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破风斜漏不休,布衾无里卧穷秋。
贫家未说田家苦,狼籍残书湿自收。
即事二首 其一
介绍
“即事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汪藻所创作的组诗作品之一。
《即事二首·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感受与思考,不仅描绘了夏日景色,还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层体悟。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后世读者欣赏和研究的对象。
相关推荐
屋破风斜漏不休,布衾无里卧穷秋。 贫家未说田家苦,狼籍残书湿自收。 注释与赏析: - 屋破风斜漏不休:形容房屋破旧,风雨不断,时间久长。 - 布衾无里卧穷秋:布被没有裹身之物只能躺在寒秋之中。 - 穷秋:秋天的末尾,天气渐冷。 - 贫家未说田家苦:贫穷的家庭无法诉说田间劳作者的辛苦。 - 狼籍残书湿自收:书籍杂乱,因雨水而变得潮湿,需要自己收拾。 译文: 破败的屋子在风雨中倾斜,漏个不停
【注释】 门前:指家门口。欲平堤:指要修筑堤坝,让溪水流到别处去。谩著:徒然地、白白地。垂:挂,晾。每(cù):常常。忧国念:为国家的安危而忧虑。丰凶:丰收与歉收。端欲:打算。人知:让人知道。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家门口看到河水涨满,就准备修筑堤坝,以使河水不再泛滥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的一片赤子之心。 首句“门前溪水欲平堤”,点出题意,交代写作背景
诗句 1. 问薪薪已无:询问是否有薪炭,意味着生活困难。 2. 问米米已空:询问是否有粮食,意味着饥饿。 3. 假贷愧邻里:因为借债而感到惭愧,可能是因为债务过多。 4. 奔走愁仆童:因为四处奔波而感到忧愁,可能是因为生计艰难。 5. 乞食陶徵君:向陶徵君(可能是指一位隐士或隐士的领袖)求助。 6. 乞米平原公:向平原公(可能是指另一位隐士或隐士的领袖)求助。 7. 昔人有如此
注释:我忧患中度过这些年,一直坐在书房里读书。我把田园抛在一边不管了,任由它荒芜。现在却能够每天清晨和黄昏都劳作,碌碌无为像阿奴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农民生活的诗。诗人以自己的身份和经历为基础,通过对比自己的“读书”与别人的“劳作”,抒发了自己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尊重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注释:头发已经半白,年纪轻轻就有了白发。年老之后,对感情的依恋更加深厚。新来的家书带来了喜讯,旧时的恋人现在却绕在床边。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即事二首》中的一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老色衰、情感复杂的无奈和感慨。首句写鬓发已斑,暗示年华逝去;次句以"爱嫪情"暗指男女之情。第三句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第四句通过"龟子"一词来暗示恋人的存在。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注释:南苑的彩旗在缭绕的墙边摇曳,天街上的莲烛照映着修长的廊道。斗南的绛气被风吹散,小雨朦胧湿润了建章宫。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皇宫内所写,描绘出一幅宫廷生活的画面。首句“南苑霓旌动缭墙”描写的是南苑的彩旗在缭绕的墙边摇曳的景象。第二句“天街莲烛照脩廊”则描绘出天街上的莲烛照亮了修长的廊道。第三句“斗南绛气风吹尽”则是说斗南的绛气被风吹散,表达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无奈
即事二首·其一 雨洗明河画扇收,胡床露冷药阑秋。 墙阴未得中庭月,一点萤光草际流。 注释: - 雨洗明河:雨水清洗着明亮的河流。 - 画扇收:收起画有山水的扇子。 - 胡床:一种轻便的坐具,通常用胡桃木做成。 - 露冷药阑秋:药栏上露水寒冷,暗示深秋时节。 - 墙阴:庭院墙壁的影子。 - 中庭月:庭院中央的月亮。 - 一点萤光: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线。 - 草际流:草丛间流动。 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在南园中观鸟、听鸣的情态和感受。前两句是描写南园夏日长,清阴蔽亭皋的情景。南园即私家花园,“亭皋”指水边的平地。这里用一个“长”字,突出了夏日的炎热,也渲染了环境的宁静。后四句写诗人观赏鸟儿,聆听鸣声的感受。“眷彼两文禽”,指鸟雀。“振浴回塘坳”,指鸟儿在池塘边洗澡归来。“脩翎激晴波”,说鸟儿修长的翅膀拍动着阳光照耀下的湖水。“和鸣声交交”
【注释】 翠:绿色。斜:倾斜。小筑家:指小房子。梨花:白色的花朵,这里代指梨花林。残:残余。 【赏析】 此诗写景,意境清幽。首句点出时令为晚秋,次句写草亭之斜,曲径通幽的小村,点出了诗人的游踪,第三四句写月夜病鸥与残雪、梨花相伴,情景相融,境界幽静。全诗意境优美,富有画意。 “晚烟翠出草亭斜,曲曲深村小筑家。” 傍晚时分,淡淡的炊烟袅袅升起,远远望去,那青翠的草亭斜斜地伸向远方
注释:江边的乡野中,茅草长得像蕙草一样茂盛。这里的茅草一丛要卖上一千钱。每天都要去培护它们,修剪它们,浇水它们,忙碌一整天。几枝蕙草已经长得非常茂盛了,小庭院里到处充满了芬芳。 赏析:这是描写农村生活情趣的诗篇。《即事二首》是作者闲居时所作,此为其一。全诗通过描绘农村的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前四句描绘了农村茅草长势旺盛的景象;后四句则展现了农家辛勤劳作的情景
《即事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寒雀无声雪满天,赐来挏酒侍臣偏。 - 注释:寒雀无声,形容冬日寂静的氛围,雪满天,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景象。赐来挏酒,象征皇帝的恩泽;侍臣,指受皇恩的人。 - 赏析:此句以“寒雀”喻指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朝廷赐予的微薄恩惠的感激之情。同时,通过“赐来挏酒”这一细节,展现了皇帝对自己个人的关怀。 镜中更觉君恩重
【注释】 镫(dēn)夕:晚上。即事二首:即景作诗,共二首。其一:第一首。诸王宴禁阑:众位藩王在宫廷内设宴。禁阑:宫门的栏杆。蜜罗柑贮紫金盘:把蜜罗柑放在用紫金做成的盘子里。指宴会上的珍果。偏:特别地、特意地。赐讲官:赏赐讲解经书的官员。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唐敬宗病重时,宦官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顾朝纲,大肆聚敛钱财,为皇帝举行盛大的饯别宴。诗写当时的情景
注释: 畿南: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处处:到处。 水利:水利灌溉设施。 初兴:刚刚建立起来。 岁未穰:没有丰收。 见说:听说。 长渴雨:长期干旱不降雨。 麦秋:麦子成熟的秋季,这里特指麦收时节。 犁荒:开垦田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畿南地区的农田状况,通过对比来反映农民的艰辛生活。首句“畿南处处好村庄”展现了畿南地区繁荣的农业生产,但第二句“水利初兴岁未穰”却透露出由于水利设施刚建立而造成旱灾
《即事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程俱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逐一分析诗句,并附上译文、注释和赏析,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 1. 诗句原文: 爨妇妆成细马驮,梨园立部曼声多。 太常别有平蛮乐,不取金钗玉树歌。 2. 译文: 炊烟袅袅升起,妇女们打扮得如画中仙子,轻盈地骑在马匹上,她们的装束如同精致的工艺品。梨园里,舞蹈者们翩翩起舞,歌声悠扬,充满了生活气息。宫廷中另有一种特别的和平之乐
【注释】仇:仇视、仇恨;牍:书信;蓬藋:草名,这里指隐居生活;萑苻:芦苇。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作者在首联中就点明了题意,说那些俗吏是与诗客作对的,而那些文书却是恼病夫的。颔联写自己隐居生活之清闲。颈联用“憎主”、“藏奸”说明自己的心志。尾联点出主题,说世间事难以预测,因此只好长吁短叹了。全诗以“即事”为题,抒发了诗人对于世俗的不满和愤慨之情
山萼纷纷出槿红,月窗有句向文同。 鸳鸯锦下支机石,可是相如轸上逢。 注释 1. 山萼:指的是山中的树木,萼指花萼。 2. 出槿红:槿花盛开时色彩鲜艳,这里形容夏季的花朵。 3. 月窗:夜晚的窗子。 4. 有句:有诗或诗句。 5. 文同:宋代诗人陆游的号。 6. 支机石:传说中的一种石头,传说中用来支撑鸟巢的机缘。 7. 相如:汉代大诗人司马相如的字,这里是借代诗人自己。 赏析
【注释】 田车:指古代的战车,古时用来作战。宵雅:指古代的乐章,有《周颂》、《大雅》、《小雅》等。宣尼采:指宣扬、传播。《周礼》中有记载:“天子听朝会之礼于路寝门外,听治讼于路寝门外。” 设复遇山岭:假设在山上遇到山岭。衔橛:即“衔枚”,口含枚,不出声,是行军的一种秘密行动。致殆:导致失败或危险。儦俟群:即“儦俟”,等待的意思。 格物有所穷:探究事物总有穷尽的时候。理殊难解:道理非常难以理解。
注释: 禾黍在原野上茂盛,麦子在田间秀穗;希望这十天的雨水能够如期而至,保佑大地永保丰年。 观察民情发现百姓们喜悦无比,千里之内到处都是一片青翠。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丰收景象的古诗。首句“禾黍芃原麦秀町”,描绘了田野里小麦和稻谷的丰收景象,形象生动,让人仿佛看到了一片金黄的海洋。次句“期符十日雨常灵”,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期望,希望这十天的雨水能够如期而至,保佑大地永保丰收
【注释】 依山结屋学山家:模仿山中的居民,在山上搭建茅屋。即事二首其一:这是第一首诗。 最是新秋趣可夸:最值得夸耀的是新秋季节。 天光欲淡汉初斜:太阳快要落山了,天空渐渐暗淡,天色将由白渐黄。 称怀嘉荫犹繁叶:心中充满了欢愉,因为茂盛的树叶遮阴。 扑鼻清香在野花:鼻子闻到了花香,在野外的花丛中。 与木石居游鹿豕:和木头石头一起生活就像鹿和猪一样。 沛然闻善恧重华:听到善良和邪恶的声音
【解析】 “览奥探幽”的意思是:游览深邃的地方,探求幽深的意境。“览奥探幽”,语出《庄子·渔父》:“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息于苍梧之野,而乐焉。”这两句说:观赏着那幽深的景色,探寻着其中的奥妙。“览奥探幽”,语出《庄子·渔父》“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息于苍梧之野,而乐焉”。这两句说:游览欣赏着那幽深的景物,探究着其中的奥秘。 “每逢佳境乐忘归”的意思是:每到一处好地方就快乐地不想回家。意思是
诗句:林静过蕉雨,苔新破屐痕。 注释:这首诗描述了夏日的景色和心情。林子宁静,经过蕉叶上的雨滴,苔藓已经长出了新的踪迹,仿佛是人走过留下的痕迹。这里的“蕉雨”和“屐痕”都是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而“新”则强调了这些痕迹的新鲜和独特。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绘出了夏日的宁静和清新,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