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杖三朝老,持衡一品尊。
忽同秦逐客,几见楚冤魂。
公衮方还第,輀车已及门。
遗言不须记,一一表中存。
挽范丞相忠宣公六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曳杖三朝老,持衡一品尊。
忽同秦逐客,几见楚冤魂。
公衮方还第,輀车已及门。
遗言不须记,一一表中存。
【注释】 1、曳杖:拄着拐杖。 2、三朝老:在朝中任事已三十余年。 3、持衡一品尊:掌理朝廷重臣大权,地位尊崇。 4、忽同秦逐客:忽然间又像秦代的逐客令,被贬谪出京。 5、几见楚冤魂:几次见到楚国的冤魂。 6、公衮:指范仲淹。范仲淹曾因政见不合受贬,故此处用“公衮”暗指范仲淹。 7、輀车(yí chē):古代一种有盖的车子。这里指灵车。 8、遗言:临终嘱咐的话。 【赏析】
【注】《范忠宣公墓志铭》云:“丞相尝曰:‘我自求富贵,非天与也。’”本诗即作于是年。 挽范丞相忠宣公六首 出处从来定,荣华取次休。 尝看居相府,只似在安州。 不事千金产,能捐万户侯。 哀哉天报施,仅免葬江流。 注释:出处从来定,荣华取次休。 曾看过丞相的官邸,就象住在安州一样。 不事千金产,能捐万户侯。 悲哀啊上天的报答是,仅仅免予被埋葬在江河中。 赏析:此诗是作者为范忠宣上表告老归家时写的悼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范丞相忠宣公的深深怀念之情。下面是逐句翻译及注释: 伏枕言虽少,遗书志可哀。 译文:我躺在床上虽然能说些话,但留下书信却无法表达我的哀愁。 注释:伏枕,指躺在床上。言,这里指说话。少,少语,意即说话不多。遗书,指留下的书信。志,指心意、愿望。可哀,意为可悲可叹。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在面对国事时感到无力和悲哀的心情。 尚谋裨国事,犹欲尽人材。 译文
【注释】 大节:即大节,指人品高尚的志向和操守。危言:直言。宁:宁可。泽边行:比喻退隐于江湖。近阙:靠近朝廷。 【赏析】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宣。幼年丧父,母亲改嫁朱氏,遂更名朱说;长大后,始恢复本姓范,并中进士。历任知州、参知政事,力主抗敌,多次上书要求加强边防。庆历新政失败,被贬知邓州,后又被调回朝任知开封府。他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 ①忠义:指忠诚和正义。传三世:代代流传。②衣冠:指官服。盛:繁盛,昌盛。地:指地位。③放黜:贬谪,罢官。长如往:长久如同以前。生归:活着回来。④苍天:苍天,上天,这里指朝廷。⑤问:求告。⑥无由:没有方法。⑦还:归回。⑧无处:无法诉说。 【译文】 忠君爱国的美德代代相传,显赫门庭历经百年。 家族中人个个有功名富贵,父子兄弟都是贤能之人。 被流放远离家乡长达多年,活着归来岂是偶然?
【注释】 (1)挽:慰问。 (2)范丞相忠宣公:范仲淹(95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因奏疏批评皇帝奢侈无度而遭贬谪。 (3)阴:遮蔽。 (4)望岁:指干旱的一年。 (5)霖:久雨。 (6)主圣:指皇帝圣明。 (7)撝己:谦逊自己。 (8)民思未绝吟:百姓思念不已,纷纷吟诗歌颂。 (9)一恸:一次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