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层峦上,沧溟那有垠。
射工迎落日,飓母类奔云。
缥缈来三岛,高寒到十分。
登临馀感慨,渔笛不堪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此题注意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答题时,首先指出运用了的手法和表现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点出诗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或意义,并指出其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译文:
高高的楼阁层层叠叠,辽阔的沧海哪里能测到边?
射工迎着落日,飓风母亲似奔云。
飘飘渺渺来到三座岛屿,寒冷的高寒直抵九天。
登临高处感慨良多,渔人吹笛声令人不忍再听。
赏析:
“蓬莱阁观海和韵”是这首诗的题目。诗人登上蓬莱阁观赏海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高阁层峦上,沧溟那有垠。”写诗人登阁远眺,海天相连。“高阁”是诗人登高远望之地,也是他观海之所。从“高阁”二字可以想见登高之高。“沧溟”指浩翰无边的大海。“那有垠”即无边无际。这里既写景又设问,既写出了登高远望之高,也写出了海之广袤无边。
“射工迎落日,飓母类奔云。”写海上的风浪与潮汐。“射工”即打渔人,“飓母”即飓风,都是海中常见的现象。“迎落日”写海面上波涛滚滚,好像打渔人在追逐着太阳。“飓母类奔云”写飓风如奔涌的云一样,迅猛异常。这里诗人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海上的风浪与潮汐。
“缥缈来三岛,高寒到十分。”写海上三仙岛上的美景。“缥缈”是隐隐约约的样子,这里是说海上有三座仙山隐现于云烟之间。“高寒”指山上的气候寒冷。“十分”指十分寒冷。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三岛的美丽,又写出了山上的寒冷,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登临馀感慨,渔笛不堪闻。”写诗人登高后产生的感想以及听到渔人吹笛声的感受。“余感慨”是说诗人在登临高处后,产生了许多感想。“渔笛不堪闻”是说听到渔人吹的笛声,让人感到难受。这里既写出了诗人在登高之后所产生的感想,又表现出诗人对这种声音感到难受的心情。
此诗以景起兴,以景结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登阁远眺,看到海天相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景象,不禁感叹不已。而此时又恰逢海上风浪与潮汐交加,飓风如奔云般汹涌澎湃,使人更加感慨万千。诗人登临高处后,又看到海上三仙岛上的美景,但山上的气候寒冷异常,使人感到十分凄冷,于是产生许多感想。当诗人再次听到渔民吹来的笛声时,更是觉得难受,因为这是他们劳作的声音,是他们生活的声音,是他们辛苦劳作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