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尘土苦歊烦,林下清风六月寒。
夜半酒醒方脱屐,日高眠起不簪冠。
坐看游蚁巡危磴,静听闲花落古坛。
老我自无轩冕意,寻常岂是傲时官。
【注释】
人间尘土苦歊烦,
林下清风六月寒:尘世的喧嚣和烦扰使人感到痛苦。
夜半酒醒方脱屐,
日高眠起不簪冠:夜晚醉酒醒来时才摘下鞋帽,早晨醒来时不戴帽子。
坐看游蚁巡危磴,
静听闲花落古坛:坐着看着蚂蚁在危险的地方爬行,静静地听着花儿在古老的祭坛上落下。
老我自无轩冕意,
寻常岂是傲时官:我已经没有那种居功自傲的意思,平常人哪里会去羡慕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职?
【赏析】
《山中答客问》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诗人被贬黄州期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人间尘土苦歊烦”以反诘的语气写出了官场生涯的艰辛和烦恼。诗人用“尘世的喧嚣和烦扰”来形容自己所处的环境,表达了他内心的不满和厌恶。
第二句“林下清风六月寒”则描绘了诗人在林下的清凉环境和感受:“六月”指的是夏季,但因为“清风”的存在,使得气温并不炎热,反而有一种凉意,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淡漠和逃避。
第三四句“夜半酒醒方脱屐,日高眠起不簪冠”更是直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夜半”指的是深夜,“酒醒”表示诗人饮酒后清醒过来;“方脱屐”表示刚刚脱下鞋子;“日高眠起不簪冠”表示早晨醒来时没有戴帽子。这些细节描绘出诗人悠闲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
最后两句“坐看游蚁巡危磴,静听闲花落古坛”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悠然自得:“游蚁”是指蚂蚁,它们在危险的台阶上忙碌;“闲花”是指落在地上的花瓣,它们在古老的祭坛上轻轻飘落。这些细节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尾联两句“老我自无轩冕意,寻常岂是傲时官”则是诗人对自我的总结和表达:“老我”指诗人已经年纪大了,“自无轩冕意”表示他已经不再追求名利;“寻常岂是傲时官”表示他的平凡生活并不需要借助官职来炫耀。这些句子表明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