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茜竹林下,秋来多独往。
岂无夕禽喧,固胜人语响。
欲咏葛天歌,支离难自强。
何如默默为,中心亦怠赏。
杂诗 其一
介绍
《杂诗 其一》是陶渊明的一首代表作,表达了他在仕途与家庭之间挣扎的情感。
《杂诗 其一》的作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尊敬。在文学史上,他的《杂诗 其一》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
杂诗其一 葱茜竹林下,秋来多独往。 岂无夕禽喧,固胜人语响。 欲咏葛天歌,支离难自强。 何如默默为,中心亦怠赏。 注释 葱茜:青翠茂盛的样子。 竹:这里指竹林。 秋来:秋天来临之时。 多独往:独自一个人去。 夕禽:即“鸣禽”,泛指鸟类。 固:固然。 胜:胜过。 葛天歌:《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有《九歌》,其中有《葛天》一篇。 支离: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的意思。 自强:勉强振作。 默默为
叔夜七不堪,投笔窜耕垄。 被毛学新鄙,暴虎悔旧勇。 敛身蜗壳间,榻外即关陇。 □无奏记手,门绝问奇踵。 人言明府骄,我欲廷尉重。 可人忽东来,明月云乐拥。 注释:叔夜:指嵇康,他的号是叔夜。七不堪:指他七个儿子被杀,七个孙子也被流放的故事。投笔:指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因为不满现实而辞官,归隐山林,所以称其投笔。篡(chuǎn)耕垄:隐居在田野里耕种。被毛:披着头发。学新鄙
杂诗其一 春天的江水暖和,水面上荡漾着微微的涟漪。客舍里飘来一缕淡淡的烟雾。 幽静的小鸟隔着树林招唤我沉醉其中,娇小的桃花在门前盛开,它又是为了谁而艳丽?我已经把禅心当作沾泥的絮,诗歌的意境已经像小船一样顺流而上。 却是因为官闲得无事可做,所以才能一帘红雨枕书眠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界万物运行、变化规律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自然现象背后的深层哲理的思考。 第一句:“玄运冥至理,化机无停轮。”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在进行着一种神秘的运动,这种运动遵循着一种内在的道理,就像车轮不停地转动一样。这里的“玄运”指的是宇宙间万物的运动规律,“冥至理”则是指这些规律深不可测,难以完全理解。 第二句:“昏久则昭明
杂诗 其一 大化何絪缊,四时互更代。 动植各有生,种种自成类。 美矣牛山木,苦为斧斤害。 牛羊复践之,日夕就荒秽。 赖此生意深,保之方未艾。 释义:大自然的循环变化多么和谐美好啊,四季相互替换着。 动植物都各自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种类。 美好的是那牛山上的树木,却因为人们砍伐被损害了。 牛羊又践踏了那些树木,一天天让山林变得荒芜。 幸亏这生命的力量如此深厚,它的保护才刚刚开始。
杂诗其一 注释:植草会长出蔓藤,种树应当成为大树。吉凶福祸难道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景物的映衬不会超过它们自身。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现象的诗。诗人在描绘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变化时,以人的思维去推测,认为草可以蔓延,木也可以成株,由此引出“休咎岂虚生,景响不相逾”的句子,即吉凶祸福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景物的映衬也不会超过它本身。这种思想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一种宿命论观点。
《杂诗其一》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属于他创作的《杂诗十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与赏析: 1. 柴门雨萧萧:柴门指的是简陋的木门,这里特指陶渊明的家。萧萧形容雨声清脆而连绵不绝。此句描绘了雨中柴门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 2. 径添一尺草:径指的是小路,这里指门前的小径;添一尺草则是指小草从地面生长出来,覆盖了一尺
杂诗其一 忽闻春光回,将遍东南城。 卧病方在床,无由起相迎。 东风入帘幕,仿佛闻流莺。 美人会相见,庶几道平生。 注释:突然听到了春天的归来,将遍布在东南城的每个角落。我卧病在床,无法起身迎接。东风进入窗帘和帐幕中,好像听到了流莺的鸣唱。美人会相见,希望能够度过一生。 赏析:此诗以“杂”为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生命复苏的欣喜与期待。开篇即点明“春风”,以“忽闻”二字
注释: 杂诗其一:春日里,仓庚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百花竞相开放。 桃李成蹊径:桃树和李树长成了小路,比喻春天景色宜人。 蝴蝶何翩翻: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 一朝鸣鶗鴂:一声啼叫的鶗鴂鸟,预示着季节即将进入晚夏。 摇落非所悲:树木叶子凋零并非悲伤之事,因为自然界的更替是自然规律。 所怀无由宣:心中所想的事情无法表达。 岁华遂云晏:岁月如同白昼逐渐变得昏暗。 叹息将何言:面对时光的流逝,只能发出叹息
【注释】 悲风:凄冷的秋风。庭树:庭院里的树木,借指自己。白露凝清霜:指秋露凝结成晶莹的霜,借喻秋天的寒冷。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不能寐:睡不着。怨此秋夜长:抱怨这个漫长的秋季夜晚。揽衣三四起:披着衣服起身。鸣鸟惊且翔:被鸟儿惊起而飞向远方。屣履步前除:光着脚丫子在院子里走。明月鉴我裳:月光映照着衣裳。理瑟:抚琴。商曲:商调曲,这里指《诗经》里的《凯风》。丈夫:男子汉,这里指诗人自己。七尺躯
【注释】杂诗其一:指诗人的几篇描写农事活动的诗歌。 几年:数年。 种桃李:栽培桃花与李树。 日望成大树:每年春天,诗人总是盼望桃李长成大树。 结实未堪尝:果实尚未成熟采摘。 争来摘将去:人们争相前来采摘。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农民种下的桃树、李树,每年都盼着它们长成参天大树。然而年年都只等到桃李结果时,人们便纷纷赶来,把它们采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最后分析运用的表达方法。 ①结发初事君,相期在白头。结发:指男子二十岁时束发为髻(古代男女成年后须束发成髻)。相期:相约共度此生。白头:至老头发变白。两句的意思是“我们当初结婚的时候,约定到老都在一起”。这两句是叙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态度和思想内涵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诗歌的大意,然后结合注释和重点词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分析诗歌的意境特点及语言特点,并赏析诗人的情感态度。本诗首联,诗人开篇即言“圣道载六籍”,以“圣道”总领下文,说明自己要写的是关于圣道的问题。颔联承上启下,写自己对于圣道的看法,认为圣人之道是载于经典之中的,既然圣人之道已经载于典籍之中了
注释: 霜后郊野的草地逐渐变红,江城的寒气将要显现出残枫的颜色。 栖霞寺东去的路通向龙潭湖,一半的山色宛如画中景致。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秋末冬初的郊野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首句“霜后郊原草渐红”形象地描绘了霜后郊野的景象,霜后的草叶渐次变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颔联“江城将冷验残枫”则进一步描述了江边的城市在寒冷的气息中呈现出残枫的红艳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众煦欲漂山,聚蚊亦成雷。 - 注释: 众人的暖意(比喻)足以使山移动,聚集的蚊子声也如雷鸣般巨大。 - 赏析: 此句用夸张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人群的温暖和力量,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能被影响,反映了作者对人群影响力的观察和思考。 2. 寸心一犹豫,不复全瑰奇。 - 注释: 心中的一点点犹豫,就使得所有的美好都不复存在。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是明朝政治家、文学家杨慎的作品,名为《杂诗·其一》。 注释: 1. 古来无英雄: 自古以来,没有谁是真正的英雄。 2. 成名半天幸: 能够成功成名,这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3. 唯有诸葛公: 只有像诸葛亮那样的人,才能在隆中对时局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规划。 4. 抵掌话三分: 比喻与刘备讨论天下形势,如同手碰掌般亲密。 5. 乾坤若悬镜: 形容世界如同悬挂的镜子,清晰明了。 6. 后来所设施
杂诗 其一 客有雍门琴,未逢钟期生。 不审托业卑,独欲操正声。 合乐而殊歌,哀音而激鸣。 一弹赏音稀,再鼓里耳惊。 持谢一世人,辛苦难自明。 琴声诚未谐,藉洗笛与筝。 注释:雍门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他的琴曲《雍门》在当时就广为流传。钟期是古代传说中的善于识别琴声的高手,据说他能从别人弹奏的琴声中听出琴人的志趣和修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音乐艺术的深厚情感和精湛技艺,以及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杂诗 其一 今人不至愚,古人非天亶。 忧思徒匆匆,胡为损餐饭。 注释: 译文: 如今的人并不是都愚蠢,古人并非都是天真烂漫之人。 忧虑和思考让人匆忙不已,为什么要为了这些而损害了饮食呢? 赏析: 此诗首句“今人匪至愚,古人非天亶”,以“今人”和“古人”对比,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赞美,以及对自己不能像古人那样智慧的遗憾。 第二句“忧思徒匆匆,胡为损餐饭”,诗人感叹自己因为忧虑和思考而匆忙
【注释】 杂诗其一首:即《杂诗》,共五十六首,这是其一。 黄云如车轮,吹堕郭北门:黄色的云彩好像车轮一样,被风吹落到城外的北门。 霜蹄与短毂,碾作十丈尘:白色的马蹄和黑色的马车轮子相撞,扬起了漫天尘土。 莫遏东归心:不要让我的归乡之心受阻拦。 咫尺愿作霖: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降一场及时雨。 作霖会相保,栖汝在弱草:如果能下雨的话,我们就能相互保护,你将在我的庇护下安家落户。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