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丝冉冉游云暖,翠石凝香土花短。
管弦不动白日迟,可是江南旧亭馆。
湘帘隔竹翠雨浓,玉肌醉染胭脂红。
文章羽毛亦自好,转首似觉怀春风。
去年我过长洲苑,落日澹烟芳草浅。
沧浪池畔野景生,姑苏台上离情远。
今年放棹游西湖,西湖景物殊非初。
黄金白璧尽尘土,朱阑玉砌荒蘼芜。
东园寂寞西园静,梧桐叶落银床冷。
十二楼前蛛网悬,见画令人发深省。

红梅翠竹山雉图

游丝冉冉游云暖,翠石凝香土花短。

诗句一:游丝,形容轻盈飘逸的云气,如同游丝一般轻柔地飘荡。”游云暖”则描绘了春日阳光和煦、温暖如春的景象。“翠石”指青翠的山石,“凝香”形容香气四溢,与“土花”相搭配,描绘出山石之间生长的花草散发出的芳香。

译文:游丝在温暖的春光中缓缓飘荡,青翠的山石上,香气四溢的花草显得格外娇艳。

注释:游丝、游云、翠石、土花、芬芳等词语都描绘出了春天景色的美丽与生机。

赏析: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诗人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魅力。

管弦不动白日迟,可是江南旧亭馆。
诗句二:管弦,指古代乐器中的箫管一类乐器,“不动”形容其声音清脆悦耳,不发出声响。“白日迟”则形容阳光照射下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江南旧亭馆”则暗示着诗人对于过去的留恋之情。
译文:音乐之声清脆悦耳,阳光照耀下,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美好。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成为了过去的记忆,让人心生怀念。
注释:“管弦”、“白日”、“江南”等词语都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音乐之声和阳光下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怀念。这种怀旧之情不仅源于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也体现了对生活平淡真实的感悟。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沉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湘帘隔竹翠雨浓,玉肌醉染胭脂红。
诗句三:湘帘,一种用湘妃竹制成的窗帘,具有美丽的花纹和质感。“隔竹”则形容湘帘被竹叶遮挡,只能隐约看到其轮廓。“翠雨”则是指绿色的雨滴落在竹子上形成的绿色斑点,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玉肌”则形容女性的肌肤如玉般光滑细腻。“胭脂红”则指的是女子涂抹的红色口红或胭脂,给人以艳丽的印象。
译文:湘帘被竹子遮挡着,只露出一些轮廓。女子的肌肤如玉般光滑细腻,涂抹了红色的口红或胭脂,显得鲜艳夺目。
注释:“湘帘”、“翠雨”、“玉肌”、“胭脂红”等词语都富有诗意,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娇媚。
赏析:此句诗通过描绘一幅精美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娇媚。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元素,通过湘帘、翠雨、玉肌和胭脂红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审美情趣。

文章羽毛亦自好,转首似觉怀春风。
诗句四:文章,这里指的是文辞或文笔,“羽毛”则比喻文章或文字的优美之处。“自好”表示这些优美的部分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无需过多的修饰。“转首”则形容回首间的情景,“似觉”则表示似乎感觉到了一种春风般的温暖。
译文:文章的文字优美自然,令人感到春风拂面般舒适。
注释:“文章”、“羽毛”、“自好”、“转首”、“似觉”等词语都富有诗意,展现了诗歌中文字的魅力与美感。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文章之美和春风之暖,赞美了文学艺术的美好与魅力。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热爱。

去年我过长洲苑,落日澹烟芳草浅。
诗句五:去年,指过去的某个时间点。“过长洲苑”则描述了诗人在去年某个时候经过长洲苑的情景。“落日澹烟”描绘了夕阳西下、烟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芳草浅”则形容芳草地覆盖的范围较广,给人一种宽广而深远的感觉。
译文:我在去年曾经路过长洲苑,那时夕阳西下、烟雾缭绕,芳草地覆盖范围较广。
注释:“长洲苑”是古代的一个著名景点,“落日澹烟”和“芳草浅”都是富有诗意的描绘,展现了长洲苑的美丽与宁静。
赏析:这句诗通过回忆过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夕阳、烟雾和芳草地等细节,将过去的时光勾勒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美好的瞬间。这种描写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珍视与怀念,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与深刻感悟。

沧浪池畔野景生,姑苏台上离情远。
诗句六:沧浪池,即苏州市内的沧浪亭旁的一片水域,“畔”则表示靠近岸边的意思。“野景”则形容自然景色与人为景观相互融合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姑苏台”则指的是苏州市内一座古老的建筑,“台上”则是站在台上俯瞰周围景色的地方。
译文:沧浪池旁的自然景色与人为景观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野趣。姑苏台上则让人远离尘世烦恼,远离世俗纷扰。
注释:沧浪池、苍苔、野趣、姑苏台等词语都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沧浪池畔和姑苏台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善于捕捉自然之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与宁静的环境中。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今年放棹游西湖,西湖景物殊非初。
诗句七:今年,指当前的年份。“放棹”,即放开船只的意思,形容诗人轻松自在地游玩湖上的情景。“西湖”则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著称于世。“殊非初”则表示今年的西湖景色与往年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译文:在今年的某个时刻,我放开船只游历西湖,发现这里的景色已经不同于往年了。
注释:“西湖”、“放棹”、“殊非初”等词语都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在不同时间段对西湖的观察与感受。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今年游西湖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变迁的观察与思考。诗人善于捕捉自然的变化与发展,通过对比不同的时间段,展示了西湖景色的多样性与魅力。这种描写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与感悟能力,也体现了他对生活变化的敏感度和适应性。

黄金白璧尽尘土,朱阑玉砌荒蘼芜。
诗句八:黄金、白璧,这里指的是珍贵的财物或装饰品。“尽尘土”则形容这些东西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和价值,变得暗淡无光。“朱阑”则指红色的栏杆,“玉砌”则形容地面上铺设的玉石材料。“荒蘼芜”则形容地面荒芜、杂草丛生的景象。
译文:曾经璀璨夺目的黄金和白璧如今已变成尘埃,那些昔日华丽的栏杆和玉石地面也变得荒凉破败。
注释:“黄金”、“白璧”和“朱阑”、“玉砌”等词语都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景象的怀念与感慨。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黄金、白璧等珍贵物品的衰败,表达了诗人对繁华过往的哀思与感慨。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变化与发展,通过对比不同的场景,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这种描写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领悟能力,也体现了他对生命价值的反思与思考。

东园寂寞西园静,梧桐叶落银床冷。
诗句九:东园、西园,这里指的是两个相对的园林,“寂寞”则形容这两个园林无人陪伴,显得空旷而冷清。“梧桐叶落银床冷”则形容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落下,铺满了银白色的地面。银床在这里代指地面上铺设的玉石材料或地面本身。
译文:东园和西园都显得寂寞冷清,只有梧桐树叶飘落在地上铺满银床。
注释:东园、西园、梧桐叶、银床等词语都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与描绘。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两个园林的寂静与冷清,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寂寥的感受。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变化与发展,通过对比不同的环境,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这种描写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领悟能力,也体现了他对生命价值的反思与思考。

十二楼前蛛网悬,见画令人发深省。
诗句十:十二楼前,这里指的是某个园林或建筑前的庭院,“蛛网”则形容庭院中蜘蛛结网的痕迹,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见画”则形容看到画像时产生联想或思考。“使人发深省”则表示观看画像后引发了深刻的思考或感悟。
译文:十二楼前的庭院中蜘蛛结网的情景让人深思不已。
注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