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路知何极,离肠有所思。
登舻望城远,摇橹过江迟。
断岸烟中失,长天水际垂。
此心非橘柚,不为两乡移。
过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别路知何极,离肠有所思。
登舻望城远,摇橹过江迟。
断岸烟中失,长天水际垂。
此心非橘柚,不为两乡移。
过江 别路知何极,离肠有所思。 登舻望城远,摇橹过江迟。 断岸烟中失,长天水际垂。 此心非橘柚,不为两乡移。 译文: 离别的路究竟有多远?心中的离愁让人思念不已。登上船头眺望远方的城池,发现距离如此之远,不得不慢慢摇橹渡过长江。在河岸断了的地方,烟雾弥漫,难以辨认;而江面上,水天相接,显得格外宽广。然而我的心并不属于柑橘或柚子,因此我并不会因为家乡的远近而改变我的心意。 注释: 1.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诗歌的关键字词来概括内容要点。注意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来作答。“磨剑石”是地名,位于安徽当涂,“痕裂”指石头被刀剑砍过的痕迹(即刀口),“饮马长江江水竭”是说喝干了长江里的水,“我军百万战袍红”,是说军队中的士兵穿的都是红色的战袍,“尽是江南儿女血”是说这些鲜血都是来自江南地区的老百姓。 【答案】 过江。 译文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诗人与友人相别于烟波浩渺的江上,别时正值深秋时节,秋风萧瑟,寒意逼人。然而诗人却为友人开导说不必为离别而忧伤,因为“别辞城市已三日”,说明已经过去三天时间了,年华也不知不觉地消逝了九个秋天。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无情流逝的感慨,以及劝慰朋友不必为离别而忧伤的思想感情。接着,诗人又安慰说:既然我们乘着风帆顺江而行,不如就利用这个机会,在野渡上稍作停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能力。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一般用概括诗句意思为主,然后把握感情基调。 “篷底茶香午梦醒”,这里写出了诗人午睡之后,醒来时的所见所闻
【注释】 过江:经过江面。 浮:浮动,荡漾。 影:水波。 沙痕:沙滩上的足迹或水波的痕迹。 没:淹没。 早潮:早晨的潮水。 贪观:指贪恋观看。 波面:指江面上的水波。 寺:寺庙。 不动:静止不动。 镜中桡:指船上的桨。 【赏析】 “山影浮寒浪,沙痕没早潮。”这两句写渡口所见之景。诗人由江而渡,来到渡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江面之上那如诗如画的景象。“山影浮寒浪”句,描绘了江面上波光粼粼
诗句释义: 1. 过江 - 描述一个人在江上行走或通过江面。 2. 谁为积不平 - "谁为" 可能表示疑问,"积不平" 指的是水面上的不平静,如波浪、风浪等。 3. 造次恐风生 - 在紧急或匆忙的情况下,害怕会有突发的风浪。 4. 纵使经年守 - 即使经过一年(可能是为了某种目的)守护或等待。 5. 犹嫌放棹轻 - 还是觉得放船时动作轻盈。 6. 江豚戏高浪 - 江豚在水中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