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奠南岳,高高与云齐。
浮来有灵迹,托体合蓬莱。
上界无垢尘,中阪分丹荑。
修炼诸仙人,飙车白日驰。
我无化龙杖,安能登云梯。
长歌聊采芝,眩然心已迷。
罗浮杂咏
介绍
。
《罗浮杂咏》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10句,以下为该诗歌的正文:
山色苍茫云雾深,碧天无际水连心。
乱峰深处闻鸡唱,流水声中见日升。
万壑千岩皆入画,五湖四海尽成琴。
罗浮何处寻仙侣?只在人间梦里寻。
这首诗描绘了山色苍茫、云雾深沉的景象,并通过听觉和视觉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人运用“乱峰深处闻鸡唱”、“流水声中见日升”的诗句,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中的生机与活力。
全诗以罗浮山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感
相关推荐
【注释】 《罗浮杂咏》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一首诗。此诗以罗山(即罗浮山)为中心,通过描绘罗山的自然风光和仙人修炼得道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仙人生活的羡慕之情。 【赏析】 首联“罗山奠南岳,高高与云齐。”描绘了罗山的地理位置和高度。罗山位于南方,海拔较高,与云层齐平,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 颔联“浮来有灵迹,托体合蓬莱。”继续描绘了罗山的神秘气息。据说这里的山水之间存在着灵气
【注释】: 罗浮:山名,在广东省。杂咏:即杂诗,一种体裁。物役:指世事的烦扰。兹焉:这里。出人寰:超出尘世之外。数日:几天。蓬瀛:蓬莱、瀛洲,都是神话中仙人所居的地方。登陟:攀登。费:耽误。幽意闲:幽静的心情。朝竞:早晨争。樵采:砍柴打柴。归洞:回洞里。闭门:关门。潺:水声。 【赏析】: 《罗浮杂咏》是一首描写诗人游历罗浮山时所见之景和心情的小诗。诗人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他在山中游赏时的愉悦心情
诗句:飞云高际天,上有两石楼。 译文:飞云在高空中伸展,高高地飘浮着,上面有两座石头楼,它们大小相望,仿佛与天上的宫阙一样漂浮。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向往。诗人通过对飞云、石楼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文景观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情感丰富,画面感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解析】 本句要注意“谷”字的书写。 【答案】 凤凰在山谷沐浴,羽毛多么鲜艳! 五色相映辉映云霞,饮食总是很自然。 从前圣人出世,你才在岐山鸣叫。 一千年后观赏你的德光,定会再回来
【注释】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杂咏:即“咏物诗”。稚川子:指晋代葛洪,字稚川。勾漏:传说中仙人所居住的地方,在今广东新会县南。大药:道家炼丹术所用的一种神丹(一说为仙药)。九还:道教术语。语出《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驻颜:延缓衰老。荣途:仕途。膻:通“膻”,污浊。薤露:古乐府曲名。晞:同“曦”,太阳初照。复盘桓:指复辟汉室
【注释】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杂咏:指诗人的游山之作。行:行走;御:乘。乃:就;过:经过;铁桥:即“铁索桥”。西:西边,此处指南方。落照:夕阳。霞:彩色云霞,这里指彩霞。石梁:横跨在石上的桥梁。虹霓:彩虹;虹是雨后天空出现的一种气象现象,霓是日出前由于阳光折射造成的五彩缤纷的现象。急以迷:急速地使人迷失方向。安得:哪里能;徒步女:赤脚走路的女子。云螭(chī):古代传说中龙的一种形态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罗浮杂咏 灵乳漱云根,奔流百道咽。 悬泻垂珠帘,激飞纷玉屑。 叩斧更负铛,斸云煮山月。 幽籁因风答,清商四垂发。 一啜烦渴消,冷然中心悦。 逐句释义: 1. 灵乳漱云根,奔流百道咽。——这里用“灵乳”形容瀑布的水流,如同珍贵的乳浆。"漱云根"是指瀑布从高高的山崖上倾泻而下,水声轰鸣。“奔流百道咽”描绘了瀑布水流湍急、声音洪亮的景象。 2. 悬泻垂珠帘,激飞纷玉屑
【注释】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杂咏:泛指诗歌。反步:回旋。萧索:萧条、荒凉,这里形容梅花村的荒凉冷落。翠羽:翡翠鸟,这里比喻梅花。喧喧:声音嘈杂。人己寂:自己感到寂寞。玉女:美女。皓齿:洁白的牙齿。历历:分明的样子。蹇(jiǎn)修:即“蹇”,古时一种能驾车的四足兽,这里指贤才。怀思:思念。竟何益:有什么用呢? 【赏析】 诗写一位游子在寒天里回旋于荒村之梅林,徘徊意兴阑珊,而见到一个美丽的女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罗隐,字昭谏,余杭(今浙江杭州)人,约公元833年前后在世。他自幼聪慧,博学强记,志向远大。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他参加考试,考取进士,但仕途不顺。后因得罪权贵而弃官归乡,过着贫困的生活。他的诗多讽刺时事,反映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疾苦、追求光明的愿望和不畏强暴的气概。他的《自咏》诗云:“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来一切有为法,金铜铁壁亦具有。”这两句诗
注释: 罗浮杂咏:这是一首描写罗浮山桂花的诗歌。 桂树生神湖,花开白于玉:桂花生长在神湖之中,花白色如同玉石般纯洁美丽。 不为寒风零,岂受膏雨沃:即使遇到寒风吹拂也不会凋零,又怎能经受住雨水的滋润。 陋彼东园卉,繁葩何簇簇:相比之下,那些生长在东园的花草繁花似锦,却显得杂乱无章。 润泽不可常,栽培有倾覆:桂花的花朵虽美,但它们的花期并不持久,一旦受到破坏就无法恢复。 卓哉世外姿,君子固所服
【注释】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境内。杂咏:泛指一些不属某类而写的诗。松风无大小:比喻风的威力大,不论松树还是石楼都会被吹倒。吹得石楼飞:指大风把山上的石楼都给吹走了。一片水帘影:形容水面上飘动的雾气像帘子一样。纷纷落翠微:指风吹过山头时,云雾缭绕,飘飘洒洒地落在山下的绿树丛中。玉女镜:神话传说,嫦娥是月宫里仙女,她有一面镜子,叫做“玉女镜”。这里用“玉女镜”来形容月亮。麻姑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空外日氤氲:指天空之中,太阳似乎被周围的云气笼罩着,显得朦胧而神秘。 2. 茫茫四百君:形容山峦连绵,如同有四百位君王一般,壮观而雄伟。 3. 雨将双岳合:描述雨水即将到来时,双峰的山峰仿佛要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4. 晴以一泉分:晴朗的日子,一道泉水从山顶流出,如同天地之间的分界线。 5.
罗浮杂咏 玉女老人边,窥人出紫烟。 镜台一瑶石,裙带两飞泉。 明月白成水,梅花香在天。 枫林萧瑟甚,夜半尚闻蝉。 注释: 1. 玉女老人边:指罗浮山的美景如同美丽的玉女般令人陶醉。 2. 窥人出紫烟:形容山中的景色如仙境一般,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3. 镜台一瑶石:指山中有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犹如镜子般美丽。 4. 裙带两飞泉:形容山中有许多瀑布,如同仙女的裙子般飘逸。 5. 明月白成水
【注释】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博罗县。杂咏:泛指各种诗歌,这里指对罗浮山水的赞美。 峰路:山峰的路。 翻嫌:反而觉得。 水浮苍树去,山逐白云过:流水将苍翠的大树带过,山峦追随着白云飘过。 饷客:招待客人。 唯:只有,只。 朱草:一种香草,其色红紫,可作染料和香料,古人认为服食之能延年不老。此处指香草。 牵人:牵引游人。 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 石梁:桥。 【译文】 山峰间的道路时断时续
注释与赏析: 1. 罗浮:指中国广东省的罗浮山,是中国五岳之一。杂咏:泛指诗中多方面的内容。 2. 芳绿静含烟:形容春天的山林景色,绿色植物在烟雾中显得更加幽深。 3. 悬泉散碧天:形容瀑布如玉珠落九天般壮观。 4. 春山不须买:意指春天的山景无需购买门票观赏,自然之美无需人为干预。 5. 石上剩青钱:形容石头表面因岁月侵蚀而留下的痕迹如同古人留下的钱币,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沉淀感。 赏析:
注释:在石头上坐着,用手拂着溪中的云。山中空荡无人声,各种声音都消失了。没有心思去钓竿,只喜欢这潭清澈的月亮。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景抒情之作。首句写诗人坐在一块巨石上,手抚溪水,观赏天上流云。第二句“山空群籁绝”写山中寂静无声,连鸟兽叫声都听不到。第三、四句写诗人无心思去钓鱼,只喜爱这潭月色。全诗意境高远,清新幽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寒梅万树春,十里入香云。 注释1:寒梅:指梅花。万树:形容梅花很多。 译文:寒梅开满了一树又一树,香气飘散到十里外。 赏析:此诗首句以“寒”字点明季节和氛围——寒冬腊月,梅花傲雪而开,其洁白的花瓣在冬日中显得格外鲜艳;次句写花香四溢,弥漫了十里之遥。诗人用“入香云”来形容梅花盛开时,香气浓郁,仿佛飘浮在云端,使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梦与缟绡远,参横翠羽闻。 注释2:缥缈:形容梦境缥缈虚幻
注释:夜深时分山雨初停,灯光下校阅神仙的符箓。云开日晴溪气芬芳,窗外胡桃已熟透。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静坐阅读时所见的景象。首句写夜雨过后,山间凉爽宜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十分惬意。第二句写诗人在灯下仔细校阅神仙的符箓,表现了他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对修仙生活的向往。第三句写天晴后,空气清新,溪水的气息也变得芬芳扑鼻。最后一句写窗外的胡桃已经成熟,意味着秋天的到来。全诗以景抒情
注释:山谷中的松树林风声呼啸,仿佛是深秋的松林。山谷中松树林的声音随风传来,好像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山谷中的松树林声音随风传来,好像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山谷中松树林景色的诗歌。首联“入谷闻空答,溪深六月寒”,诗人进入山谷,听到松树发出的回声,感到山谷深邃,六月里也有寒冷的感觉。颔联“松风三十里,常作九秋看”,诗人感受到山谷中的松树发出的声音,如同深秋的风声一样悠长而持久
【注释】: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中北部。 杂咏:诗体名。 肃肃:形容树木枝叶萧森,飒飒有声。 高岩:高大的山峰。 悬玉镜:像悬挂在高山上的明镜一样晶莹剔透。 壑(hè):山谷;山沟。 应:响应。 赏析: 此诗描绘了秋天山景的静谧和猿啸的动人情景。前两句写秋林之肃穆,后两句写山中猿猴的啸声,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罗浮山:位于今广东省增城市,为南中国道教名山之一。杂咏:即组诗,多用五言、七言之体。濯:洗,洗涤。桃萼:桃花的花瓣。曲涧:曲折的小溪。 【赏析】: 罗浮是道教名山,这里借“罗浮”来指代罗浮山,以点出题旨所在;“濯”是“洗涤”,“芙蓉”是指荷花,此处指莲花。 过雨后的荷花被雨水洗涤过,荷叶上的雨珠晶莹剔透,荷花也显得格外娇艳;而桃花的花瓣也被轻轻吹散,仿佛还带着花露。“轻烟”二字
《罗浮杂咏》 石榻寂不寐,松风鸣夜弦。三更山月晓,蟾影覆人眠。 注释: 石榻:石制的卧榻。 寂不寐:没有睡意,无法入睡。 松风:风吹过松树的声音,这里比喻夜晚的自然声响。 鸣夜弦:夜幕降临时,风声如琴弦之声,增添了夜晚的宁静感。 三更:深夜时分。 山月晓:早晨的山中月光。 蟾影:月亮的影子,通常指月亮。 译文: 我躺在石制的床上,却难以入睡,因为夜晚的自然声响让人无法安眠。深夜里
注释: 罗浮杂咏:这是一首咏罗浮山的诗。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增城市,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邈矣逃闇叟:邈(miǎo)矣(遥远的样子)逃闇(ài)叟(隐士),意指远离尘世的隐者。 高风不可亲:高风(高尚的风范)不可接近。 白云缄石室:缄(jiān)石室,封闭或隐藏的意思。 留取付闲人:留取(留给)付(给予)闲人,也就是留给普通人欣赏或研究。 赏析: 这首诗以“罗浮杂咏”为题目
【注释】: 罗浮:即罗浮山,在今广东省博罗县。杂咏:即七绝。 【赏析】: 晚凉邻叟过,沽酒梅花村。 月照花影乱,云深不见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梅花村落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罗浮杂咏 昨从阿耨地,汲得池上水。 试投丹灶泥,烟自水中起。 注释: - 昨天我从遥远的阿耨地,汲取了池水的精华。 - 试着将丹灶的泥土投入其中,烟雾便自然升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罗浮山中寻找水源的经历。首句“昨从阿耨地”表明诗人已经抵达了阿耨地,这是一座远离尘嚣、充满灵气的地方。这里的“阿耨地”可能指的是一种仙境般的境界,给人以神秘和宁静之感。接着
【注释】: 1. 罗浮:山名。在广东省,因山上有洞,冬夏常如火而得此名。 2. 杂咏:指随意吟咏的诗歌。 3. 偶来:偶尔来访。百花径:遍地都是花朵的小路。 4. 历乱:形容花片纷乱。飘香风:花香随风而散。 5. 径深:路很偏僻。花片满:花落满地。皆紫红:都变成紫色。 6. 屐齿:木屐底上的齿儿,这里泛指穿木屐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作者漫步于百花盛开的小路时所见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此题考核理解诗句内容,赏析诗歌重要意象的基本能力。首先根据题干提示,明确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然后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最后结合注释、全诗的意境和情感以及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 “晓起云如海”,诗人早起看到天边一片白茫茫,如同大海一般。“漫漫若有澜”,形容云层浓密,无边无际,好像波浪一样起伏。这两句写景生动传神,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晨曦中云雾的气势
```text 天乐隐微微,听来声正稀。 无因捣药鸟,洞口忽啼飞。 【注释】: - 《罗浮杂咏·其九》是明朝李孙宸所作的作品。 - “天乐”:指自然的音乐。“隐微”:细微而不易察觉。“声正稀”:声音稀少。 - 无因:没有原因或理由。“捣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会用仙药来为人治病。 - 洞口:山间入口。“忽啼飞”:突然鸣叫并飞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
注释: 蚨(fú):蝴蝶的一种别称。蝶:蝴蝶。翩翩:形容蝴蝶飞得轻快的样子。 凤(fèng):凤凰的省称。凤凰子:指凤凰卵,这里比喻蝴蝶。 来(lái):来到。宁:难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蝴蝶与凤凰的关系。蝴蝶和凤凰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但在这里它们被并置在一起。诗中表达了凤凰对于蝴蝶的到来并不感到喜悦的情感。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在外貌、习性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导致凤凰无法认出蝴蝶
【注释】 罗浮:指岭南。杂咏:泛指诗体。飞云、全粤、海门:皆为地名。 【赏析】 《罗浮杂咏》是明代文学家王叔杲于正德八年(1513)在广东罗浮山所作。此诗描绘了罗浮山的壮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直上飞云上,凭高识大观”,写站在高山之颠俯瞰群峰,只见层层叠叠,如波涛般汹涌,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将罗浮山的景色描绘得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次句“山环全粤小
注释: - 缥缈:形容山峰高远而朦胧。 - 三界峰:指罗浮山中最高的三清殿,又称三清阁。 - 隐隐:形容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样子。 - 不见天宇高:指站在三清殿上,抬头仰望天空,看不到天边的云彩,因为三清殿的位置很高。 - 倒看青蔼蔼:指从三清殿向下看去,能看到青翠的树木和山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罗浮山中的三清殿及其周围的景象。诗中通过“缥缈三界峰”、“隐隐在云外”等词汇
【注释】 罗浮:山名,在广东省。杂咏:杂体诗。 石桥高百尺,雨后振衣上。 石桥高耸入云霄,雨后衣衫湿漉漉,于是振衣欲上登。 我欲驾铁桥,仙人共来往。 想驾铁桥与仙人往来。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游历罗浮山期间,描写了作者登上高耸的石桥,欲与仙人相会的情景。全诗以“石桥”开篇,点明题意,然后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仙界的向往之情。首句用典,暗含典故,第二句直接抒情,第三句由景入情,第四句写情。
诗句大意为: - 诗中的“云气频来往”形容云雾缭绕,时聚时散,描绘了罗浮山的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象;“溪流无尽穷”则形象地展现了罗浮山中溪流的蜿蜒曲折和绵延不绝。 - “涧花杂黄白”指的是山涧中五彩斑斓的花朵,而“山果结青红”则描述了山上果实成熟的景象,色彩鲜艳。 - “怪树危峰底,孤筇万壑中”以奇特的树木和幽深的峡谷来表达罗浮山的险峻之美。“金丹可成就,欲问葛仙翁”则是诗人对仙人葛洪的仰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