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枒老树根盘错,翠筠静倚荆山璞。
奇材异宝世岂无,却抱贞姿隐岩壑。
卞和不可作,伶伦难再逢。
吁嗟世俗久聋瞆,高枝瑞凤徒邕邕。

【题解】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赞美竹石的奇伟、高洁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的不满和愤慨。

【注释】

①槎枒(chāyá):交错盘结的样子,这里形容树根。

②翠筠:青翠的竹枝。

③荆山璞:即和氏璧。

④奇材异宝世岂无:世上不是没有珍奇之物,但都不如这棵“奇才”。

⑤卞和(bìhé):相传楚人卞和在楚山(今湖北宜城)发现一块玉璞,后献给周文王,文王以为宝玉,欲剖之,卞和却坚称是真玉,结果被砍去左足,武王时又献之武王,也被当作伪玉砍去右足,文王与武王皆以欺君罪被杀。

⑥伶伦:古代乐官,传说他制造了十二律。

⑦邕邕:鸟鸣声,这里用来形容鸾凤的叫声。比喻美好的声音或事物。

⑧瞆(wěi):耳聋的意思。

⑨高枝:喻指高位。

⑩《尚书》:书名,系上古帝王言行记录,其中《尧典》等篇记载了许多远古史实。

⑪凤:神话中的鸟王,常比喻高贵的人或事。

【赏析】

全诗四句,前两句写竹石的形貌,末两句抒发诗人的情感。前两句中,首句“槎枒老树”是说树根盘曲交错,第二句“翠筠静倚”,则写出竹叶青翠挺拔,似在静默地倚靠于山石之上。后两句则从正面写竹石之奇伟:“奇材异宝世岂无,却抱贞姿隐岩壑。”世间何其多的是奇才异宝,可这些奇才异宝却偏偏隐藏在这深山大谷之中。

这首诗虽为咏物抒怀之作,但在形式上却是古体诗。诗的前两句是对竹石的外形进行描写;而后两句则是通过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感慨之情。

诗的第三句是说世人不能识别奇才,如同卞和一样,他们虽有奇才却遭冤屈而死;第四句是说像伶伦这样的乐官也是难寻的。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达自己有奇才异能,但却无人赏识,只能隐遁山林。

最后一句“吁嗟世俗久聋瞆,高枝瑞凤徒邕邕”是诗人的感慨之词。在这里,诗人将竹石比作“高枝上凤凰”,希望它能发出美妙的音乐,但世俗之人却对此浑然不知,真是可悲啊!这里的“邕邕”是形容鸾凤的叫声,也就是诗人希望听到的一种美好的声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