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迷鲁卫,食饮叹荆扬。
夜雨思乡近,秋风客梦长。
莫言游帝所,要且狩河阳。
丞相如求士,当求张子房。
感时二首
相关推荐
感时二首 衣冠迷鲁卫,食饮叹荆扬。 夜雨思乡近,秋风客梦长。 莫言游帝所,要且狩河阳。 丞相如求士,当求张子房。 注释与译文: 1. 衣冠迷鲁卫,食饮叹荆扬。 - 注释: 衣冠:这里指穿着和举止;迷:迷失;鲁卫:鲁国,古代地名;荆扬:荆楚地区,泛指南方。 - 翻译: 你穿着打扮却迷失于鲁国的风貌之中,饮食中流露出对荆楚地区的怀念。 2. 夜雨思乡近,秋风客梦长。 - 注释: 夜雨:夜晚的雨水
【注释】 感时:感慨时事,有感慨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之意。 黄埃:尘土飞扬。 白帝:指夔州白帝城。 鱼梁:即鱼堰,是古代一种防洪设施。 易衣欺贼眼:换衣服以欺骗敌人的眼睛,比喻用巧妙的手段来对付坏人坏事。 辟谷:不食五谷,指吃草药。 叩阍:向帝王上书求见。 其如病在床:这就像病在床上的人一样,不能动。 【赏析】 《感时二首》,这是杜甫为夔州写的一组诗的第二首。第一首写自己对国事的忧虑
以下是对《感时二首》逐句的详细释义: 1. 国事如今到底输: - 诗句:“国事如今到底输”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当前形势的深刻忧虑和无力回天的感觉。 - 译文:现在的国家局势究竟是否真的已经输了?这里的“输”不仅仅是指战争的胜负,更是在政治、经济、社会上的全面落后。 - 关键词:“输”,表示失败或不如意;“国事”,指国家大事或国家的整体状况。 2. 九天难叩哭穷途: - 诗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时既要读懂诗歌的内容,也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相关的历史典故,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点忠忱无处输,与滔滔者走危途”意思是:我一片忠心无法诉说,只能随波逐流,在危险中挣扎。“感时二首”是《咏怀古迹五首》(其二)的第二首。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唐玄宗的不满和忧虑。此诗写安史之乱后,长安城破,黄鹤楼被烧毁
【注释】 感:感触。 阴霾:阴暗的云层笼罩着大地。 妖气:邪气,迷信的人说有不祥之气。 乾坤:指天地之间。 战血:战争中流血。淮水:淮河,古代中国大河之一。蓟门:指古时的蓟门关,是通往北方边镇的重要关口。浮荣:浮沉荣辱。槐蚁:蚂蚁。丛谤棘蝇:许多诽谤和讥讽。棘蝇:荆棘上的苍蝇,比喻谗佞小人。东陵:东陵侯,汉景帝的宠臣。种园:种田。 赏析: 此诗为杜甫《感时二首》组诗中的第二首
【注释】 感时二首:杜甫有诗《感时》二首,共四句。触目伤时事——触目:看。指看到眼前景象;时事:时局、国事;干戈:古代的兵器,泛指战争。郁未开——郁结不开。百年驰白日——百年:一生。驰:奔驰,疾驰。白日:太阳,比喻光明和正义。万里涨黄埃——万里:万里长空。黄埃:尘土飞扬。形容战乱之后大地荒芜,烟尘蔽天的景象。废苑犹花柳——废苑:荒废了的园林。犹:还,仍然。花柳:花木、柳树。荒城但草莱——荒城
【注释】 1. 感时:感慨时光。二首:两首。这里指《咏史》诗。 2. 四野:四方田野。 3. 阴云蔽:阴云遮蔽了天空。 4. 狂飙:猛烈的风。暮凌乱:傍晚时天地一片混乱。 5. 清露:晶莹的晨露。 6. 卉木:花草树木。 7. 雕换:凋谢、枯萎。 8. 扰扰:纷乱的样子。锥刀,比喻小官。 9. 营营:勤苦的样子。血汗,辛勤劳动的汗水。 10. 持筹有遗算:拿着筹码(古代计算工具)还多算着计谋。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答题时注意:首先指出本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然后分析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语言特点(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等);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或主旨。本题要求学生在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的基础上,赏析全诗。 【答案】 译文:世道变故类同江河,滔滔不绝地逝去而无法返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感时二首·其一》,其中第一首为“感时二首”,第二首题为“示信”。 我们来理解诗句的含义: 1. 感时二首/示信于民第一程,如何刑偿半虚声。 - 感时二首:《感时》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共有四首。此诗可能是其中之一。 - 示信:表示向人民传达信任和信心。 - 第一程:第一步,指开始实施或执行某事的第一步。 - 如何刑偿半虚声:怎样通过刑罚来弥补虚假的声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以及语言特色,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首先读懂诗,然后逐句翻译诗句,最后再根据题目要求来赏析,注意从手法、情感等角度分析。“感时二首”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所写的一组咏史抒怀诗。第一首写唐僖宗幸蜀途中,曾与高适、严武等大臣密议兴复唐朝之事,但事已至此,只能感叹世事沧桑,徒费心机。第二首写自己虽然有治国理政之才,却遭奸佞排挤
【赏析】 《感时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夔州时所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写于公元762年(大历七年)春天,当时作者正在夔州,因忧国伤时而感慨万千。全诗前二句描写了作者忧国伤时的壮志豪情;后二句则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担忧以及内心的无奈与痛苦。 鹰瞵鹗视:形容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像鸷鸟一样凶猛。 敌忾无方:表示心中充满愤恨,不知该如何表达。 破闷
感时二首 戎马关山易惹愁,安眠无虑让沙鸥。 偷闲且种兰三径,赏景惟窥月一楼。 世事风潮何日净,尘寰俗务几时休。 不如匿迹烟波里,泛宅浮家在钓舟。 注释:戎马:指战马,这里形容战事频繁。关山:指险要的关口与山脉,常用以指边疆。惹愁:惹起愁思。无虑:无忧无虑。沙鸥:水边的鸥鸟。三径:泛指乡野小道。窥:偷看。世事:人世间的事情。风潮:比喻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净:停止。尘埃:指世俗的繁华。俗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