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忆悬清梦,相过笑白头。
不因吾道重,安得为兹留?
翠竹边江雨,黄花小院秋。
明年春水足,准拟泛扁舟。
石湖寺二首
第一首
石湖寺里清梦断,
相别时我们笑白头。
不是因为我佛道高,
哪能留下此佳地?
翠竹丛中听江雨,
黄菊院里闻秋声。
明年春水涨满塘,
我自泛舟游碧波。
译文:
在石湖寺里,我们共赏清梦,但醒来后,我们已经各自离去,彼此的思念像白头发一样渐长。不是因为我佛道高,哪能留下如此美好的地方?在翠竹丛中,我聆听着江边的雨声;在黄菊院里,我听着秋天的声音。明年春天,当河水涨满了池塘,我要再次泛舟游玩,享受那碧波荡漾的美景。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石湖寺的一段美好回忆,以及离别时的伤感与不舍。诗人以清梦为引,描绘了在石湖寺中的相遇,那时的欢笑和白头发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然而,由于某种原因,他们不得不分别,这种遗憾和失落感通过“笑白头”这一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接着,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他与朋友在石湖寺中的生活片段。他听到了江雨的滴答声,嗅到了黄菊的香气,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色,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也加深了诗人对那段美好时光的回忆。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他期待着明年春天的到来,那时河水将涨满池塘,他可以再次泛舟游玩,享受那碧波荡漾的美景。这种期盼和憧憬,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珍惜。第二首
石湖寺边江雨细,
黄花小院秋声微。
不因吾道重,
安得为兹留?
翠竹丛旁听细雨,
红叶树间闻秋意。
明年春水足,
准拟泛扁舟。
译文:
石湖寺边的江雨细细如丝,
黄花小院里的秋声轻轻传来。
不是因为我的佛道很高深,
哪里能够停留此地呢?
我在翠竹丛旁聆听着细雨声,
在红叶树间感受着秋天的气息。
明年春天水势上涨,
我准备泛舟畅游。
赏析:
这首诗同样表达了诗人在石湖寺中的一段美好回忆,以及离别时的伤感与不舍。与上一首相比,这首诗更加细腻地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石湖寺中的日常生活。首先,诗人提到了石湖寺边的江雨,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静谧和幽美的气氛。接着,他又提到了黄花小院里的秋声,这种声音虽然细小而微弱,但却足以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韵味。这种描写手法使得诗歌的画面更加生动和具体,也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然后,诗人用“不因吾道重”这句话来表达他的感慨和无奈。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留在石湖寺,是因为自己的佛道比较高深。然而,这种理由并不足以解释他为什么能够留下此地。这里的“重”字,可能是指他内心的重量,或者是他对于佛道的追求和执着。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它也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