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境一如此,羲娥日交侵。
霜毛三千丈,安问尺与寻。
陈力会知止,嘉言佩周任。
归来北山北,邂逅得素心。
朝见东日升,暮见西日沉。
流运有终古,朱颜岂常今。
譬之如渑酒,岂耐无停斟。
万化未有极,谁能惜分阴。
捕影良自苦,沈哀寄微吟。
安知菩提树,正在生死林。
长风振遥壑,三籁有馀音。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介绍
。
《与柳子厚诗十七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组五言古体诗,共17首,每首七句四韵,题为“与柳子厚诗”。此组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至九年之间。全篇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线索,通过叙写自己被贬后的生活和心境变化的过程来抒发感慨。
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共17首,每首七句四韵,题为“与柳子厚诗”。此组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至九年之间。全篇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线索,通过叙写自己被贬后的生活和心境变化的过程来抒发感慨。
作品原文
第一首
昔闻洞
相关推荐
【注释】 老境一如此,羲娥日交侵:人到老年,就像太阳的交替。羲娥,指日月交替。 陈力会知止,嘉言佩周任:尽力而为,知道应该适可而止。周任,即周公旦,周代著名的政治家。 归来北山北,邂逅得素心:回到北方山中,偶然遇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人。 朝见东日升,暮见西日沉:早晨看见东边太阳升起,傍晚看见西边太阳落下。 流运有终古,朱颜岂常今:世事变迁无常,青春容颜不会长久。 譬之如渑酒,岂耐无停斟
披榛亦扪萝,度此幽涧曲。 寒藤绕苍壁,杉桂杂篁竹。 云泉固膏肓,大胜溪壑欲。 彼哉机士怀,冰炭甚寒燠。 译文: 穿过茂密的森林,攀爬陡峭的山崖,越过这片幽静曲折的小道。 寒气逼人的藤蔓缠绕在青石墙壁上,松树和桂花混杂在竹子之间。 云雾缭绕的泉水滋润着大地,胜过了深山溪谷的美景。 那些善于算计的人心怀鬼胎,就像冰炭一样让人心生寒暄。 注释: 1. 披榛亦扪萝:披,翻越;榛,灌木丛。摸
劳生垢浊中,长夜不知晓。 注释:生活在污浊的环境中,长夜难眠。 幽人自超然,下视正胶扰。 注释:隐士自然超然物外,对世俗的纷扰看得淡然处之。 中冠及鸡晨,梦觉常了了。 注释:早晨戴着官帽出门,晚上回来时已疲惫不堪。梦境清晰,醒来后常常觉得清醒。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官场生活中的无奈和挣扎。他虽然身处污浊的环境,但却无法摆脱其中的困扰,每天早起晚归,身心疲惫。而他内心的世界却如明镜般清晰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酬柳柳州》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刘禹锡,字梦得,唐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这首诗是在和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朋》一诗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原诗中有:“我心知已足,此别情何已!”刘禹锡对柳宗元的这种思想表示赞同,并以此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身在仕途,但心境已经超脱,不再像柳宗元那样为宦海沉浮所困扰。同时
汝年近知非,我老过艾服。 汝年轻有为,我年岁已高。 向来万金书,一纸百过读。 过去我有大量财富,读书时反复阅读。 安知复一处,林壑时追逐。 不知何处是归宿,时常在山林中徘徊。 茅茨稍经营,粳稌今已熟。 茅屋稍加修缮,粳稌已经成熟收割。 壶觞悦情语,步屧三径竹。 饮酒畅谈以抒发情感,漫步于三条小径的竹林。 安能舍冰墟,虮虱吊汤沐。 怎能舍弃冰封的村落,为虮虱洗澡而担忧。 相期戢良规,不辱在知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日山林景色。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寻壑转松岭,雨馀秋气清。 - “寻壑转松岭”描述了诗人在山间寻找幽深的山谷,转过一片松树林中的小岭。 - “雨馀秋气清”表达了雨后秋天的气息清新宜人,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时时舍篮舆,散策亦意行。 - “时时舍篮舆”指的是不时地放下篮子和轿子,表示想要更自由地行走。 - “散策亦意行”意味着随意散步也是一种享受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初漫浪,淹留失佳时。 此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漫无目的的漂泊,时光荏苒,却未能抓住任何美好瞬间。"淹留"意为停留过久,而"失佳时"则表示错过了良机或美景。 时英尽珠璞,宁复见谁差。 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意指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已逝去,再也不会重现。"时英"指的是时机与机遇,"珠璞"比喻珍贵而完美的事物,"差"在这里有错过的意思。 一去四十年,伏枥久已疲。
胡尘暗中原,世路日以艰。 脱身九死中,自笑老且顽。 才志本不竞,拂衣谢尘寰。 相从莫逆人,云萝共跻攀。 固知千里驹,未免山复山。 我已卜西谷,背崖结三间。 岂无风篁岭,亦有明月湾。 平生真远游,旧观忽以还。 儿童钓遨处,陈迹犹班班。 叠嶂蔼空翠,暗泉响馀潺。 采芝嵁岩下,长谣想商颜。 逋客不复驾,居然掩云关。 从来悟泡影,岂但忘触蛮。 所幸戎马际,馀生得长闲。 【注解】 1. 胡尘:指战乱的尘埃
注释:我和你一起探讨哲理,像挂在墙上的壁虎一样,虽然嘴上挂着,却并不说话。对着镜子,我的心也像石头一样坚硬。我们相互对视,但却都没有言语,只有秋天的山影静静地映在清澈的天空中。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之间对话和交流的情景的诗歌。诗人通过描述他们的对话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周围环境,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沉的交流氛围。同时,诗中的“大音无声”和“寂然无瑕谪”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真理和本质的领悟和追求
【注释】1. 老空:僧人名。2.禅寂:佛教禅宗修行中的一种状态,即心无杂念而达到的寂静境界。3.杖屦(jùju):拄着拐杖、穿着草鞋,指游山玩水。4.“高门”二句:形容官署内戒备森严,与外界隔绝。5.两版扃(jiōng)四壁:形容官府内墙壁上没有窗户,人在里面像被关在铁笼子里一样。6.醉来见闲卧:指在酒肉面前不拘束,尽情享受。7.慧日峰:山峰的名称。8.法涌分一滴:比喻佛法普施,如泉水般源源不断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急涧无止水,秋兰无故丛。 别来今几年,坐阅毗岚风。 交亲半鬼箓,生者仍衰穷。 及兹过君家,樽酒一笑同。 知我厌鼙鼓,烦君韵丝桐。 相携步林壑,暂觉万虑空。 樗社寄庄叟,醉乡著无功。 醒来百忧集,尚寐期无聪。 注释:急流没有止境的水;秋天的兰花也没有故丛。自从与你分别,转眼间已经是几年过去了,我看着这毗岚山的风在不断吹动着。我们之间的交情已经一半是鬼箓,活着的人依然贫穷困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表达了他对于旱灾带来的影响和对农民的同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1. 长夏久不雨,良田失欣荣。("长夏"指的是长时间的夏季;"失欣荣"意指失去了丰收的喜悦。) - 注释:长时间的干旱导致田地失去应有的生机与丰收。 2. 尘生畎浍间,小大空营营。("畎浍"即田间的小沟渠,"空营营"形容农田因缺水而荒废。) - 注释:由于长时间无雨,土壤中的尘土增多
和柳子厚的诗共十七首。 往追双玉人,芒屦踏岩谷。 阿咸:指张仲素,字阿咸。《新唐书》卷八二《文艺传下》:“子厚少精敏绝伦,无不通达。其学无所不究。……尝为《春陵家传》,述先人之行事,自黄帝至六世,抵汉而止。”又《旧唐书》卷一八七《张仲素传》:“(张)仲素,名去疾,长安人也。元和初,进士擢第,授弘文馆校书郎。以母老辞官不拜,遂终身不仕。” 芒屦:草鞋。 踏岩谷:攀爬岩石。 阿咸今独往
和柳子厚十七首 密云弥四极,纷纷乱空华。 斯须失千嶂,僵木忽以芽。 眼中万株春,璀璨通岩涯。 迨此凡艳熄,坤舆净无瑕。 苍根移远梅,不惮涧谷遐。 含冰伴幽独,思虑无由邪。 宝树发银界,无修证三耶。 皎皎天宇外,何劳凌绛霞。 注释:这首诗是杜甫为柳宗元写的《酬看刀剑与药草等》所写的和诗。这首诗的大意是:密云弥漫四极,漫天飘落,纷乱地飞舞着;忽然之间失去了千嶂,枯木突然长出了嫩芽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咏画以抒怀,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名山昔远游:昔日名山,曾经远游。昔,往日;名山,有名的山;远游,远足游览。名山指柳子厚的山水诗所咏之“名山”,即指柳宗元的山水世界。 老罢无复睹:衰老了,已经没有机会再看到。罢,结束;睹,看。 避世士:逃避世俗的人。 寄农圃:寄居在农村的园中。 移家白云根:将家搬到白云深处。 及此未春雨:赶上这个时候正逢春雨。
注释: 1. 春霖接岁寒:春天的雨水滋润着寒冷的天气。 2. 鲑菜已久索:鲑菜很久都没人要了。 3. 谁持玉轮菌,侑我金凿落:谁拿着玉盘上的蘑菇,来陪我吃金碗里的菜肴? 4. 安知老瓦盆,平昔滋味薄:怎么知道那旧瓦盆里的味道已经淡薄了呢? 5. 得此径陶然,朱颜忽如昨:得到这些美味的食物,我感到非常高兴,仿佛回到了过去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食物带来的愉悦和怀旧之情的诗。全诗以“春霖”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答韦中立书》中,柳宗元说:“吾每读《高僧传》,而谓: 禅道惟净,释氏之净土也。“又云:“夫释教者,世间之常法;而佛教者,出世之恒数。故其治心也,不思善,不思恶。时当其冲,则沦于污矣。”又说:“吾常欲济天下生民。所谓利物者,非谓财币,皆收蓄畜积待用之,以给疾患者、孤寡者,然后施及饥渴劳苦,此其略也。“可见,柳宗元认为佛教是出世的常法,是世间的常法。他主张把佛教与儒术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