竹友二字大逾尺。
结交此君者为谁,松江其家吾未识。
想见仿佛如渭川,千亩比封环乃宅。
根竹可曾掘作鞭,笋出不忍煮为食。
青琅玕栖紫凤凰,可待九成击夔石。
老夫客居杭州城,一苇可航不三日。
不问主人即直造,谁知亦复有此癖。
梦到霜松雪梅边,龟壳踞兮蛤蜊食。
取此三友并友之,月明半夜吹长笛。

寄题松江下砂唐氏竹友

赵子昂书今第一,竹友二字大逾尺。结交此君者为谁,松江其家吾未识。

想见仿佛如渭川,千亩比封环乃宅。根竹可曾掘作鞭,笋出不忍煮为食。

青琅玕栖紫凤凰,可待九成击夔石。老夫客居杭州城,一苇可航不三日。

不问主人即直造,谁知亦复有此癖。梦到霜松雪梅边,龟壳踞兮蛤蜊食。

取此三友并友之,月明半夜吹长笛。

注释:

  1. 赵子昂:指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代著名书画家。他的书法被称为“赵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
  2. 竹友:指与竹子有关的事物或人物。在这里,作者可能在赞美松江唐氏家族中的一位名叫“竹友”的人,或者是在描述一件与竹子有关的艺术品。
  3. 松江:指中国上海市松江区。这里可能是指松江唐氏家族居住的地方。
  4. 渭川:渭河的弯曲之处,这里可能是指渭河两岸的风景。
  5. 千亩比封环乃宅:形容土地广阔,如同封地一般。这里的“环”可能是指环绕的意思。
  6. 根竹可曾掘作鞭:意指将竹子作为工具使用。这可能是因为竹子的坚韧性和实用性,使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7. 笋出不忍煮为食:形容竹子生长过程中的自然之美,不忍心将其作为食物来食用。这可能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8. 青琅玕(láng gān)栖紫凤凰:形容竹子青翠欲滴,犹如珍贵的宝石般珍贵。而“紫凤凰”则象征着高贵和神秘,暗示着这种竹子的珍稀程度和高贵品质。
  9. 可待九成击夔(kuí)石:比喻这种竹子的价值极高,可以媲美古代的名画《九成宫图》。夔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玉,代表着尊贵和高雅。
  10. 老夫客居杭州城:这里的“老夫”可能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意为作者自己也是游客的身份;“客居”则表示作者暂时居住在杭州城内。
  11. 一苇可航不三日:意味着在长江上划一只小竹筏就能横渡长江,不需要三天时间。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便捷交通。
  12. 不问主人即直造:意思是不询问主人就径直造访。这里的“直造”可能指的是直截了当地拜访,或者直接找到主人的意思。
  13. 谁知亦复有此癖:意指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喜好或兴趣。这里的“癖”可能是指一种独特的爱好或习惯,让人感到意外和新奇。
  14. 梦到霜松雪梅边:形容梦境中的景象如同真实的山水画般美丽。这里的“霜松”和“雪梅”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经典元素,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
  15. 龟壳踞兮蛤蜊食:形容乌龟和蛤蜊这两种生物各自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性。这里的“龟壳”和“蛤蜊”都是海洋生物的代表,象征着自然和生命的力量。
  16. 取此三友并友之:意指取这三种植物一起欣赏或种植。这里的“三友”可能是指松树、竹子和梅花这三种植物,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性植物。
  17. 月明半夜吹长笛:形容在月光明亮的夜晚里,独自吹奏长笛的场景。这里的“月明”和“半夜”都描绘了夜晚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松江唐氏家族中的一位名叫“竹友”的人为主题,通过对松江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以及与竹有关的历史文化元素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之情。同时,诗人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之意,使得整首诗歌富有诗意和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