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烟草绿,连山雨新足。老牛抱朝饥,向山影觳觫。
犊儿狂走先过浦,却立长鸣待其母。母子为人实仓廪,汝饱不惭人愧汝。
牧童生来日日娱,只忧身大当把锄。日斜睡足牛背上,不信人间有广舆。
题牧牛图
相关推荐
【题解】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洞林的作品。吕洞林,字洞明,一字稚川,自称四明人。他一生贫苦,但性格豪爽,不屈于权贵的压迫,也不为富家子弟所凌辱。他曾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任太乐丞,因直言进谏被贬到岭南。后来才又得到平反,重新做官。他的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揭露和抨击时政。其诗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鲜明,善于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细节进行描绘。 【注释】 千里:形容距离很长。 烟草:指田野。 连山雨新足
注释: 谁家牯、谁家犊。——指哪一家牛和羊。 溪东溪西,水甘草足。——指哪家的牛羊在山间的溪流旁饮水。 宜乎后夜当春耕,懹袖应难秘斯轴。——指哪户人家的农事活动最适宜于春季进行,因为春天是播种的最佳时节。 赏析:《题牧牛图》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里农民耕作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注释: 邈尔:远貌。 三尺童:指牛。 御:牵。 觳觫:恐惧的样子。 春风笠底回:指牛在春风中行走,帽子下的影子也随之移动。 前村:指前面不远的村落。 烧痕绿:指烧焦的痕迹变绿。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牧童和牛的诗。诗人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将牧童和牛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人通过对牧童和牛的动作、神态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风光画面。 首句“邈尔三尺童”
注释: 谁家荒田相连着平原,何处孤村带有高耸的树木。 官田耕尽牛儿正在闲适,暂且对着东风吹动横斜的玉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牧童吹笛的背景下,看到牧童在荒田上牧牛,于是写下了这首《题牧牛图》诗。 首句“谁家荒疃连平原”描绘了一片荒芜的田野,与平坦的平原接壤,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 次句“何处孤村带乔木”则展现了一个孤独的村庄,周围环绕着参天大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牧童》一诗。全诗以牧童的口吻写牛,通过描写牧童与牛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和对劳动生活的喜爱之意。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树叶醉霜秋草萎,童驱觳觳涉浅溪。 - “树叶醉霜”形容秋天的树叶被霜打过后变得沉重,仿佛喝醉了酒一样。“童驱觳觳”形容孩子们在小溪边玩耍时的样子,他们的动作轻盈活泼。这里的“童驱”指的是孩子们驱赶着牛群在溪边嬉戏
【注释】: 平原雨多烟草浮:平原上,雨后草木茂盛,烟雨蒙蒙。 牧童驱牛如挽舟:牧童赶着牛就像划船一样。 柴门正在水深处,青山流过屋西头:柴门在水里,青山在西边。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诗中通过对牧童和青山的刻画,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画卷。 首句“平原雨多烟草浮”描绘了一幅雨后的平原景象:雨水滋润着草地,使烟草更加茂盛;烟雾弥漫,如同一层轻纱覆盖着大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题牧牛图”,这是一道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的题目。解答此题时,先要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具体的赏析。本诗首句写诗人看到一幅牧牛画,画面上是流水苍烟、绿树坡,青山牛背、饱经过,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平生的安排。二句诗人由画面想到自己的一生,他一生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但生活艰辛,辛苦地扣角歌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水旱两季耕田的艰难生活。 诗句: 1. 去年苦旱蹄敲块,今年水多深没鼻。 - 注释:苦旱指的是干旱,蹄敲块形容牲口蹄子因干渴而裂开。今年水多深没鼻指今年的水位很高,淹没到了牲口的鼻子。 2. 尔牛觳觫耕得田,水旱无情力皆废。 - 注释:尔牛觳觫形容牲口因为干旱而颤抖,耕得田表示虽然努力耕作但收成不多,水旱无情力皆废指干旱和洪水都对劳动造成了阻碍,使牲口的努力都化为乌有。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绿野春深平似掌,土脉膏黏皆沃壤。 - 注释:春天的草原广阔如同手掌,土地肥沃湿润。 - 译文:春天的草原广阔如同手掌一样,土壤湿润肥沃。 2. 群牛耕罢饭雨肥,萋萋丰草和烟长。 - 注释:群牛耕作后,农田里的庄稼长得格外茂盛,绿色的草地随着炊烟蔓延。 - 译文:一群牛耕完田后,田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茂盛,绿色的草地随着炊烟向远处延伸。 3. 承平每书大有年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牧牛情景的诗,描绘了春天耕犁后放牧的场景。 第一句“春耕驱牛声叱叱,释犁随意放原隰。”描述了春耕时驱赶牛群进入田地的情景。牛儿被驱赶着进入田间地头,发出阵阵吆喝声。 第二句“潇潇老树风势狂,仿佛隔山雨来急。”描述的是田间的老树,在春风中摇曳,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有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第三、四句“小童坐背不用牵,绿蓑湿短青笠圆。”则描绘了一个小孩坐在牛背上,不需要牵引
【注释】 返照:夕阳的光。高树:大树。曾:通“层”,重叠之意。一犊牟然:形容牛犊的神态。其母:指牛的母亲,也即母牛。犊:牛小的时候。情何多:意谓情深义重。牧儿(mù'ér):放牧的人。心恻(xī):心肠软。倚门:倚在门口。乌尾讹(è):乌鸦的尾巴。 【译文】 夕阳的余晖映照着高高的树木,牛儿们正从坡上走过。一头小牛犊子正欢快地朝它母亲跑去,而那头老母牛则回头深情地望着自己的孩子
【注释】中园:指庭院。牧牛图:以牛为对象的画。大田:指田野。曳:拉,引。邻父:邻居的父兄。吹笛:吹奏笛子。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田园诗,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厚感情。首句“中园有树葵”,写农家院中种着菜蔬,葵是一种蔬菜,可以生吃,也可以炒食。次句“大田亦多稼”则写农田里的庄稼茂盛。第三句“牧人急曳牛鼻回”,写农夫赶牛回家
注释: 我本是农家子弟,十年间游历京城。 承蒙皇帝恩宠,却无法报答皇恩,惭愧地做牧牛人。 赏析: 这是一首自述诗,写诗人游都的经历和感受。前两句说诗人是农家子弟,在京城度过了十年的岁月。这十年里,他曾经受到过皇帝的召见,但却没有机会报答皇帝的恩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他对这种无奈的愧疚。诗人虽然身处富贵之地,但却无法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只能像牧童一样默默无闻地度过时光
【注解】 牧:放牧的人。牛:指牛。性驯:性情温顺。一鞭斜日过平津:一鞭打马斜阳中穿过平原渡口。跃马金鞍客:骑着马的骑士,穿着金饰的战服,骑在马上。逍遥垄上人:指在田间自由地漫步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一个牧童和一位骑士的对比,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首句“牧子食牛牛性驯”,描绘了一个牧童和他的牛羊在一起生活的景象,表现出牧子和牛的亲密关系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牧童在山中放牛时的场景,诗的大意如下: 清晨,牧童跨上牛背,开始他的一天。他沿着田野小径,吹着笛子,牛儿欢快地行走。太阳渐渐西沉,牧童吹完最后一曲笛后,带着牛儿回家。草野间,没有遇到任何人。田里的老乌(一种鸟)也跟随他一起飞过。山中有风也有雨,牧童的蓑笠不能让风吹得太急,需要及时收起来。 注释: - 题牧牛图:诗歌的题目是“题牧牛图”,意指描述一幅牧牛图。 - 清晨跨牛出
【解析】 “牧牛图”是题画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图画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全诗以牧童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绿草萋萋黄犊肥”,绿草茂盛、黄色小牛肥壮,写出了牧童放牛的环境;“半蓑”指穿蓑衣的牧童。“半蓑残雨卧东陂”写牧牛图,突出“牧童”。 “烟深野水行人绝”,烟波渺茫,野径无人,点出画面背景。“家在寒林月上迟”点明牧童回家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逐句释义: 1. "黄叶冈头跨犊过,涧泉声似和清歌。" 注释:在黄叶覆盖的山冈上,牧童骑着牛经过。涧中的泉水声仿佛是伴着清脆的歌声。 2. "得刍寄语须归蚤,日暮寒山猛虎多。" 注释:牧童得到草料后必须赶快回家,因为天色已经晚了,山上有许多凶猛的老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诗,通过描绘牧童在黄叶冈头的情境和他在涧中听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