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晨沐罢,还卧看云行。
发短便巾小,衰容怯镜明。
空林存竹意,破屋带泉声。
自喜诗棋外,无营梦亦清。
山居杂兴
介绍
《山居杂兴》是清代诗人尤怡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画卷。下面将深入地介绍这首诗:
- 作者简介:
- 尤怡,字在泾,号拙吾,又号饲鹤山人。生于清江苏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因家道中落而卖字于佛寺,后好为诗,与顾嗣立、沈德潜等文人雅士有过交往。他的一生经历了从落魄到隐居的转变,晚年更是潜心著书。
诗歌原文:
鸟宿依窗树,
云生对户山。
光风叶上泛,
新泉草下观。
群鸟林际鸣,
游鱼水面聚。
万物各有分,
劳生转多慕。
幸中成虚名,
多为来者误。
君看区中缘,
扰扰曷有数。诗歌鉴赏:
- 《山居杂兴》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首联“鸟宿依窗树,云生对户山”便展现了山居环境的独特之处,窗外鸟儿归巢栖息,屋前山色被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 诗歌中的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相互映照,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光风叶上泛,新泉草下观”不仅描述了自然的美,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生命流动与变化的感受。
- 诗中多次出现的“山”字,不仅指实际的山峦,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静谧和超然物外的境界。通过对比“劳生”与“逸趣”,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山居杂兴》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首蕴含着深邃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洁的人生态度。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自在。
相关推荐
【解析】 此诗写山居生活,抒发诗人对闲适恬淡生活的喜爱。“老夫”句点题,表明是老人的所感;“还卧看云行”一句写老人醒来,在屋中静观云彩的变化,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发短便巾小”二句写头发稀疏,用小巾裹头,面容憔悴,但镜里自己却觉得清秀;“空林存竹意”二句写在空寂幽静的树林中,依然能体会到竹子的风姿,表现出诗人喜爱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自喜诗棋外”,以“无营梦亦清”收束全篇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青山意自足,扰扰复何之。 - “青山意自足”: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青山的深厚情感,感觉自然之美足以满足心灵。 - “扰扰复何之”: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纷扰之事的无奈和厌倦,感到再次出发或离开此地似乎没有明确的方向或目的。 2. 见客从衣破,哦诗任饭迟。 - “见客从衣破”:描述了与客人相见的情景,可能因为贫穷导致衣物破旧,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 “哦诗任饭迟”
山居杂兴 村落兵戈后,江湖几杖前。 索居兼屏燕,幽梦反宜蝉。 茅舍分炊火,苔砖出酿泉。 家贫思辟谷,非是博长年。 注释: 1. 村落兵戈后:在兵灾之后重建的村庄里,人们过着安定的生活。 2. 江湖几杖前:在江湖间行走,拄着几根拐杖。 3. 索居兼屏燕:在偏僻的地方居住,同时也能屏蔽住燕子飞进。 4. 幽梦反宜蝉:深夜时,听着蝉鸣声入眠。 5. 茅舍分炊火:用茅草搭建的房屋,分出的柴火用来做饭。
【注释】深林:茂密的树林。蘧蘧(chu chu):形容睡得不安稳,像蝉蜕壳一样。可人:可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闲居山林生活的诗。诗人在山中隐居,以“深林树色翠重重”起头,描绘出一幅深幽、繁密的山林图景。然后,诗人又用“一枕蘧蘧蝶翅浓”来表现自己酣然入梦的情景。“好鸟乍啼惊梦觉,可人山色入帘栊”二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在睡梦中忽然被鸟儿的叫声惊醒。醒来一看
《山居杂兴》之支遁长松见者稀 胡梅的《山居杂兴·支遁长松见者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自然世界中。诗中描绘了支遁所见到的长松下,只有寥寥数人能窥见其真容,更显其孤高。诗人在此地刚试薜萝衣,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尝试。独鹤相依久,几度开笼不肯飞,这鹤的存在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抹风景,也象征着诗人与世无争的高洁志向。 此诗的翻译采用了较为忠实的方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描写了一个宁静的山居生活。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1句: 雨后空山剥啄无,满阶苔色绣氍毹。 - 解释:雨后天晴,空山之中鸟兽的活动变得稀少,因此敲门声也显得稀疏而沉闷。 - 注释:剥啄(bō zhòu),鸟兽在树上或洞穴中的活动声。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雨过天晴后的空山景象,鸟兽不再活跃,只有清脆的敲门声和脚下的青苔。 第2句: 开门忽讶新痕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山居杂兴”,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本诗是诗人在深幽的山水中读书写字时即景而发,写的是读书写字的情景,抒发的是作者对读书、写字的热爱以及闲适的生活情趣。 “呼童洗砚写黄庭”,这是说叫来童仆去清洗砚台
【注释】 桐阴如盖:桐树的阴影如同伞盖一样。 午风凉:中午时分的和煦微风。 沉水香: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香气浓郁。 触手残编:随手翻阅的残旧书籍。 残编: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随意看:随便翻看。 书卷乱堆床:书卷杂乱无章地堆放在床上。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作者以闲逸之笔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句“桐阴如盖午风凉”,描绘了夏日午后
【注释】 山居杂兴:指隐居生活所引发的感想与见闻。 赋就一篇诗得意:意思是,在写赋的时候,才思泉涌,文思敏捷,创作出一篇篇优美的诗篇。赋、诗:指文章。 人来喜向扇头书:意思是,当有客来时,喜欢在扇上题诗。 【赏析】 《山居杂兴》,七言绝句,五十六首之一。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情趣。 “几年心与世缘疏,独有雕虫癖未除。”这是一首自述之诗。诗人说自己多年来心志超脱尘世的纷扰
注释:我因为沉迷于佛道的禅悦,所以长久地皈依。我把食物储存在山瓢中喂鸟,使它们不感到饥饿而飞走。我总是把道人机事放在一边,接近前边饮水啄食,不会让它们惊飞而去。 赏析:诗人以“饭贮山瓢”为题,写山居生活。他为了修持佛道,远离喧嚣,隐居山林,过着清静的生活。他喜欢与山林中的鸟儿为伍,常常给它们喂食,让它们在林间自由自在地嬉戏。然而,他并不因此而对山林中的一切都漠然视之,他对道人机事依然关心不已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鸟儿的争鸣、花间的独处以及柳树的倒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林深无数鸟争啼”一句,诗人用“林深”和“无数鸟争啼”来形容山林的幽深与鸟儿的繁多。这里的“争啼”形象地描绘了鸟儿们为了争夺栖息地而产生的争斗声。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鸟儿们的活力,也体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独立花间自品题”一句,诗人独自站在花丛中,静静地品味着眼前的美景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云边松影挂斜阳:描述的是一幅画面,天空中的云彩边缘与松树的影子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 - 关键词:云、松、影、斜阳 2. 上下禽声到竹床:描绘了从高处传来的鸟鸣声和从低处传来的虫鸣声,这些声音都传到竹床上,为寂静的夜晚增添了生机。 - 关键词:上下、禽声、竹床 3. 半醉半醒开斗帐:描述了诗人半清醒的状态,可能是为了寻找灵感或是欣赏窗外的风景,而打开了斗帐。 -
注释: 山居杂兴:隐居山林中,闲来无事时写的一组诗。 闭却重门竹影疏,日长闲叠架头书:关上门,让竹子的影子稀疏地透进来,闲暇之余,便拿起架上的书来读。 放生不守空王戒,故蹴方鞋杀蠹鱼:因为自己不信奉佛家戒律,所以在寺庙里放了生(指放掉那些被囚禁的鸟兽),结果被僧人指责。于是,便用脚踩住鞋子去捉杀蠹鱼(一种害虫),以此来报复那些僧人。 赏析: 《山居杂兴》是一首反映隐居生活情趣的五言绝句
【注释】 竹:指新长出的嫩竹。 当门:正门、大门。 斩却:砍掉。 三四个:三两棵,三四棵。 云峰:指远处的山峰。 莲(lián)花:荷花。 赏析: “万竿新竹傍檐牙”,描写的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新长的嫩竹挺拔而有力,与高高的屋檐相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八面青山一带遮”,“八面”形容山峦多如蜂巢,“一带”则是指环绕着屋前,层层叠叠,宛如屏障一般,把屋前的景象遮挡得严严实实;“斩却当门三四个”
【注释】 一夜霜风叶满庭:一夜的霜风把庭院里的树叶吹落得满地都是。 黄花三径尽飘零:菊花已经开过,庭院小路上一片凋零的景象。 山房不放秋光去:山中的房屋不让秋光离去。 犹折残枝插胆瓶:还折了枯枝插入胆瓶。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深秋时节,在山林中居住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秋天的感情。 首句“霜风”点明节令为深秋季节,是寒风劲吹的时刻;次句“落叶”,则写出霜风过后
注释:新裁的斗帐用白色的生绡制成,百种奇花五色描画。 凤蜡低悬通夜照,有人双度可怜宵。 山居杂兴:在山上隐居时写的诗篇。杂兴:即随意写来的内容。 新裁:新裁制。 白生绡:白色薄纱。 百种:多种,很多。 五色:指用各种颜色的丝线或彩纸等绘成的花纹、图案。 凤蜡:用凤凰形状做成的蜡烛。 通夜:整夜。 双度:两次。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山中时所创作的一首描写日常生活琐事的诗作,通过描绘斗帐、蜡烛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再结合选项仔细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金炉残火宿沉擅”意思是:夜深了,点着香炉的灯焰已经燃尽,只留下一团淡淡的灰烬;“万绿阴中拥合欢”意思是:万条绿树荫下,有簇簇鲜花环绕着那棵合欢树
注释:美人蕉下,我穿着红裙子站立着。砚台上,墨汁被磨得满满的像云朵一样。 按写江南桃叶曲,指尖香粉印罗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山居中磨墨的情景。首句“美人蕉下立红裙”,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优雅。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现了女子的才艺和生活情趣。她不仅会弹奏江南的桃花叶曲,还善于用指尖将香粉印在罗纹上,展现出她的艺术才华和生活品味。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山居诗篇
注释:这是一首描绘春天闺房女子哀婉愁怨的诗。“闲制曼声歌”是说她在家中吟唱着小词,声音悠扬动听;“写出春闺幽恨多”则是说她所吟唱的歌曲,表达了深深的哀怨之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春天的闺房里思念爱人的女子。她在家中吟唱着小词,声音悠扬动听,但却充满了深深的哀怨之情。她的歌声中,仿佛在诉说着她对爱人的思念和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注释】 山居杂兴:诗人在山中闲居的即兴之作。碧纱窗冷昼常关,丘壑移来枕簟间:碧纱窗透出寒冷的阳光,白天常常关闭着它,把山景带入卧室的床席和枕头之中。 几上石屏岚翠滴,分明一片点苍山;石屏上的山色像水一般流动,仿佛是一片苍茫的山脉。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优美的山居生活画面。 第一句写诗人居住在一个幽雅静谧的环境里,窗外有碧绿的帘幕,阳光透过窗帘洒进屋里。这两句描写环境
【注释】柴门:农家的篱门。分题债:指诗人与山童间的约定,约定了不打扰彼此。山童:指山中的童子。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山村生活的诗。诗人以平淡的语言、朴素的意象,写出了山野生活的宁静与闲适,抒发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趣。 首句“何事柴门午未开”,开门见山地点出自己为何在午间没有出门,是有事在身,还是另有隐情?“何事”二字,既交代了诗人闭门不出的原因,又为全诗定下了一种闲适、淡泊的基调
【译文】 自己打扫房间,卧在闲房中,能令俗念减轻。 披上帘子,邀请乳燕,提着酒壶赴迁莺而去。 海味梅鱼滑嫩,山毛竹笋清鲜。 湖天景色宜人,荡桨游弋心欢畅。 正好是晴朗天气,喜获好晴报春光。 【注释】 1. 自扫闲房卧:指自己整理房间,安顿好床铺,以便休息养神。 2. 能令俗虑轻:能使世俗的烦恼和忧虑消失。 3. 披帘邀乳燕:指拉开窗帘,邀请燕子飞进窗内。 4. 挈榼赴迁莺
【注释】 峰前峰后:指山寺,即前面是峰,后面也是峰。 舍南舍北:指人家,即南边是人家,北边也是人家。 草阁:草屋。 春深:春天的暮景。 酒盏:酒杯。 寒江雪里:寒冷的江面上飘着雪花。 渔槎:渔船。 【赏析】 《山居杂兴》是宋代词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宁静淡雅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悠然自得的心情。首二句写山中之景,点出“山”字;三
山居杂兴 秋色横川度,终朝自掩扉。已便麋鹿性,不负芰荷衣。有酒山堪对,无官客到稀。愚公真类我,久息汉阴机。 注释 秋色横川度 秋天的景色横跨在河流两岸。 终朝自掩扉 整天都关上门窗。 已便麋鹿性 已经习惯于像麋鹿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不负芰荷衣 不辜负穿荷花衣服的日子。 有酒山堪对 有酒时可以在山中独自对饮。 无官客到稀 没有官员的客人来访。 愚公真类我
【注释】 山居杂兴:作者闲居在山中时写的一些诗的题名。东峰,指太白山的东峰。涧上雨,指山间涧上的雨声。光风叶上泛,新泉草下注:风吹过树叶,水从草下流过。光风,清风。泛,飘荡。注,流动。群鸟林际鸣,游鱼水面聚:树林中的鸟儿在啼叫,水面上的鱼儿聚集成一群。鸣,声音。聚,聚集。劳生转多慕:劳苦的生活更加令人羡慕。劳生,指劳苦的生活。转多慕,更加感到羡慕。幸中成虚名,多为来者误:幸亏自己曾经有过虚名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山居杂兴:这是一首反映作者隐居山林生活状态的诗作,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情感。 2. 鸟宿依窗树,云生对户山。:描述鸟儿在窗边树上休息,云朵在对面的山上生成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3. 机忘心自远,境寂意俱闲。:表达放下尘世的纷扰后,心情变得遥远和宁静,心境也变得悠闲自在。 4. 花落门常掩,苔深径不删。:描绘了花朵凋零后常常关闭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