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不周崩摧地维裂,东南海溅共工血。千山万山皆平沈,鳌撑无力海水深。
女娲拣石炼天色,余块累累向空掷。落处蓬莱浅且清,看当霜雪寒逾碧。
长山西接沙门长,鼍矶北去凌苍苍。牵牛灭没见尻臂,大竹小竹争颉颃。
或如星槎堕河汉,或如古鼎腾光芒。鱼鼋戢戢尽昂首,云霞历历森成行。
余者琐细不足数,鸥浮鹭立参微茫。雄观何年付高阁,丹丘县圃檐间落。
云卧分明见凤麟,天飞真拟骖鸾鹤。惊风飒飁碣石来,银涛连山中划开。
漂摇岛屿相摩戛,激荡海底生轰雷。登高望远心易哀,黄昏白日须臾催。
半城烟火下山路,身是仙人被放回。
蓬莱阁望诸岛歌
君不见不周崩摧地维裂,东南海溅共工血。千山万山皆平沈,鳌撑无力海水深。
女娲拣石炼天色,余块累累向空掷。落处蓬莱浅且清,看当霜雪寒逾碧。
长山西接沙门长,鼍矶北去凌苍苍。牵牛灭没见尻臂,大竹小竹争颉颃。
或如星槎堕河汉,或如古鼎腾光芒。鱼鼋戢戢尽昂首,云霞历历森成行。
余者琐细不足数,鸥浮鹭立参微茫。雄观何年付高阁,丹丘县圃檐间落。
云卧分明见凤麟,天飞真拟骖鸾鹤。惊风飒飁碣石来,银涛连山中划开。
漂摇岛屿相摩戛,激荡海底生轰雷。登高望远心易哀,黄昏白日须臾催。
半城烟火下山路,身是仙人被放回。
【注释】
1、君不见:你看见吗?君:对别人的尊称。
2、不周之山:神话名山,西起终南山,北至扶桑树,东到旸谷,南至建木,为昆仑山所环拱,故名不周。《列子·汤问》:“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其上有木禾,多条干格枝,叶如罗盖,实如莲房,其中的果实大如桃李。”后即以“不周”借指国土。
3、崩摧地维:崩塌摧毁了大地的支撑。
4、东南海溅:东海的水花溅起。
5、共工:神话传说中与黄帝争天下的巨人,触不周山而崩。
6、平沈:平沉。指大地塌陷,山河移位,草木枯萎。
7、鳌:传说中的巨龟。
8、锻天:炼制天空。
9、余块:剩余的石头。
10、落处:降落之处。
11、丹丘县圃:《淮南子》卷十四《览冥训》:“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乎!洋洋兮若江河。’”后因用“伯牙鼓琴”表示知音难遇。又,汉代张衡《东京赋》:“吾乃今日见王子比德尧舜,方且与太华游,安得剑客增斯阁。”这里以“丹丘县圃”比喻蓬莱阁。
12、凤麟:凤凰与麒麟。均为吉祥禽兽。这里借指神山。
13、天飞:天上的飞行物。这里借指仙鹤。
14、惊风飒飁:形容狂风怒号。
15、碣石:地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南渤海中。
16、银涛:银白色的波浪。
17、鳞甲:鱼鳖之类身上的鳞甲。
18、半城:一大半城池。
19、身是仙人被放回:我本来是神仙,如今却被放回了人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从登高望远的角度入手,先写眼前景象,然后写远望中的仙境,最后写回到人间时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形象鲜明,富有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