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晴杏花雨,东村西村鸣社鼓。
长旗翩翩导前路,乐舞于于成队伍。
冠带郎君颜貌古,插竹簪花相媚妩。
可是平生惯尘土,不学时人觑面目。
髦髦童儿亦覶缕,骑牛老儿妄伛偻。
桑柘影斜山日暮,醉饱归来同笑语。
田家之乐乐如许,正是太平无事处。
孰知异世多官府,村乐荒凉无此举。
大家役役如征戍,小家戚戚驱儿女。
白日康庄猰㺄多,黔黎尽作逃亡户。
云林丛社能识取,抚绥宁信巅崖苦。
按图阅景自凄楚,谁是龚黄谁卓鲁?
”`
春风轻拂,杏花雨中,东村西村的社鼓声声。长旗飘扬,引领着欢乐的队伍前行。
古风郎君,身着华服,插竹簪花,尽显风流。他们与民同乐,不学世俗之人,只顾自己的快乐。
孩童们骑在牛背上,老人们弯曲着腰身,桑柘树影斜斜洒落山间,夕阳西下,他们满载而归,欢声笑语。
田家之乐如此多娇,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然而世事多变,官府纷扰,村乐荒废,无人再提。
大家忙碌如征人,小家忧愁如儿女。白日里大道畅通,夜晚里黔黎流亡。云林丛社,昔日繁华,如今却难觅其踪。
王冕《村田乐祭社图》以画为诗,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腐败的不满,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的诗句清新自然,韵味无穷,令人回味无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村田乐的场景,展现了古代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人用词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春天、风、雨、旗、鼓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官场腐败、百姓疾苦的深深忧虑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注释:
春风吹晴杏花雨:春风轻拂,杏花纷纷飘落。
东村西村鸣社鼓:村里传来阵阵鼓声,庆祝社日的到来。
长旗翩翩导前路:长旗在空中飘扬,引领着欢乐的队伍前行。
冠带郎君颜貌古:头戴冠带,身着古装的男子们,脸上洋溢着古老的风采。
插竹簪花相媚妩:女子们佩戴着精美的饰品,打扮得花枝招展。
可是平生惯尘土:然而他们一生都在尘世中度过,习惯了这喧嚣的世界。
不学时人觑面目:他们不模仿世俗之人的眼光看待世界,保持自己的本真。
髦髦童儿亦䌷 :年轻的孩子们骑着牛车,欢快地归来。
骑牛老儿妄伛偻:年迈的老人弯着腰,骑着牛缓缓前行。
桑柘影斜山日暮:夕阳斜照在桑树下,映出一道斜影。
醉饱归来同笑语:回到家中,大家开怀畅饮,谈笑风生。
田家之乐乐如许:田野里的农家之乐真是美好无比。
正是太平无事处:正是在这和平安宁的日子里,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孰知异世多官府:然而谁曾想,世间还有这么多的官府纷争和压迫。
村乐荒凉无此举:往日的热闹已经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是荒凉。
大家役役如征戍:每个人都忙着自己的事,就像奔赴战场的士兵一样。
小家戚戚驱儿女:小家庭中,家长们忧心忡忡,担心孩子们的未来。
白日康庄猰㺄多:白天道路上车马络绎不绝,一片繁荣景象。
黔黎尽作逃亡户:但这只是表面的繁荣,真正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云林丛社能识取:在云林之中,那些曾经繁盛的社群还能被世人所记住吗?
抚绥宁信巅崖苦:抚慰安抚的人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痛苦?
按图阅景自凄楚:根据画面来想象,心中不禁感到凄凉。
谁是龚黄谁卓鲁:是谁曾像龚黄那样为民请命?又是谁曾像卓鲁那样坚守信仰?
{“原诗”: “村田乐祭社图,春风吹晴杏花雨,东村西村鸣社鼓。长旗翩翩导前路,乐舞于于成队伍。冠带郎君颜貌古,插竹簪花相媚妩。可是平生惯尘土,不学时人觑面目。髦髦童儿亦覶缕,骑牛老儿妄伛偻。桑柘影斜山日暮,醉饱归来同笑语。”}
诗词名句释义与赏析
- 诗句原文与注释
- 春风吹晴杏花雨:春天的微风拂过,带来晴朗的阳光和细雨中盛开的杏花。
- 东村西村鸣社鼓:各个村庄都响起了祭祀用的鼓声,这是春季祭祀社神的传统仪式。
- 长旂翩翩导前路:长长的旗帜在队伍前方飘扬,引领着前行的方向。
- 乐舞于于成队伍:快乐的舞蹈形成了整齐的队伍,展现了节日庆典的热烈气氛。
- 冠带郎君颜貌古:穿戴整齐的年轻人有着古老的外貌,体现了传统的审美标准。
- 插竹簪花相媚妩:年轻人用竹簪和鲜花装饰自己,显得既美丽又迷人。
- 可是平生惯尘土,不学时人觑面目:然而,他一生习惯于简朴的生活,不学那些世俗之人看轻自己。
- 髦髦童儿亦覶缕:那些年幼的孩子骑着牛,模仿成人的样子。
- 骑牛老儿妄伛偻:一位老人骑在牛背上,显得有些笨拙地弯曲腰身。
- 桑柘影斜山日暮: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柘树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画面。
- 醉饱归来同笑语:村民们带着酒意和满足的笑容回家,分享一天的快乐。
- 译文与背景介绍
- 春风吹晴杏花雨:春天里,和煦的春风带来了晴朗的天气,同时也下起了杏花细雨,给大地增添了生机。
- 东村西村鸣社鼓:各个村落都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敲起鼓声来祈求神灵的庇佑。
- 长旂翩翩导前路:长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引导着人们前往祭祀的地点。
- 乐舞于于成队伍:快乐的舞蹈形成了整齐的队伍,展现了节日庆典的热烈气氛。
- 冠带郎君颜貌古:身着华丽服饰的年轻人拥有古老的脸庞,反映了他们对传统的尊重。
- 插竹簪花相媚妩:年轻人用竹簪和鲜花装饰自己,显得既美丽又迷人。
- 可是平生惯尘土,不学时人觑面目:然而,他一生习惯于简朴的生活,不学那些世俗之人看轻自己。
- 髦髦童儿亦覶缕:那些年幼的孩子骑着牛,模仿成人的样子。
- 骑牛老儿妄伛偻:一位老人骑在牛背上,显得有些笨拙地弯曲腰身。
- 桑柘影斜山日暮: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柘树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画面。
- 醉饱归来同笑语:村民们带着酒意和满足的笑容回家,分享一天的快乐。
- 赏析与创作灵感
- 对传统文化的赞美:王冕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尤其是对那些在传统社会结构中生活的人给予关注和支持。他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精神。
- 对社会现实的反思:王冕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当前社会的一种反思。他用诗歌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一些被忽视的人群的关注,呼吁人们关注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
- 艺术风格的创新:王冕的绘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画笔细腻且富有表现力,能够将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来。这种创新的艺术风格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使他能够在作品中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 历史文献的结合:王冕在创作诗歌时,常常结合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和借鉴。他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使得自己的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多样。
- 文化与社会影响
- 促进文化交流:王冕的诗歌创作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欢迎,也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诗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王冕的作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增强了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 推动社会进步:王冕的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是一种社会批评和批判的工具。他的诗歌揭露了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