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独往,万古无知音。
纵与烟霞别,终存水石心。
幽人通语默,相得在高深。
寂寞笙歌外,闻声不可寻。
十二声诗
介绍
《十二声诗》是成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十二声诗》不仅展现了成鹫作为诗人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的宗教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情挚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成鹫的诗歌艺术,还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关推荐
浩然长独往,万古无知音。 纵与烟霞别,终存水石心。 幽人通语默,相得在高深。 寂寞笙歌外,闻声不可寻。 译文: 浩然正气常孤独前行,千古难觅知音共伴。 纵然与烟霞作别,但水石之志永存心间。 幽居之人通达言默,彼此心意相合在高深。 寂寥之中笙歌声外,声音虽远却难以寻觅。 注释: - 浩然:正气凛然的样子。 - 独往:独自一人行走。 - 万古:永远的、无数的岁月。 - 无知音:没有知音
这首诗的译文是: 隔溪传来细微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徘徊;声音随着寂静出现,客从何处而来? 山谷中鞋声与楚地民歌相应和,路随楚地吟咏而回环。 渐渐觉得过桥越来越快,多应是落日催促。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感受。第一句"隔溪微送响"描述了声音从远处传来,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第二句"一一入徘徊"则描绘了声音在耳边徘徊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 第三句"声向静中得
【注释】 十二声诗: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形式,每句分为十二音节。畟畟:风吹落叶声。止觉别离多:知道离别的人越来越多。知音: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 【赏析】 此诗写深秋时节的景况与感慨。 首联“古亭抱秋树”是说诗人站在古亭上,抱着秋天的树。“抱”字用得极好,既写出了诗人与树的亲密关系,又表现出了诗人对树木的怜惜之情。“秋意失婆娑”,则是说秋天的景色已经变得索然无味,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颔联“畟畟下凉吹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安步吾将老” - 释义:缓慢行走,形容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安步”这一行为,展示了内心的安宁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次句:“驰驱世共频” - 释义:频繁奔波,形容忙碌的生活状态。 - 赏析: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节奏和人际往来的深刻洞察,揭示了个体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三句:“枕边倾只耳” - 释义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几欲清烦虑,闻薰便爽然。” 注释:几乎要消除烦恼和忧虑,一闻到薰香就感觉清爽。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通过接触某些物品或气味来达到心灵上的宁静和放松。薰香作为一种常见的香气疗法,常被用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2. “圆音知活火,微响辨新泉。” 注释:圆润的声音知道是活火(即燃烧的木材),细微的响声能辨识出是新的泉水声。 赏析:这里的“活火”可能指的是点燃的木柴
竹楼新雨过,馀响杂楸枰。 注释:竹楼刚刚经过一场新雨,余音与楸枰相混杂。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雨后竹楼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声音和情感。楸枰是一种游戏工具,这里用来比喻雨声和其它自然声音的交织。 静到无言处,悠然感物情。 注释:到了一片安静的时刻,我悠然自得地感受到了万物的情感。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静谧时刻,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子疏机转密
【注释】此声:指十二律吕之声,即十二律。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如风、雨、雷、电等自然声响。层又层:一层又一层。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十六字。前两句描写了音乐的宏大场面;后六句则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此声满天下”:形容音乐的力量无所不在,无所不及。 “止有一人能”:只有一个人能够理解和领悟这种音乐的魅力。 “万籁寂还寂”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海上行船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风便扬帆去,潮生荡桨回。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海上景象。风便扬起帆,象征着出发;潮生荡桨,则表示船只在海上行进。这两句诗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乘船远行的壮阔场景。 此时欹枕听,何处榜歌来。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惬意和闲适。欹枕指的是侧卧在枕头上,听着远处的歌声,感受到旅途的乐趣。榜歌则是船上传来的歌声,让人感到愉快
戍楼频繁敲柝,半夜里旅人的魂被惊。 梦鹤飞回千里外,晨鸡报晓五更天。 明明围在枕边,一一绕着愁城。 回首孤峰宿,哪曾听到这声音。 【注释】 1. 戍楼频击柝(tuò): 守军在夜间敲击梆子声,用来报时或警戒。 2. 中夜:半夜。 3. 梦鹤:梦境中的仙鹤。 4. 晨鸡:清晨的公鸡。 5. 围伏枕:围着枕头睡觉。 6. 一一回愁城:环绕着愁城。 7. 孤峰宿:孤独的山峰上的夜晚住宿。 8. 何曾
饥来心计诎,静极耳尘空。 何处频相杵,邻家事宿舂。 腰间留片石,庑下寄高踪。 寂寂千秋后,闻声怀此公。 【注释】 1.十二声:指杜甫的《十二诗》。 2. 屈:屈曲。 3. 静:此处有“寂静”的意思。 4. 杵:捣米的木棍。 5. 事:从事,做。 6. 片石:即一石头。 7. 庑(wǔ)下:即屋檐下。 8. 高踪:指高尚的志向、情操。 9. 寂寂:寂静、清冷。 10. 千秋:千年;永恒。
【注释】 促织:蟋蟀(促织,又称促织、促膝)。鸣声似“唧唧”,故名。 吟:吟咏;唱诵。 清音入耳微:蟋蟀的叫声清越而入耳甚微。 家家喧杼轴: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 札札出蓬扉:忙得不得了。札札,忙乱的样子。 积缕知成疋:用丝线搓绳,一丝丝的积累,知道可以织成一匹布。 停梭想授衣:织完布,想把它做成衣服来给家人御寒。 闻声还报语:听到蟋蟀的叫声就告诉人们。 风雪正霏霏:风大雪大,下个不停。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共四句。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 1. 第一句:“鼓吹近清晨” —— “鼓吹”是一种古代的音乐形式,通常由鼓手和号手共同演奏,这里指代了早晨的军乐之声。 2. 第二句:“招呼洽比邻” —— “招呼”是指招唤、召唤的意思,“洽比邻”则形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景象。 3. 第三句:“殷雷初发蛰” —— “殷雷”指的是巨大的雷电声,“发蛰”是指春天到来,动物开始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