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道载六籍,文辞既昭宣。
云何千载下,坐使聚讼纷。
斲轮应心手,解牛奏砉然。
傍观徒骇愕,至妙在不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态度和思想内涵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诗歌的大意,然后结合注释和重点词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分析诗歌的意境特点及语言特点,并赏析诗人的情感态度。本诗首联,诗人开篇即言“圣道载六籍”,以“圣道”总领下文,说明自己要写的是关于圣道的问题。颔联承上启下,写自己对于圣道的看法,认为圣人之道是载于经典之中的,既然圣人之道已经载于典籍之中了,那么人们就应该依据这些圣道来行事,而不是在圣道之外去争论不休,否则就只会增加人们的无谓纷争。颈联两句紧承颔联而来,诗人以比喻的手法指出圣道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不需要刻意雕琢就能显现其至理的,而那些违背圣道的人则是不懂得自然规律,才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尾联两句,诗人进一步发挥前文,指出圣道是不需要传授的,因为圣道本身就是一种至妙的境界,是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诗人用“傍观徒骇愕”来形容世人对圣道的理解是多么的浅薄和狭隘,而自己对于圣道的理解却是那么的高深和透彻,从而突出了圣道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全诗以议论为主,通过对比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于圣道的理解,同时通过对世人的讽刺,也表现了自己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答案】
译文:
圣人所遵循的道理载于六经之中,圣人的文章辞句既昭明又通达。千年之后人们还在那里争论不已,这实在是因为他们不能领悟圣人之道啊!
他们就像砍伐树木一样随心所欲地挥动斧头,就像宰牛一样轻而易举地将牛杀好后取出肉来。旁观者只能看到他们的行动而感到震惊,但是圣人之道的真正奥妙就在于它不需要任何的传承和传递。
赏析:
此诗是《杂诗》的第一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圣道的看法。诗人认为圣人的道载于经典中,圣道已经载于典籍之中了,那么人们就应该依据这些圣道来行事,而不是在圣道之外去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