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一首:
古来豪杰称三国,西蜀东吴魏之北。
卧龙才智谁能如,吕蒙英锐真奇特。
中间虎将无人比,勇力超群独关羽。
蔡阳斩首付一笑,芳声千古传青史。
岂知世乱英雄亡,后代贤良有孙子。
梁山兵困北京危,万姓荒荒如乱蚁。
梁公请救赴京师,玉殿丝纶传睿旨。
前军后合狼虎威,左文右武生光辉。
中军主将是关胜,昂昂志气烟云飞。
黄金铠甲寒光迸,水银盔展兜鍪重。
面如重枣美须髯,锦征袍上蟠双凤。
衬衫淡染鹅儿黄,雀靴雕弓金镞莹。
紫骝骏马猛如龙,玉勒锦鞍双兽并。
宝刀灿灿霜雪光,冠世英雄不可当。
除此威风真莫比,重生义勇武安王。
话说这篇古风,单道蒲东关胜,这人惯使口大刀,英雄盖世,义勇过人。当日辞了太师,统领着一万五千人马,分为三队,离了东京,望梁山泊来。
话分两头。且说宋江与同众将,每日北京攻打城池不下。李成、闻达那里敢出对阵。索超箭疮又未平复,亦无人出战。宋江见攻打城子不破,心中纳闷:离山已久,不见输赢。是夜在中军帐里闷坐,点上灯烛,取出玄女天书,正看之间,猛然想起围城已久,不见有救军接应。戴宗回去,又不见来。默然觉得神思恍惚,寝食不安。便叫小校请军师来计议。吴用到得中军帐内,与宋江商量道:“我等众军围许多时,如何杳无救军来到?城中又不敢出战。眼见的梁中书使人去京师告急,他丈人蔡太师必然有救军到来。中间必有良将。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此是必然之理。兄长不可不虑。我等先着军士收拾,未可都退。”正说之间,只见神行太保戴宗到来,报说:“东京蔡太师拜请关菩萨玄孙蒲东郡大刀关胜,引一彪军马飞奔梁山泊来。寨中头领主张不定。请兄长、军师早早收兵回来,且解山寨之难。”吴用道:“虽然如此,不可急还。今夜晚间,先教步军前行;留下两支军马,就飞虎峪两边埋伏。城中知道我等退军,必然追赶。若不如此,我兵先乱。”宋江道:“军师言之极当。”传令便差小李广花荣,引五百军兵去飞虎峪左
水浒传 · 第六十四回 · 呼延灼夜月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浒传》第六十四回主要描述了梁山好汉宋公明(宋江)如何通过智谋与勇气,成功俘获了背叛朝廷的关胜,并最终化解梁山内部矛盾的故事。在这一章中,梁山好汉们展现了他们忠诚于义、勇猛善战的英雄本色,同时也体现了吴用的智慧和宋江的领导才能。《水浒传》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编著。
宋江在见到关胜时,对其外貌和武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关胜非俗之辈。然而,关胜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是忠臣,对宋江及其梁山泊的行为表示不满,并提出了挑战。宋江为了解释自己的来意,先是称赞关胜的英雄气概,然后解释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初衷。关胜被宋江的话语所打动,最终同意与梁山结盟。
在关胜带领的军队中,有三位著名的将领:关胜自己、郝思文和宣赞。这三人在小说中被描述为英勇善战、武艺超群的武将。关胜本人更是以一敌三,展现出了卓越的个人能力。而在宋江的智谋下,“围魏救赵”的策略得以实施,使梁山好汉们成功地擒获了关胜。这一计策不仅体现了吴用的足智多谋,也展示了梁山好汉在困境中的团结与协作。
在这一过程中,花荣、林冲等人也在暗中做好了埋伏,准备在关键时刻出击,帮助梁山好汉们取得了胜利。这些英雄们的英勇行为不仅展示了他们的个人武力,也体现了梁山好汉们对正义的执着追求。此外,这一章还描绘了梁山水军头领卖萌的场景,以及张横偷袭失败后,梁山好汉们如何巧妙地利用陷阱将索超成功擒拿。这些情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展示了梁山好汉们在战术上的灵活多变。
《水浒传》第六十四回是一段充满戏剧性和战斗激情的篇章。它不仅展现了梁山好汉们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团结与合作。这一章节不仅是《水浒传》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杰作,其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情节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