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沉尽小江现,明月高峰法自流。
石牛水上卧,影落孤峰头。
荒田闻我讶,始同不系舟。
临终偈
介绍
《临终偈》是唐代诗人匡仁所作的一首四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深刻理解。
《临终偈》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生命流转的主题,反映了禅宗思想的核心——即万物皆有因果,生老病死皆为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诗中通过对白云、黄叶等自然元素的描写,暗示了生命的不可预测性及其终极归宿。这种超脱尘世的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生死的豁达看法,也体现了佛教中关于“轮回”与“涅槃”的思想。
相关推荐
【注释】 (1)临终偈:临死前的偈语或诗文。 大江沉尽小江现,明月高峰法自流:指佛法无边,随缘而生,随缘而灭,随缘而起,随缘而灭。 石牛水上卧,影落孤峰头:比喻自己像石牛一样,在水边休息;影子落在了孤峰之上。 荒田闻我讶,始同不系舟:听到我的偈语后感到惊讶,开始和我一同乘坐不系之舟。 【赏析】 这首偈语是诗人晚年时所作,表现了作者的豁达胸襟和旷达人生。 “大江沉尽小江现,明月高峰法自流。”这是说
【注释】 ①攀:指伸手去摘。南斗:北斗星之一,居南方,故称南斗。②回身:回头。北辰:北极星,居北方,古人认为天之中央有四象,各居一方,北极星居北方,为天之极,故称北辰。③出头:指露出头角。④般:同“班”,等次。⑤赏析:全诗通过写人世的虚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注释: 临终偈:在临终时所作的偈语。 去来如一:指生死轮回,去来无常,但佛教认为一切众生本性清净,无分别心,故说“去来如一”。 真性湛然:指真如本性湛然不昧。 风收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比喻世事变迁。 月在青天:形容景色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临终偈,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轮回和真如本性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描绘风收云散和月在青天的意境,表达了对世间变迁和美好景色的感慨。同时
【注释】 临终偈:我将要离开人世,不知是什么时候。风在松梢,月在天,我该何时离去啊! 有生有死寻常事,无去无来谁不然:有生就有死,这是平常的事情。谁没有去过?谁不回去过呢? 我今去也何时节,风在松梢月在天:我现在要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风吹在松树上,月亮挂在天上,我该什么时候离开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超脱和淡泊。 首句“有生有死寻常事,无去无来谁不然”
【注释】 幻质:虚幻的形体。朝章:朝廷上的典章制度。八十一:指《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八十一。沤生沤灭:佛教语,比喻一切事物都是空无自性的,生灭无常。谁人识(zhì):哪个人所认识?撞破虚空:打破空虚,超脱尘世的纷扰。归去来:归隐田园,回到自然中去。铁牛入海:像一头铁铸的牛一样沉入了海底,没有消息。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临终时所作,表达了一种出世的思想情怀。
【注释】 临终偈:即临终偈子。 七十四年:指从元始天尊在混沌中诞生到人间的七十四亿年。 命幻身:指生命之体。幻,虚幻;身,身体。 动众动群伦:使众人和众生都感到震动。动,动词,引起、触动。这里指感动、震动。 鸣钟击鼓:古代的一种宗教仪式,用钟鼓来警世,表示对天地神灵的敬拜。浑闲事:完全与世俗无关的事。 一点圆明不动真:一点,指佛家说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圆,圆满;明,通明;动,动心;真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西方一路好修行,上无条岭下无坑。 - 关键词:「西方」、「修行」、「条岭」、「下坑」 - 注释:这里的「西方」可能指的是佛教中所说的极乐世界或修行的目的地。"修行"指的是通过修炼身心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条岭"和"下坑"都是形容路径或地形的词语,前者可能是指有明确的路标,后者则暗示着崎岖不平的道路。整体而言,这句诗可能是在表达一条通向修行圣地的平坦之路。 - 赏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大洋海里打鼓” - 注释:在广阔的洋面上击鼓,形容声音传得很远。 - 译文:大洋里响起了鼓声,声音悠远传遍。 - 赏析:这句诗通过“大洋海里打鼓”这一形象比喻,表达了某种声音或信息传播得非常广泛和深远。它可能暗示着某种信息的扩散或传播效果,如信息、思想或某种精神的传递。 2. “须弥山上闻钟” - 注释:须弥山是佛教中的一座圣山,象征着清净与宁静。 - 译文
注释: 七十九年梦醒,五湖四海随缘。 拨转云头归去,晓日东升赤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首先,“七十九年梦觉”意味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瞬间。接着,“五湖四海随缘”体现了诗人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他并不追求名利,而是选择随遇而安地度过一生。最后,“拨转云头归去,晓日东升赤然”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暗示着诗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
【注释】 雪鬓霜髭:形容老人的白发和胡须。九九年:指九十九年,即八十一岁。毳衲:粗布衣服。诸缘:各种缘分。廓然:开朗的样子。笑指:笑着指点。玉兔流光:月光如玉兔般明亮。大千:指广大无边的世界。 【赏析】 这是一幅描绘老人临终时的图画:他满头银发,胡须斑白,在八十一岁时终于解脱了尘俗之缚,达到了无牵无挂的境地。老人在临终的时候,心中一片宁静,对生死已无所萦念,所以“廓然笑指浮云散”
注释: 不到清泉白石边,却来城市走喧喧。 这是说诗人虽然身在繁华的都市之中,但心中却向往着清静的山水。 夜来一派银潢水,泻向琼台玉槛前。 这里用“一道银河”比喻天上的银河,用“洒向琼台玉栏”形容银河倾泻到人间的宫殿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时的即兴之作。诗人在西湖游览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全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诸法:一切现象,一切事物。空:佛教语,指事物的自性是空无的。故:所以,由于。我心:指自己的心意、思想。空:佛教语,指没有主观意识,即没有执着。诸法同:一切法都是如此。诸法我心无别体:一切法都没有独立的实体。在而今一念中:在当下的一念中。 译文: 一切现象都是空无的,因此我的心也是空无的; 我的心意是空无的,因此一切法也是空无的; 一切法都是空无的,没有独立的实体,只在当下的一念中。
【注释】 弄罢影戏:玩完皮影。 七十一载:七十一岁。 更问如何:再次询问。 回来别赛:回家后,再与妻子离别。 【赏析】 这是一位年已七旬的老人的遗作。他生前酷爱皮影戏,曾对人说:“吾一生所好,唯此耳。”临终之际,他仍念念不忘皮影戏。他问别人皮影戏的制作程序,又问皮影人的来历。最后,他说要回家,再与妻别过。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动人
注释: 前三十一,中九下七。——这是说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有13行,后半部分有10行。 老人言尽处,龟歌眼睛赤。——这是说,在临终时,老人用尽了他所有的智慧,最后说出的话是“龟歌眼睛赤”。这里的“龟歌”指的是《易》经中的一句话,“龟卦”,意思是占卜的结果。而“眼睛赤”则是说龟的眼白部分是红色的。整句诗的意思是,老人用尽了他的智慧,最终得出了结果。 译文: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有13行,后半部分有10行
【注释】 1.衲僧:指佛教中的僧人,即出家人。 2.日日是好日:意思是每天过得都很快乐,没有烦恼。 3.要行便行:意思是想走就走吧。 4.无固必:没有一定的规则。 5.虚空天子:指佛教中的最高境界。 6.夜行船:比喻在夜间进行修行。 7.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佛教中的一个术语,意为“大智慧”。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佛教修行的诗,表达了禅宗的修行理念。 第一句“衲僧日日是好日,要行便行无固必”
【注释】 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指人生死轮回。来、去:指生和死。无所来、所去:指生死轮回的无定。 瞥转:突然转变。 玄关:佛教语,指生死解脱的关键时刻。 佛祖罔措:佛祖不知所措。罔措:没有办法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人死后就不能再回到人间,但生前又不知自己要去哪里。忽然之间,人就死了,一切都变得无法捉摸,连佛祖也没有办法了。这诗表现的是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注释】 临终偈:临终的偈语。 南北无寸影:指自己已身患重病,在南北方向上都没有亲人或朋友来探望。 东西绝四邻:指自己身患重病,已经没有亲人或朋友前来探望了。 一息故乡信:指自己在临死时还能想到家乡。 晓风吹宿云:指自己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有朝气,像早晨刚吹来的微风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临终前心情的诗。首二句写诗人身处异地,无人探望的情景;三、四句则以“一息”和“宿云”作比喻
【注释】 昨夜:昨晚。风雷:风雨雷电,喻指天象变化。忽尔:忽然。露柱:露水凝成的冰柱。生出:长出。两指:两根指头。天明:天亮的时候。笑倒:把灯烛吹翻。灯笼:灯笼是古代照明用的器具。拄杖:手杖。𨁝(fù)跳过流沙:跳越沙漠。流沙:沙漠地带的细软黄土。夺转:夺取。胡僧:西域僧人。一只履:一双布鞋。 【赏析】 这首偈语写一僧人在风雷交加的夜晚,于危难之中,以智慧、勇气、机敏战胜了强敌
【注】:临终偈 萨埵装严已现成,老僧恰合去游循。 有人问着西来意,天上无僧地绝尘。 注释:①萨埵:即“达摩”,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号。②“装严”是佛教用语,指修习戒律、定行等,使身体和心都得到锻炼和净化。③老僧:对年长和尚的尊称。④西来意:从西方取来的佛经教义的意思。⑤“天上无僧”:指佛法高妙,超越尘世。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的歌曲。全诗通过描述一位已经修得戒律、定行等的人
【注释】五阴:指五阴山,位于今四川汶川境内;乘:骑;骏马:良马。鞭策:鞭和马掌。疾如飞:快速如飞。栖真:隐居修行。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辞世前的思想感情。诗中说“五阴山头”是指五阴山,五阴山在四川汶川县境内。五阴山上有座山,山顶上有块巨石,形似骏马。诗人在五阴山上骑着这匹良马飞奔而下。他想到自己就要离开了人世,于是叮嘱人们不要问他的住所在哪里了。诗人认为死后随处都可以安息。 此诗语言朴素
【注释】: 1. 木人(木偶):用木头制成的人。 2. 铁人:指代骑在马上的人,“人”通“仁”,指代马,“铁”通“蹄”。 3. 丙丁童子:即“丙丁”之童子,传说中主管丙丁的神灵。 4. 喝散白云归去也:意思是说丙丁童子将白云驱散之后,人们就可以乘风归去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神仙乘风归去的画面,通过具体的景物和行动描写,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第一句“木人备舟,铁人备马”
【注释】 临终偈:临死时写的一首诗。 动静声色外:指超脱于世间名利、声色诱惑之外。 时人不肯对:当时的人不理解、不赞同。 出世间:指跳出世俗,达到佛道境界。 毕竟使谁会:到底谁能领会、理解。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僧人在临终之际所作的诗偈。诗人把世人的名利、声色之欲比作外面的动、静、色三相,而自己的心性则超越于这外面的境界之上,所以世人不理解、不接纳也属必然。最后以“毕竟使谁会”收尾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要求是“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对译文进行赏析。 本诗首句为全诗之眼,“生本无生,死本无死”的意思是:活着的人本来没有生命,死去的人本来也没有死亡。生死二途,了无彼此。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活着的人本来没有生命,死去的人本来就没有死亡。既然这样
【注释】 来亦无所从,去亦无所至:来和去都没有归宿。 来去既一如,春风满天地:来和去都像春天一样无处不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死、来去的哲理思考。 首句“来亦无所从”,表达了生老病死、来去无定的哲理;第二句“去亦无所至”,表达了死亡后没有归宿的无奈;第三句“来去既一如”,表明生与死是平等的,都是自然的规律;第四句“春风满天地”,比喻生命在自然中无处不在。整首诗以春风为喻
【注释】 临终偈:临死的诗。 罗汉:佛家指已经成就正果的圣人。 倒骑铁马:传说罗汉骑着一匹能飞的铁马,可以逆天而行。 须弥:印度神话中的最高山峰,佛教认为它是世界的中心。 踏破虚空:形容罗汉神通广大,能逆天而行。 朕迹:我的脚印。 【赏析】 这首诗是佛教徒临死前念诵的遗言,表达了他们对生死轮回的超脱和对佛祖的敬仰。 首句“罗汉今日”,指的是佛教中的圣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菩萨或者佛陀
【注释】 临终偈 末后一句,已成忉怛。 写出人前,千错万错。 指自己死后在人前所犯的错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临终时写的一篇忏悔录。“末后一句,已成忉怛。”末后一句话已经成了痛苦,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忏悔。“写出人前,千错万错。”写在人前的千错万错也是痛苦的,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忏悔。 诗中诗人自叹其生前所作之事,都是“千错万错”的。他承认自己生前作诗,“写出人前”
【注释】 临终偈:即《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临终偈”。临终是佛教用语,指人临死前的最后时刻。 识:了解、认识。 本心:佛学中,“本性”的简称。指人的本来面目或本性。 见:认识、了解。 见性:即见本性。 宗门:指禅宗。 大病:指大毛病、重大失误。 【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临终偈,是六祖惠能大师为亡弟子法海所作的偈语。临终偈的意思是说,真正了解自性的就是自己,真正认识到本性的就是自己
我们要理解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面对死亡时的心理活动和决心,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追求精神升华的境界。 我们逐句分析: 1. "临终偈":这是诗歌的名称,意味着这是一首关于临终或死亡的诗歌。 2. "末后一句,无可商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最后一句话的坚决和果断,表示他/她无法再与任何人商讨或改变这一决定。这体现了诗人的决心和坚定性。 3. "只要个人,直下承当"
【释义】 来时空空的,走时光秃秃。你还要问个明白吗?天台有座石桥。 【注释】 ①空索索:形容身体瘦弱、虚弱的样子。 ②赤条条:形容赤裸裸。 ③端:本义是物体的中心或中心点,这里是“究竟”、“真相”的意思。 ④天台:指中国浙江省天台山。 ⑤石桥:石拱桥,即石拱桥。 ⑥赏析:此诗为《临终偈》,作者在临终前对生死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表达了他对于生命和死亡的看法和态度。 【译文】 生前身体瘦弱
【注释】 1. 临终偈:临终时所念之语。2. 黄梅:指《黄梅经》。3. 君:指佛祖释迦牟尼。4. 逆行顺化无交涉: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生死轮回,都受因果报应,而生死轮回的规律是“顺逆”相生,即顺者为正道,逆者为邪路,但二者并无直接的关系,只是因缘果报而已。5. 撒手:放下手印。6. 毗卢:梵语音译,意为光明,又作“毗卢遮那”。7. 顶上归:指圆寂。8.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临死前对佛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