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侍举笔,万事皆吉。
直下承当,急急如律。
米胡参官,忘前失后。
且告贵人,为我相救。
颂古二首 其二
介绍
释弥光是宋代僧人,其作品《颂古二首 其二》为偈颂。
释弥光的作品体现了宋元时期宗教文化中偈颂的独特魅力,通过其作品,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诗歌的艺术美,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
【注释】 1. 常侍:指唐玄宗的宰相张说。张说为中书令,是皇帝的近臣,故称常侍。 2. 万事皆吉:指一切事情都好。吉,吉利,吉祥。 3. 直下承当,急急如律:意谓直接负责处理,要快马加鞭,迅速完成。直下,径直向下,直接处理。律,法律,这里比喻法令。 4. 米胡参官,忘前失后:意谓米胡(即张说)参与政事,忘记从前的事情。米胡,名说,字伯宁。 5. 且告贵人,为我相救:暂且告诉贵人,请求援助我。贵人
注释:西山路上的猕猴,啸雨哀风动客愁。突然遇到这山林中的狮子,万般伎俩一时休。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山老林中行走的景象。在西山路上,他看到了一只猕猴和一只狮子,它们在雨中嬉戏,引发了他的感慨。突然,一只狮子出现在他的面前,使他的技艺瞬间消失。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从过去到现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情
颂古二首 其二 乍雨乍晴山里寺,或来或去洞中云。 满天星月明如昼,此境此时谁欲分。 注释 乍:突然;忽地、忽然。 山里寺:指寺庙坐落在深山之中。 或来或去:形容云朵变幻无常。 洞中云:指云气从山洞中升腾而起。 星月:星星和月亮。 “此境”三句:意为这美景如此迷人,谁能将它与世俗分别开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神秘的山谷中的寺庙的景象。乍雨乍晴,天气变化无常,使得寺庙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诗句解读: 家家尽看野狐儿,见者虽多识者稀。 译文: 每一个家庭都在观看着那些奇异的东西,虽然很多人见过,但是真正理解其深意的却很少。 注释: - 野狐儿:这里指的是那些不寻常、奇特的事物或现象。 - 识者稀:指能够认识到这些事物真正含义的人很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多样性的一种感慨。在每个家庭中,大家都能看到那些不寻常的事物,这可能意味着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奇闻异事
这首诗的译文是:赤身裸体无处躲藏,黄龙未开口先分派。如果把道理讲清楚,他家自有登云路。 注释解释:赤体更无藏隐处,赤体:赤身,指不隐藏自己;更:再、又。藏隐处:隐蔽的地方。黄龙未语先分付,黄龙: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分付:吩咐、交代。家:这里借指人。通霄路:直通云际的道路,形容非常快捷。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一种动物的描写,寓意人生的道理。诗人用“赤体”和“黄龙”来象征人
这首诗是一首谜语诗,每句都与佛教的术语或概念有关。下面是逐句翻译及其注释: 1. 金佛不度炉(金佛 - 代表金属佛像;不度炉 - 意味着不能通过修行来消除业障) - 译文:金属制成的佛像无法消除你的业障。 2. 穷源有处无(穷源 - 指向深究其根源;有处无 - 表示在某个地方没有) - 译文:深入探求其根源时,会发现那里没有答案。 3. 木佛不度火,浑仑咬不破(木佛 - 指木头制成的佛像
汲水僧归林下寺,待船人立渡头沙。 澄江渺渺烟波窄,云静一天星斗斜。 注释:汲水僧人回到林下的寺庙休息,等待船只的人站在渡口的沙滩上。清澈的江水渺茫而宽广,烟波浩渺使江面显得狭窄,云层平静使得天空中闪烁的星星倾斜。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首联“汲水僧归林下寺,待船人立渡头沙”描绘了两位行人的身影和场景,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绝句 百结襕衫破幞头,年年落第出神州。 却因一只穿杨箭,临老来封马上侯。 注释与赏析 - 诗句释义: 1. “百结襕衫破幞头”:形容衣衫破旧褴褛,多有补丁。 2. “年年落第出神州”:每年科举考试都未能中举,总是离开故土到其他地方去。 3. “却因一只穿杨箭”:比喻通过一次关键的成功或机会,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4. “临老来封马上侯”:在晚年获得显赫地位或荣耀。 - 译文:
诗句原文: 你若无心我也休,鸳鸯帐里懒抬头。 家童为问深深意,笑指纱窗月正秋。 注释解释: - 你若无心我也休:如果你无心,我也无需停留。 - 鸳鸯帐里懒抬头:形容夫妻之间亲昵而慵懒的姿态。 - 家童为问深深意:家中的童子询问我深藏的感情。 - 笑指纱窗月正秋:微笑着指着窗户边的月亮,那时正值秋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对夫妇在秋夜中的闲适生活
诗句:背触人难会,凭君子细看。 译文: 背触到人的困难在于无法理解,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才能看清其中的道理,这就像是云彩刚从洞里出来,遮住了眼前的山峦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歌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注释】颂古二首:指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诗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其二:第二句。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各不相让。 合相饶:互相宽容,饶恕。 丛林万古为殃祸:佛教丛林,是佛教徒修行、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寺院。万古,形容时间久远。 恶语伤人恨不消:恶言伤人,仇恨不会消失(消),这里指恶语伤人,会永远存在。 赏析:此诗以佛教禅宗的机锋来讽喻人世间的纷争和恩怨
注释: 舍筏怀兼济,逢耕更问津。 却将未归意,说与欲行人。 舍筏怀兼济,指的是离开筏子去追求兼济天下的远大志向;逢耕更问津,指的是遇到耕作的人就询问渡口在哪里。却说与欲行人,指的是告诉那些想要前往的人要去哪里找渡口。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时期所作,表达了他对兼济天下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农民,向他们询问渡口的位置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渴望。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