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白发满乌巾,不会趋时任客嗔。
种菜每令除宿草,煮茶常自拾枯薪。
屋头流水溅溅响,溪上梅花树树春。
寄语儒林赵诗伯,好收风月作比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要求对诗歌进行解读,注意把握诗句的意思,同时注意理解诗中所运用的典故、表现手法等。最后结合注释和赏析作答即可。
本题中,首句中的“萧萧”指白发;“乌巾”为乌纱帽,是古代士人的头饰;“会”“种”“拾”都是动宾结构,“菜”“茶”“溪上梅花”是名词性短语,是诗人的动作或活动,其中“除”“拾”有动词的作用;“嗔”意为生气,愤怒;“儒林”代指读书人;“好”是形容词,“比邻”为靠近邻居。
【答案】
译文:
白发满头戴着乌纱帽,不会趋炎附势任你发怒。种菜时常常除去杂草,煮茶时常拾起枯枝。屋前流水溅溅响,溪边梅花开又落。寄语读书人赵诗伯,愿你收留风月做邻舍。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抒发了作者在官场失意之后,退居乡间与友人相交往的闲适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风格清新隽永。
开头两句以“萧萧”“乌巾”“客”三字写自己年老体衰,鬓发雪白,官运不佳,只好归隐。“不会趋时任客嗔”,意为不会逢迎趋炎附势,任凭别人嗔怪。“嗔”字点出因不趋炎附势而受到的责备。
颔联写隐居生活。“种菜”句写铲除杂草,“煮茶”句写拾取枯柴。种菜和煮茶都是隐居生活的常见事。《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曾作《种桑》、《种菊》,自谓“聊复娱此无生”。可见种菜也是他的一种爱好。“除”字写出他勤劳的性格。“拾”字写出他的俭朴的生活作风。
颈联写田园风光。“屋头”两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田园图:屋前流水潺潺流淌,溪边梅花绽放。这两句既写了景,也蕴含着诗人的情怀。“溅溅”二字,生动地写出流水声,给人以优美、恬静之感。“梅树”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春色,将梅花比作春天的信使,写出梅花报春的特点。
尾联写赠诗之约。“寄语”一句,表明诗人要将自己的心曲托付给赵诗伯。“好”字表示希望之意。“比邻”两字写出诗人的愿望,即希望与赵诗伯成为邻居,亲近交往。“风月”一词出自宋玉《高唐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后泛指南方山水之美。此处借指隐居之地的美好环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退隐后的闲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