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蔓网丛棘,下有幽兰花。
缄春敛华滋,古意良独多。
霜寒九十月,萧飒如枯莎。
但使本根在,菅茅将奈何?

秋怀十二首

野蔓网丛棘,下有幽兰花。缄春敛华滋,古意良独多。霜寒九十月,萧飒如枯莎。但使本根在,菅茅将奈何?

译文:
秋天的野外长满了荆棘和野草,下面有一朵孤独的幽兰花。 春天的时候花朵盛开,充满生机,而现在却已经凋零枯萎。 九月的寒霜覆盖大地,萧瑟凄凉如同干枯的莎草。 但是只要本源还在,那些细小的植物又怎能阻挡我回归自然的步伐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因国事家事而引发的悲伤之情。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通过反问的方式,揭示了尽管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存在,但内心的悲伤却无法被这些美景所消解。颔联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西风猎猎、细雨菊花,展现了一幅秋日的宁静画面。然而,诗人的情感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反而在这美好的景象中感到更加深沉的失落。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透露出其内心深处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

尾联“但使本根在,菅茅将奈何?”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这里用“菅茅”比喻自己,暗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守自己的本心和理想。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念,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坚持自我。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无论是对自然的喜爱还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都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将“菅茅”比作自己,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深化了主题。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主题表达,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