溟漠。今忘了登飞阁。登飞阁。人自省,身居银廓。
能俱养灵丹药。槎稳驾销诸恶。销诸恶。头一点,肯教牢落。
蓬莱阁,俗谓秦楼月。溟漠,今忘了登飞阁,犹言忘记登高远眺。
登飞阁,人自省身居银廓,犹言登上高处能反省自我。
能俱养灵丹药,槎稳驾销诸恶,犹言能够修炼身心,消除一切恶习。
头一点,肯教牢落?犹言消除了一切恶念,不再有烦恼困扰自己。
溟漠。今忘了登飞阁。登飞阁。人自省,身居银廓。
能俱养灵丹药。槎稳驾销诸恶。销诸恶。头一点,肯教牢落。
蓬莱阁,俗谓秦楼月。溟漠,今忘了登飞阁,犹言忘记登高远眺。
登飞阁,人自省身居银廓,犹言登上高处能反省自我。
能俱养灵丹药,槎稳驾销诸恶,犹言能够修炼身心,消除一切恶习。
头一点,肯教牢落?犹言消除了一切恶念,不再有烦恼困扰自己。
【注释】 蓬莱阁:传说中的仙人所居之处,在今山东省的掖庭县。 乙未: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桃花树树:桃花盛开,如树一般。 春风燕子家家:春天的风中飘着燕子的叫声,处处可见。 目断江南归思:望眼欲穿地盼望着亲人归来。 愁人不在天涯:想念的人儿却远在天边。 【赏析】 此词为作者晚年之作。当时作者因受奸臣诬谤,贬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心情十分郁闷。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开头两句写景
【注释】 蓬莱阁:传说中的神山名。观海:指观赏海景。宋公:宋代著名诗人,名不详。杰阁:高大的楼阁。崚嶒:高耸的样子。杳冥:深暗幽远。 鞭石:神话传说,仙人用神鞭敲动岩石,使之移动,以通达仙界或仙境。万点青:形容海中的烟云色彩斑斓。恍惚:隐约不清的意思。浮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木筏子,能漂浮在水面上。紫扃:指蓬莱山的山门。 赏析: 此诗是写游览蓬莱阁和观看东海景色。前两句描绘了登上蓬莱阁
【注】蓬莱阁:指蓬莱山中的仙阁。鞭蜃呼云:指仙人驾雾,驱散云气。𣠄:风声。沧桑:世事变化。 蓬莱山上的仙阁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中,仙人挥动法杖,召唤着天空中飘忽的云朵,使云朵聚集起来。阁上危崖峭壁,层层叠叠,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矗立着这座仙阁。它凌空而立,气势恢宏,仿佛撑开虚空。碧眼仙人时常在这里停留,仙裙飘飘,随风飘荡,如诗如画。 画栋雕梁,烟霞缭绕,春去秋来,四季变换。沧海桑田,世事沧桑
《蓬莱阁联》 人间又几度沧桑,乘万里长风,来观东海; 天上有五云楼阁,笑十年小谪,得住蓬莱。 注释: 1. 人间又几度沧桑:描述人间历经沧桑巨变的历史。 2. 乘万里长风:形容远行或冒险的精神。 3. 来观东海:表达对大海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4. 天上有五云楼阁:指天空中的神仙居所,象征高远与神秘。 5. 笑十年小谪,得住蓬莱:自嘲虽曾经历短暂困境,但终能居住于仙境之地。 赏析:
【注释】蓬莱:指仙境,也泛指海中三座神山。凌烟阁:汉代的官署,是皇帝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节的地方。缥缈:形容高远而虚无。重青:浓绿的颜色。重青浓碧:形容青山绿水的颜色深而且鲜,色彩鲜艳。丽日:灿烂的阳光。重瀛:指仙境中的大海。点:指点,比喻。弱水:传说中从昆仑山下流到黑水(今青海湖)的一条河,相传为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叩(kòu):敲打。故山:故乡。白玉关:指神话传说中的玉门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此题注意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答题时,首先指出运用了的手法和表现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点出诗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或意义,并指出其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译文: 高高的楼阁层层叠叠,辽阔的沧海哪里能测到边? 射工迎着落日,飓风母亲似奔云。 飘飘渺渺来到三座岛屿,寒冷的高寒直抵九天。
蓬莱阁望诸岛歌 君不见不周崩摧地维裂,东南海溅共工血。千山万山皆平沈,鳌撑无力海水深。 女娲拣石炼天色,余块累累向空掷。落处蓬莱浅且清,看当霜雪寒逾碧。 长山西接沙门长,鼍矶北去凌苍苍。牵牛灭没见尻臂,大竹小竹争颉颃。 或如星槎堕河汉,或如古鼎腾光芒。鱼鼋戢戢尽昂首,云霞历历森成行。 余者琐细不足数,鸥浮鹭立参微茫。雄观何年付高阁,丹丘县圃檐间落。 云卧分明见凤麟,天飞真拟骖鸾鹤。惊风飒飁碣石来
蓬莱阁观海歌 蓬莱杰阁凌长空,东海名胜常称雄。俯窥沧溟渺不极,蜃市变化虚无中。 注释:蓬莱阁是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的一座古建筑,被誉为“海上仙山”。在这首诗中,诗人站在海边,俯瞰着辽阔的大海,感叹其浩瀚无际,而海上的蜃楼更是虚幻而又神奇。 我本好奇逸兴发,一尊特向高台设。是时澹日过朝晡,海云如墨浪翻雪。 注释:诗人因好奇之情而登上高台,欣赏着海天一色的美丽景色。在夕阳西下的时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至的作品。贾至(724-779年),字幼卿,中书舍人贾曾子,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与岑参、王维、王昌龄等交好。他的诗多反映当时政治情况和人民疾苦,在五言排律方面造诣尤深。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蓬莱阁观海 - 描述了诗人登上蓬莱阁观看大海的情景。 斗室不悬五岳图,尺水不容万斛橹 - 形容海边景色的宏伟壮观,以及诗人内心的震撼。 半生劳劳走尘土,眼界局促心郁纡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蓬莱阁早发望海:这句描述了诗人一大早就从蓬莱阁出发,向着大海远望。这里使用了“蓬莱阁”和“望海”两个关键词,展现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之情。 2. 神女献大珠,奉盘出沧海:这里描绘了一位美丽的神女将一颗巨大的珍珠献给了国王,这颗珍珠如同从无边无际的大海中升起。这里的“神女”、“大珠”、“沧海”等词汇,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画面。 3. 忽为羲和夺
蓦山溪·赠刘歌会剃头面 公能刀镊。将彼姿颜接,刮削与提挦,甚停当、心洽意惬。如描似画,眉秀鬓须齐,添嫩貌,减衰容,又更增言捷。 译文: 公能够用刀和镊子整理头发和面容,使它们更加整洁和漂亮。就像描绘画像一样,眉毛优美,鬓角整齐,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内灵和协。无质无腮颊。妙手有何述,敢把此、分明拈捻。若还会得,慧剑便磨砻,呈白刃,显青钢,剃出圆成晔。 注释: 1. 内灵和协:内心和谐协调。
【诗句解读】 蓦山溪·赠文登县骆守清 守清守净。各各开明性。两两做修持,你个个、心头修省。虚虚实实,里面取炎凉,寻自在,觅逍遥,渐渐归禅定。 译文: 守清守净。各自修行,开明本性。两两修持,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内心中进行修养和反省。虚虚实实,内心中的是非对错,就像炎凉一样变化无常,需要我们寻找内心的自在和逍遥。渐渐地我们会归向禅宗的定境。 教言教令。一一须当听。急急上高坡,便稳稳、寻他捷径
曾萧真人已悟道,四方声名早已传播。只因有声音,却隔了玄元妙道。可怜仙骨,落入鬼形骸,一般衰,一般老。空恁一般了。 岂知玄妙。刚被身心傲。度日若聋盲,诮不识丹砂炉灶。好将二物,鼎内结成丹,服饵了。得长生,携手归蓬岛。 译文: 曾萧真人已经领悟了大道,四方名声早已传开。只是他因为有声音,却隔开了玄元妙道。可惜的是,他的仙骨落入了鬼形骸,一样衰老,一样疲惫。真是白白浪费了一番。 岂知玄妙。刚被身心傲
虞美人 害风饮水知多少。因此通玄妙。白麻衲袄布青巾。好模好样,真个好精神。 不须镜子前来照。事事心头了。梦中识破梦中身。便是逍遥、达彼岸头人。 注释:害风饮水,即指人生短暂,生命有限。因此通玄妙,就是领悟到生命的玄妙之处。白麻衲袄布青巾,形容穿着朴素而干净的衣服。好模好样,真个好精神,是说外表和精神都很美好。不须镜子前来照,不必用镜子来判断自己的容貌。事事心头了,心中清楚明白。梦中识破梦中身
注释: - 虞美人:词牌名。 - 四郎:指道士,这里指修行人。 - 安炉灶:烧火做饭。 - 玲珑:形容人的心性灵巧、聪明。 - 本来真:原本的本性。 - 气精养住:修炼内丹的术语,指的是用精神来养护身体和精神。 - 汞铅:道教炼丹术中的两种金属矿物。 - 知颠倒: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顺序和规律。 - 今宵:今晚。 - 饮酒是何人:今晚喝酒的对象是谁? 赏析:
【注】虞美人:词牌名。以嫂为见在父母:即妻子是自己的亲妹妹。 害风王哲遵隆道:害风,指《论语》中的“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夫子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王哲,北宋僧人,字圣觉,号海涌,人称“圣觉法师”。他一生弘扬佛法,著有《圣觉集》。 自在逍遥好: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地生活。 百花笑我,不会见便宜:百花嘲笑我(意谓自己不会趋炎附势)。 功成行满仍须早:功成、行满,都指修得圆满,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