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无中外,飘云何必归。
最嫌沙上雁,一一向南飞。
罪大心方死,病多力渐微。
谁持匡岳泪,来洒破僧衣。
和栖贤山居韵
介绍
“和栖贤山居韵”是明释函可的作品。释函可是明代的一位僧人,以其诗作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隐居生活的闲适之感。以下是对“和栖贤山居韵”的详细介绍:
- 作品背景和作者信息
- 时代与作者:释函可生活在明代,是一位僧人,以诗歌见长。
- 创作风格:释函可的诗歌通常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思想。
- 诗歌内容解读
- 自然描写:“山水无中外,飘云何必归。”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认为天地之大无奇不有,飘渺的云彩也无需归处。
- 情感表达:“最嫌沙上雁,一一向南飞。”反映了诗人对孤独和漂泊的感慨,同时也有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 生活态度:“无事不携筇,多因访远松。”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喜欢在山林间漫步,寻找心灵的宁静。
- 艺术特色:“霜不凋金粟,海难变砚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以及他对书法艺术的爱好,将自然界的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中,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
-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文学价值:“和栖贤山居韵”不仅是释函可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体现,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其独特的审美情趣。
- 历史地位:在明代文学史上,释函可的诗歌作品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而且对后世亦有深远的影响。
“和栖贤山居韵”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值得一读,更因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及历史价值,成为人们了解明代文人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
```plain 山水无中外,飘云何必归。 最嫌沙上雁,一一向南飞。 罪大心方死,病多力渐微。 谁持匡岳泪,来洒破僧衣。 注释:在山中生活,我感受到了山水的广阔与深远,就像天地之间没有边界一样。我不喜欢看到天空中飘动的云彩,因为我知道它们终将回归大地,而我没有归宿。我喜欢看飞翔的雁鸟,但更讨厌它们排成直线,一个个地向南飞去。我的罪孽深重,以至于心灵已经死亡;疾病缠身让我的力气逐渐消失。 赏析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何妨卧出日,长欲语三更。 篱外无人到,窗前有虎行。 风微飘梵咒,云密透书声。 只此闲同过,毋令别感生。 译文: 何必担心太阳从窗外落下,总是想等到深夜三更。 虽然外面没有人经过,但窗前的虎却能行走。 微风轻轻吹动着经文,浓密的云雾中传来诵经的声音。 只有这些时光可以一起度过,不要因为其他事情而感到孤单。 关键词注释: - 卧出日:形容诗人在夜晚安静地休息。 - 长欲语三更
注释: 1. 无事不携筇,多因访远松:没有事情的时候,总是携带筇竹杖,因为要去拜访远方的苍松。 2. 独行深雪路,忽听隔溪钟:独自一人行走在深深的雪地上,突然听到隔溪的钟声。 3. 得句鸣寒谷,持云赠别峰:吟诗作赋时,声音在寒冷的山谷中回荡;手持云雾送给分别的山峰作为纪念。 4. 自来无定止,到处幸能容:自己从来就没有固定的归宿,但到处都能容纳我的心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的抒情诗
【注释】 1. 栖贤山:位于今浙江绍兴县西北,是会稽山余脉的一座名山。 2. 惟独语:独自说,独自说教。 3. 田塍:田间的堤埂。 4. 品字烧:用三个火眼同时焚烧柴禾的方法。 5. 在城招:在城中召请。 6. 半腰:指山腰。 7. 香岩寺:在绍兴南面的山中,相传晋代葛洪曾炼丹于此。 【赏析】 《和栖贤山居韵》是诗人于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冬,在绍兴居住时所作。此诗为酬答友人王师锡之作
注释: 出郭无多路,心空觉地偏。 一从抱病后,不敢向人前。 鸲鹆留残石,素馨忆旧田。 止应吾与汝,朗咏了残年。 赏析: 首联“出郭无多路,心空觉地偏”描绘了一种出城后道路不多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种心境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失落。 颔联“一从抱病后,不敢向人前”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自从生病以来,他变得胆小谨慎,不敢与人交流,只能独自面对自己的困境
【注释】栖贤山居:指隐居山林。 和:应和、唱和。 山高月出,山矮月藏;山前人少,山后人多;山上人清,山下人浊。 孤寒命:贫寒的命。 老病身:年老体衰的身体。 佛道未容真:佛家的道理并不容纳真正的自我。 玉渊水:代指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独问津:独自寻求人生的归宿
【注释】 1、茅宇:茅屋。 2、野云:山中云彩。 3、僻径:偏僻小路。 4、鹿携麋:指带着小动物进室。 5、雪共雨登堂:指下着大雪和雨水的天气,仍能登上堂上。 6、自起:起床。 7、拨炉火:生火。 8、芦菔:萝卜。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栖贤山居时,闲居无事,就到山中去游览,一路上看到许多奇景异观,于是即景赋诗,抒发自己的感情。 前四句是写诗人在山中的所见。诗人从山外走到山中
和栖贤山居韵 大抵长边外,三冬半是阴。 风吹旧屋角,雪补破衣襟。 树压枝枝重,灯寒夜夜深。 梅前初梦醒,不柰此时心。 注释: 1. 大抵长边外,三冬半是阴。 注释:大概而言,我居住的地方位于长边之外,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是阴天。 2. 风吹旧屋角,雪补破衣襟。 注释:风吹过老旧的屋顶,使得破旧的衣服上多了一层白霜。 3. 树压枝枝重,灯寒夜夜深。 注释:树木压弯了树枝,夜晚显得特别漫长且寒冷。
注释: - 每日一餐足,无人白昼眠。 - 寒多宁有法,懒极不须禅。 - 时上岩头石,遥看林外田。 - 西南日尽处,一直上孤烟。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每日一餐足”,描绘了诗人每天只吃一顿饭的生活状态。第二句“无人白昼眠”,则表现了诗人在白天的闲暇时间无所事事,只能睡觉打发。第三句“寒多宁有法,懒极不须禅”中,“寒多”指的是冬天寒冷
生来山野性,万死不离山。 随水偶然出,因风急复还。 吟多长倚树,客到未开关。 自笑顽成癖,人传老更顽。 注释: 1. 生来山野性,万死不离山:生来就具有山野的本性,即使面临死亡也不会放弃。 2. 随水偶然出,因风急复还:随着水流偶尔外出,因为风吹急了又回到原地。 3. 吟多长倚树,客到未开关:我常在树下吟咏,客来时没有关闭门户。 4. 自笑顽成癖,人传老更顽:我自嘲顽固成癖
这首诗的注释和赏析如下: ```markdown 和栖贤山居韵 夜半一抬首,星光尽在山。 不能同雪化,只合揽云还。 猿至常无候,门开且莫关。 可怜犹有尔,识我是真顽。 ``` 注释: 1. 夜半一抬首 - 在深夜时分抬头仰望天空。 2. 星光尽在山 - 星星的光芒全部照射在山上。 3. 不能同雪化 - 无法像雪花那样融化消失。 4. 只合揽云还 - 只能抓住云朵飘向远方。 5. 猿至常无候
注释: 率尔行将去,倦来树底眠。 率尔:突然的样子。将去:将要离去。 倦来:形容人累了就休息在树下。 泉流时问话,鸟宿似安禅。 泉流:泉水流动声。 时问话:不时的问话。 鸟宿:鸟儿栖息在树上。 似安禅:好像在打坐念诵一样。 霜不凋金粟,海难变砚田。 霜不凋:霜没有凋谢,仍然保持原来的颜色。 金粟:金黄色的粟粒,这里指稻子。 海难变:海水不会改变它的形状和颜色。 砚田:砚台是磨墨的工具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首句“如何有好日,不出又成阴”,是说即使有好天气,也不愿意出来享受;如果不出来,就变成阴暗无光的日子。 - “一任霜催鬓,毋令泪渍襟”是说任由霜雪摧残着鬓发,不要让自己悲伤的泪水浸湿衣襟。 - “林泉宁有异,天地此中深”是说林泉和天地之间没有区别,这里的世界深邃而神秘。 - “竟夕寒如水,空馀一寸心”是说我整晚都感到寒冷,只剩下一颗孤独的心。 赏析: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不能效古昔,镇日为人忙。 - 译文:无法效仿古人的悠闲生活,每日忙于世俗事务中。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当前的生活状态,即被世俗事务所困扰,无暇他顾。 2. 树影当窗直,峰岚入梦长。 - 译文:窗外的树影笔直地投射进来,山间的景致如梦如幻地进入梦中。 -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窗前所见之景,树木的影子直直地映在窗子上
这首诗的注释是: 1. “展卷旧相识,全非此日人” 意思是打开书页就像看到了过去的老朋友一样,但这些人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 2. “明明千古意,寂寂一孤身” 意思是虽然明白千百年来的世事变迁,但我依然像一只孤独的鸟儿。 3. “到死终无二,平生只是真” 意思是无论在生命的哪个阶段,我都坚持我的信仰和信念,从未改变过。 4. “最怜初睡熟,又度大榕津” 意思是我最喜欢的时刻就是刚刚睡着的时候
【译文】 本无才足恃,不是性多偏。 沙石甘居后,冰霜独在前。 难销檀越水,不种祖翁田。 所以一瓢外,风吹自岁年。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本无才足恃(本无才足以依赖) - “本无”表示没有、根本上;“才足恃”意味着才能可以依靠。整句表达的是诗人认为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才华或能力可以依赖。 2.
五老山的五座山峰何时见到,人世间相隔九霄。 黄精在金井中洗炼,苍术在玉门关处焚烧。 未能实现玄沙的志向,却用白纸去招摇。 终将有龙津合会,携手共行于山腰。 注释: 1. 五老何年见:五老山,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因山上有五座山峰而得名。何年见,意指何时能够见到这些山峰? 2. 人间隔九霄:九霄,古代对天空的称呼,九天之上。形容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极为遥远。 3. 黄精金井洗:黄精,一种中药材
这首诗是杜甫在四川成都草堂时所作的。诗中描述了自己隐居生活的一些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拗折此孤筇,随心步步松。 - “拗折”:折断的意思,这里指诗人用双手折断了一根竹子。 - “孤筇”:一根竹杖。 - “松”:形容山间松树挺拔。 - “随心步步松”:意思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松树。 2. 投林仍乞食,到午但闻钟。 -
【注释】 栖贤:即栖贤寺,在浙江杭州灵隐寺。山居: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三更:深夜十二时。三、六,古代用十二时辰纪日,一昼夜分五等,夜半相当于子时,三更相当于丑时。 拥毳:披着毡衣。毳(cuì):鸟兽的细毛。 沿阶:沿着台阶。 虎溪声:虎溪是浙江天台山的一条溪流,传说晋代僧人支道林常坐石上听其流水声如击鼓,故名“虎溪”。这里形容溪声如同虎啸声。 关心处:心中所想牵挂之处。 飞云枕上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个句子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旧山毕竟好,垂老未言归。 注释:尽管年事已高,但仍然思念着那美好的家乡。 赏析:诗人用“旧山”指代自己的家乡,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而“垂老”则表明了诗人已经到了老年,对于他的归宿问题,诗人并未急于表达出来,而是将这种情感深藏于心,等待时机的到来。 2. 遥想鹤峰上,终期华表飞。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