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天厩尽飞黄,十万刍粮辇尚方。
讵谓郊仪犹未足,翻从坰地借腾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认真品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抓住关键字词来分析诗歌的用词特点。
“曾闻”二字,是说郊祀之典,在唐以前就已存在了,所以对天厩中的飞黄马,并不陌生;“十万”二字,既说明马多,又暗示出朝廷的财力雄厚。“刍粮”二字,说明这些马都是从民间征调来的。“辇”,古代一种有盖的小车,这里指天子的车驾。“尚方”二字,是说这些车马都是皇家的,由尚方掌管。“讵谓”二字,是说郊祀之礼,虽已备至,但仍觉得不满足;“翻从”二字,表明要借用郊野之地,才能完成大典。“坰地”,即郊外之地,是皇帝举行大型祭典的地方。“腾骧”,指骏马奔腾的样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听说郊祀之礼,自古以来就有,但郊祀之礼所需的马匹数量极多,而且要从民间征调,所以朝廷财力也极为雄厚。难道说郊祀之礼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吗?然而却还要借取郊外之地来完成祭祀。
【答案】
曾闻天厩尽飞黄,十万刍粮辇尚方。岂谓郊仪犹未足,翻从坰地借腾骧。译文:听说郊祀之礼,自古以来就有,但郊祀之礼所需的马匹数量极多,而且要从民间征调,所以朝廷财力也极为雄厚。难道说郊祀之礼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吗?然而却还要借取郊外之地来完成祭祀。赏析:这首诗写皇帝举行大典时,需要大量的马匹,而郊祀之礼所需马匹之多,远超过平时,所以作者感慨地说:“讵谓郊仪犹未足”,意思是说郊祀之礼虽然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还有很多没有做到。然而郊祀之礼仍然不够,于是又向郊外借取马匹来完成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