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官尺疏请亲郊,尧舜垂俞重泰交。
万国欣闻传盛典,楚臣先敕采包茅。
亲郊恭纪三十首礼部请郊
介绍
。
《亲郊恭纪三十首》是宋朝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组诗,共30首。
亲郊恭纪三十首
第一首
圣主无疆泰液恩,神龙潜蛰雨霖春。
万方同庆祥烟起,万里春风歌舞新。
——《亲郊恭纪三十首》其一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皇帝在郊庙祭祀时的盛大场面和民众庆祝的情景。
第二首
礼部请郊天子尊,恩光遍泽兆民淳。
丰年应喜人情洽,乐岁宜歌圣德新。
——《亲郊恭纪三十首》其二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祭祀的重视以及百姓生活的繁荣景象。
第三首
皇明有训祖宗谟,礼部请郊神龙趋。
万国咸思王化盛,千秋永乐
相关推荐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郊”“躬”“重”的写法。 【答案】 (1)春天祭祀天地,皇帝亲自参加; (2)古代帝王祭祀天地,都要举行隆重仪式,所以称“郊”; (3)天子亲临祭坛祭天; (4)《尚书·大禹谟》
【注释】 1.亲郊:古代帝王亲自祭祀天地,称“郊”。 2.礼部请郊:指礼部向皇帝提出请求举行祭天之礼。 3.苍穹:天空。 4.特祀:特为祭祀。 5.乘阳:乘,借为“增”,增益之意;阳,这里指太阳。 6.百年制作:指唐玄宗时开始的祭祀天地典礼。 7.今重饰:如今重新加以装饰。 8.青碧辉煌:青色碧绿,光辉灿烂。 9.烈祖光:烈祖,即高祖李渊。光,光彩夺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内容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郊祭仪式的重视和参与。 诗句释义: 1. 诏下柳营檄虎贲:诏书下达,命令军队在柳营集结,并发布檄文让虎贲(指勇猛的军人)行动。 2. 三千除道闹声喧:动用了三千人,清理道路,使喧闹的声音遍布整个区域。 3. 道旁钜础能移几:路旁巨大的基石能移动多少。 4. 费万金钱半入门: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才能让这些基石进入门槛。 译文: 诏书已经下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认真品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抓住关键字词来分析诗歌的用词特点。 “曾闻”二字,是说郊祀之典,在唐以前就已存在了,所以对天厩中的飞黄马,并不陌生;“十万”二字,既说明马多,又暗示出朝廷的财力雄厚。“刍粮”二字,说明这些马都是从民间征调来的。“辇”,古代一种有盖的小车,这里指天子的车驾。“尚方”二字,是说这些车马都是皇家的,由尚方掌管
【诗句释义】 缇骑:皇帝的仪仗队,这里指皇帝。羽士:道士。庖人:厨师。费尽:耗费尽数。 【译文】 皇宫里仪仗队的骑士和道教的羽士与厨子一起为祭祀准备着,一切都在更新。 耗费了数万两黄金来装饰仪仗队,刚刚燃起明烟,却挡住了风尘。 【注释】 1. 缇(tí)骑:皇帝仪仗队的骑士。羽士:道教的道士。2. 庖(páo):厨子。 3. 水衡金:水衡校尉所领属的金银财宝。 4. 甫毕:刚刚结束。5. 障
【注释】: 三军如雨马如飞,万象森罗栱太微。 古道养军为一日,虽然郊宿俨廷闱。 【赏析】:此诗首句用“亲郊”和“恭纪”来表达对皇帝的尊崇之情。第二句“三军如雨马如飞”形象描绘了军队行进的壮观场面。第三句“万象森罗栱太微”则描绘了皇帝在郊外祭拜天地时的庄严场景,展现了皇帝威严、庄重的形象。末两句“古道养军为一日,虽然郊宿俨廷闱”,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朝廷之中,但心系边疆,为国家的安危担忧之情
肃将元祀进铜人,贬御却珍率百臣。 夙夜惟寅尧舜事,君心宁不与天亲。 诗句解析 1. 肃将:指朝廷或皇帝庄严隆重地进行某项活动。 2. 元祀: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的大典或大祭。 3. 进铜人:指在祭祀中献上铜制的人形像以祈求神佑。 4. 贬御:指帝王亲自驾临祭祀现场。 5. 却珍率百臣:表示帝王拒绝所有珍宝和群臣随行,以示节俭。 6. 夙夜:形容日夜不停。 7. 惟寅:意为只愿如此
【注释】: 1. 亲郊恭纪:指《郊祀歌》中的三十首诗篇,用于记叙帝王祭祀天地的隆重典礼。 2. 礼部请郊:指礼部的官员请求举行祭天大典。 3. 修明礼乐:使礼乐制度完善起来。 4. 元老:对年高德劭者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5. 奉常:官名,掌管宗庙礼仪。绵绵:形容头发长而黑。蕞(zhuǎn)故:指头发白,衰老的样子。 6. 相从:一同前往或从事。讲习:学习讨论。 7. 肃鸣銮:銮铃的声音很严肃。
诗句解释 1. 文华圣藻重尊天:这句诗描述了文采与智慧的重要性,强调了文人学士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再仿圜丘礼数虔:再次模仿古代祭天仪式的庄重和虔诚。 3. 簪笏千官环听睹:形容众多官员环绕聆听的场景。 4. 貂珰为达圣人前:貂珰是古代皇帝所佩带的一种装饰物,这里指代尊贵的身份。 译文 《亲郊恭纪三十首》之第一首,礼部请求郊祀。 文采飞扬如圣灵,再仿古祭天之礼仪。
【注释】 金镛:用金制作的钟。玉罄:用玉制的磬。媲箫韶:比喻音乐声优美动听,和《韶》乐的音韵相匹敌。九奏:指古代帝王郊祀天地时举行的九次迎神之曲。汉霄:指天上的云霄。洛邑凤来鸣:指凤凰从洛邑飞到京城。帝德:皇帝的恩德。干羽:古代的一种舞,象征周文王的德政。三苗:古族名,传说在夏禹时代曾反叛,后被禹所灭。 【赏析】 这首诗写明皇皇帝亲郊礼乐盛典。诗中以“金镛玉磬媲箫韶”为第一句
【注释】 ①斋居:指斋戒居住。②晓钟:指清晨的钟声。③明星朗朗:指星星明亮。④日曈昽:指太阳明亮。 【赏析】 《礼记·郊特牲》说:“天子大采,亲耕于南郊,以共皇天帝、社稷先祖。”此诗就是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首联写皇帝亲自参加郊祀典礼。“夜半斋居听晓钟,明星朗朗日曈昽”是说在斋戒居住中,听到晨钟暮鼓的报时声,看到初升的红日,说明已到举行郊祀典礼的时间。“甫乘玉辂违金阙
【注释】 亲郊:皇帝亲自祭祀天地。礼部请郊:唐礼部尚书请皇帝亲自到南郊祭天。交天昧爽出金门:黎明时分从金门出发,前往郊外。格庙:指在郊外的祭坛上祭祀天地,称“格庙”,亦称“郊坛”。 格帝阍(kūn):即“格”字义,意为到帝王宫门去。 乞灵:祈求神灵保佑。多拥护:受到众多人的拥护。此身原是帝王孙:自己本来就是帝王的孙子。 【赏析】 《郊庙歌辞。明皇帝祀圜丘乐章
【注释】 风清六道净车前:风清,指天地间清朗的风。风清六道,指风清气爽,天清地明。车前,指车前草。 天语飞传解闭廛:天语,天帝之旨。廛(chán),市井、街巷。 四海为家真此日:四海为家,比喻帝王统治天下,四方归附。此日,指今日。 闾阎稽首见青天:闾阎,里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皇帝亲郊礼成后所作的一首纪实诗。首联写皇帝亲郊礼成后天地间的祥和景象。颔联写皇帝的恩泽普照天下
诗句原文:虎臣协从拥龙飞,羽骑交驰壮国威。铁甲金盔纷耀日,谁人不道衮衣辉 译文: 在明代诗人林熙春的《亲郊恭纪三十首》中,我们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皇帝出行时的场景。诗中写道:“虎臣协从拥龙飞,羽骑交驰壮国威。”这一句展现了皇帝出行时的庄严与壮观,象征着皇权的力量和威严。 关键词解释: - 虎臣:指忠诚勇敢的大臣们。 - 协从:跟随在君王身后的官员们。 - 龙飞:此处指皇帝
【注释】 ①已敕:已经下令。风师、帝畿:都是指京都的别称。千金:指皇帝,皇帝是“金”的代表。饰:装饰。龙旗:皇帝出行所乘的车用彩绘成龙形的旗帜。②猛士:勇猛之士,指卫护皇帝的人。搴(qiān):拔取,夺取。住:停。③双龙:这里指龙旗上的两条龙,在古代传说中,龙是吉祥之物,所以皇帝出行时,龙旗上的两条龙被认为有镇守国家的作用。④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皇帝亲自到郊外祭祀天地、祖先的盛况
【注释】 昭享:祭名。天门:天帝之门,指帝王祭祀天地之处。却辂:帝王车驾回京。贬至尊:降尊为卑。此心:指内心。乘元:指皇帝。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乂的《郊庙歌辞。武宗太和中献皇帝武宗大礼恭纪》中的第二首。 “亲郊恭纪三十首”是序,说明这首诗是写武宗在太和年间(公元827—835年)郊礼的。 开篇“昭亨门即是天门”,用典,昭享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所建,天门则是天帝之门
【注释】 1. 正位居中从在旁:皇帝居中,百官陪侍。 2. 高皇原是配天皇:指唐高祖李渊曾自称是天皇氏的后裔。 3. 圣明自与神明合;典故何须问太常:皇帝圣明,自有天意,无须多问。 【赏析】 本诗为礼部请郊时所作,作者通过赞美皇帝的圣明,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之情。 首句“正位居中从在旁”,描绘了皇帝居中而立,百官陪侍的场景。这里的“正位”指的是皇帝的位置,“中”表示居中
【注释】 笾豆:祭品。宁云有司,降观亦自费神思:意思是说祭祀的礼器和陈列在堂上的供品难道是让有关官吏来置办的吗?观赏祭品也是需要花费心思的。 虽然不是供难继,飨帝飨亲全在斯:意思是说,虽然祭祀的礼器和供品不是由官府来置办的,但是要祭祀上天、祖先以及父母等,这些都要在这个祭祀上体现出来。 【赏析】 此诗首句“亲郊恭纪三十首礼部请郊”,表明这是一首祭祀天地诸神,祈求丰年的诗歌,作者是为祭祀而作
【注释】 ①亲郊:帝王亲自到郊外祭祀天地。恭纪:恭敬地记录。三十首:指《礼记》中的《郊特牲》、《大特牲》、《少牢馈食礼》。 ②太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豕(猪)三物。蠲洁:洁净。迎禧:祭时用洁净的牛羊豕,表示对天地神灵的敬意。 ③特牲:古代祭祀用的一只牲畜。帝:帝王。祈:祈求。 ④重瞳:指秦始皇,他的额头上有两道纹路。御廪:指皇帝的仓库。顿令:立刻,马上。典祀:主持祭祀。奏牲:指祭祀时的牺牲。
这首诗是唐代宗时期,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为了纪念其父的功绩,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礼制。 我们来看第一句“亲郊恭纪三十首礼部请郊”。这句话的意思是唐肃宗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唐玄宗的功德,决定进行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郊”,也就是亲自到郊外祭祀。而这次活动的组织和记录,则由礼部负责。 第二句“龙行旋转幸斋宫”,描述的是唐肃宗在祭祀仪式中的活动。他在斋宫中转了一圈,然后停下来
注释:在皇宫的西墙边,祭祀天地的仪式刚刚结束,天还未亮。 元后在寝宫起居,临朝听政,身穿紫色的袍子,头戴华丽的冠冕,腰间挂着响铃的腰饰。 赏析:此诗描写了元后临朝听政的场景,元后身着华丽,头戴冠冕,腰间悬挂响铃,威仪凛然,体现了古代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缇灰甫动启微阳,宫漏听残夜未央。 缇灰甫动启微阳,宫漏听残夜未央。 宫门初开迎接日出,宫漏尚滴未尽长夜。 宫门初开迎接日出,宫漏尚滴未尽长夜。
这首诗是明朝嘉靖帝南郊大祀礼的祭文。全诗共四十四句,每句七字,共三十二句,四句为一组,共八组。 第一组:寻丈天灯百尺竿,高悬普照入云端。 注释:寻找丈高的天灯,百尺长的杆子,高高悬挂着,普照着天空和大地。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天灯的高大和明亮,给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感觉。 第二组:光腾大内诸官喜,知是君王上泰坛。 注释:天灯的光芒使宫廷里的众多官员感到喜悦,知道这是君王登上太坛的时刻。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先要了解全诗的内容,再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然后写出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最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即可。“法鼓初严始上坛”意思是说:法鼓开始敲响了,皇帝才登上祭坛。“融和天气不知寒”“笙歌佾舞朱弦奏”,意思是说:在春风融融的气候之中,人们不知道春天到了;笙声、歌舞、仪仗、乐师都演奏着音乐。“登献雍容步履安”“御炉烟起香飘远”,意思是说
这首诗是明朝礼部尚书徐溥为皇帝祭祀天地而作。诗中通过描绘古代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虞典修燔蘅桂芳:虞典指的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礼仪。修燔是指焚烧香草以示敬意。蘅桂芳则是指用蘅草和桂花来熏香,以示尊敬。 2. 金铏玉斝映龙光:金铏和玉斝都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器皿。金铏通常用于盛放食物,玉斝则用于盛放酒。金铏和玉斝在祭祀时都会闪闪发光,以显示其尊贵的地位。
注释:天体明亮辉煌,天文现象非常壮观,庭燎的光芒照亮了天空。香气弥漫,吉祥的云霞再次笼罩大地。 赏析:本诗是一首描绘皇家祭祀天地的壮丽场景的诗,通过描写星辰、庭燎、香雾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天地神灵的敬仰和祈求。诗中“星辰灿烂焕天文,庭燎辉光欲两分”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的星辰璀璨夺目,庭燎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天际的景象;“更有氤氲香气蔼,六龙仍复护祥云”则进一步描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香气
【注解】 1、高皇:指汉高祖刘邦。 2、俊德(jiàn dé):杰出的才能和美德。 3、神功:神圣的业绩或功绩。 4、配天:古代以天子的品德比作天上的日月,故称其为配天。 5、逡巡(qūn xún):迟疑不前的样子。 6、此身:指自己。 7、何幸:何能荣幸之意。 8、步:动词,登高。 【赏析】 这是一首颂圣诗,作者通过歌颂汉高祖的功德,表达了对皇帝的尊敬和忠诚之情。 一、二句“高皇俊德与神功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天上恩来赐玉饴,直房拜受喜交颐。 分荣归与妻孥共,一饭君恩报藿葵。 注释: - 天上恩来赐玉饴:天上的恩德降临并赐给食物(玉饴)。 - 直房拜受喜交颐:在房间中接受并喜悦地吃着(玉饴)。 - 分荣归与妻孥共:将荣耀和恩惠分享给妻子和孩子(妻孥)。 - 一饭君恩报藿葵:以一顿饭来回报君王的恩德(藿葵)。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绘皇帝赐予臣子食物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感激之情
【注释】: 1. 攒膳擎来自建章,银瓶复尔侑琼浆。 2. 恩波甚事频繁至,何怪中书求太常。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颂皇帝举行郊祀的礼乐之诗,全诗四句,首二句写皇帝在郊外祭祀天地时,用精美的器皿盛装食物,再用美酒来配饮,表现出对天地的崇敬之情;三、四句写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的恩惠和德泽,常常到各地去祭祀,因此才请求太常寺负责礼仪之事,表现出皇帝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重视
【注释】 推食:指帝王赐给臣下食物。己频戴:多次戴着。似山:像山一样重。金钱:指赏赐的财物。出:出产。尚方间:官署中。寒于水:比水还凉。白粲:一种饭食。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皇帝对大臣的赏赐,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百姓横征暴敛的残酷现实。诗中“推食”是说皇帝赐给大臣的食物,“戴”是说多次戴着,“金钱”是说赏赐的钱财。“出”是出产的意思。“寒于水”比喻赏赐的财物多得象水一样。“白粲”
【注释】 1. 郊礼庆成:指祭祀天地的典礼。 2. 恭纪三十首:指《郊祀歌》中的三十二首乐章。 3. 请郊:《礼记·王制》中载,天子每年正月、五月巡狩,亲耕籍田、行幸国中、祭祀天地等事,谓之“请祭”。 4. 万方:指天下各地诸侯。 5. 嵩呼:嵩山的鸣叫声,此处代指天下诸侯向天子进献玉帛。 6. 嵩呼祝:指天子在祭祀时祈求神灵保佑。 7. 圣寿无疆:指皇帝寿命无尽,希望他永远长寿。 8. 天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