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知茅宇阔,静觉野云忙。
僻径人难觅,深山日自长。
鹿携麋入室,雪共雨登堂。
自起拨炉火,因烹芦菔尝。

【注释】

1、茅宇:茅屋。

2、野云:山中云彩。

3、僻径:偏僻小路。

4、鹿携麋:指带着小动物进室。

5、雪共雨登堂:指下着大雪和雨水的天气,仍能登上堂上。

6、自起:起床。

7、拨炉火:生火。

8、芦菔:萝卜。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栖贤山居时,闲居无事,就到山中去游览,一路上看到许多奇景异观,于是即景赋诗,抒发自己的感情。

前四句是写诗人在山中的所见。诗人从山外走到山中,首先看到的是“闲知茅宇阔”。这四个字概括地写出了山居的特点。“闲”字说明诗人并不急于去游览,而是慢慢悠悠地欣赏周围的景物;“知”字则表明诗人对山居生活已经熟悉,因此感到格外亲切。接着,“静觉野云忙”两句又描绘出一幅山居的图画:当诗人抬头仰望天空时,只见那漫无目的飞来飞去的野云,好像在忙碌地做着什么;往下看时,却又觉得一片宁静,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挂虑。这就把诗人那种闲适自在的心情表达出来了。

五、六两联是写诗人在山里的见闻。“鹿携麋入室”,写的是诗人看见带小动物进入自己屋里的情景,说明他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雪共雨登堂”,写的是他在山上遇到雨雪天气,仍然坚持上山观赏景色。这两个诗句,都表现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情趣。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山中的生活情况,“自起拨炉火”,“因烹芦菔尝”,说明他不仅在山中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而且还能自己做菜吃。这两句既反映了他生活的舒适方便,也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愉快心情。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通过生动具体的景物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隐者的形象。诗人以闲适悠闲的心情,对山居生活作了生动的刻画。全诗写得自然朴素,毫不造作,读来饶有趣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