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来心计诎,静极耳尘空。
何处频相杵,邻家事宿舂。
腰间留片石,庑下寄高踪。
寂寂千秋后,闻声怀此公。

饥来心计诎,静极耳尘空。

何处频相杵,邻家事宿舂。

腰间留片石,庑下寄高踪。

寂寂千秋后,闻声怀此公。

【注释】
1.十二声:指杜甫的《十二诗》。

  1. 屈:屈曲。
  2. 静:此处有“寂静”的意思。
  3. 杵:捣米的木棍。
  4. 事:从事,做。
  5. 片石:即一石头。
  6. 庑(wǔ)下:即屋檐下。
  7. 高踪:指高尚的志向、情操。
  8. 寂寂:寂静、清冷。
  9. 千秋:千年;永恒。

【译文】
饥饿时心思曲折,心境平静到耳朵里听不到一丝声响。
哪里还听到杵臼之声,邻居家里正在连夜舂米。
腰间挂着的是一块石头,在房檐下寄托着远大志向。
在这寂静无声的千载之后,听到声音怀念这位先生。

【赏析】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唐朝社会的现实情况及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这首诗以杜甫的口吻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与感受,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来抒发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两句“饥来心计诎,静极耳尘空”,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饥饿时,诗人的心思变得狭隘起来,无法再像平时那样自由奔放;而当心境变得极为宁静时,耳边却听不到一丝声响。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在贫困中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何处频相杵,邻家事宿舂”,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孤独。他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求帮助,只能看到邻居们夜以继日地忙碌着。这句诗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关注。

接下来的两句“腰间留片石,庑下寄高踪”,诗人展现了自己的高尚志向和情操。他腰间佩戴着一块石头,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一颗坚定的心;而在房檐下,他将自己的志向寄托于高远之处,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期冀。

最后两句“寂寂千秋后,闻声怀此公”,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在千载之后,他仍然能听到那位先生的声音,感受到他的情怀和精神。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缅怀,也体现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