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居河北最英雄,累与朝廷立大功。
双凤袍笼银叶铠,飞鱼袋插铁胎弓。
勇如袁达安齐国,壮若灵神劈华峰。
马上横担金蘸斧,索超名号急先锋。
当时索超见了关胜,却不认得。随征军卒说道:“这个来的便是新背反的大刀关胜。”索超听了,并不打话,直抢过来,径奔关胜。关胜也拍马舞刀来迎。两个斗不十合,李成正在中军,看见索超斧怯,战关胜不下,自舞双刀出阵,夹攻关胜。这边宣赞、郝思文见了,各持兵器前来助战。五骑搅做一块。宋江在高阜处看见,鞭梢一指,大军卷杀过去。李成军马大败亏输,杀得七断八绝,连夜退入城去,坚闭不出。宋江催兵直抵城下,扎住军马。
次日,索超亲引一支军马,出城冲突。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此时索超又得了这一阵,欢喜入城。当晚彤云四合,纷纷雪下。吴用已有计了,暗差步军去北京城外,靠山边河路狭处,掘成陷坑,上用土盖。是夜雪急风严,平明看时,约有二尺深雪。城上望见宋江军马,各有惧色,东西栅立不定。索超看了,便点三百军马,就时追出城来。宋江军马四散奔波而走。却教水军头领李俊、张顺身披软战,勒马横枪,前来迎敌。却才与索超交马,弃枪便走,特引索超奔陷坑边来。这里一边是路,一边是涧。李俊弃马跳入涧中去了,向着前面,口里叫道:“宋公明哥哥快走!”索超听了,不顾身体,飞马抢过阵来。山背后一声炮响,索超连人和马攧将下去。后面伏兵齐起。这索超便有三头六臂,也须七损八伤。正是:烂银深盖藏圈套,碎玉平铺作陷坑。毕竟急先锋索超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诗句
水浒传 · 第六十四回 · 呼延灼夜月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生居河北最英雄,累与朝廷立大功。
双凤袍笼银叶铠,飞鱼袋插铁胎弓。
勇如袁达安齐国,壮若灵神劈华峰。
马上横担金蘸斧,索超名号急先锋。
当时索超见了关胜,却不认得。随征军卒说道:“这个来的便是新背反的大刀关胜。”索超听了,并不打话,直抢过来,径奔关胜。关胜也拍马舞刀来迎。两个斗不十合,李成正在中军,看见索超斧怯,战关胜不下,自舞双刀出阵,夹攻关胜。这边宣赞、郝思文见了,各持兵器前来助战。五骑搅做一块。宋江在高阜处看见,鞭梢一指,大军卷杀过去。李成军马大败亏输,杀得七断八绝,连夜退入城去,坚闭不出。宋江催兵直抵城下,扎住军马。
次日,索超亲引一支军马,出城冲突。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此时索超又得了这一阵,欢喜入城。当晚彤云四合,纷纷雪下。吴用已有计了,暗差步军去北京城外,靠山边河路狭处,掘成陷坑,上用土盖。是夜雪急风严,平明看时,约有二尺深雪。城上望见宋江军马,各有惧色,东西栅立不定。索超看了,便点三百军马,就时追出城来。宋江军马四散奔波而走。却教水军头领李俊、张顺身披软战,勒马横枪,前来迎敌。却才与索超交马,弃枪便走,特引索超奔陷坑边来。这里一边是路,一边是涧。李俊弃马跳入涧中去了,向着前面,口里叫道:“宋公明哥哥快走!”索超听了,不顾身体,飞马抢过阵来。山背后一声炮响,索超连人和马攧将下去。后面伏兵齐起。这索超便有三头六臂,也须七损八伤。正是:烂银深盖藏圈套,碎玉平铺作陷坑。
译文
水浒传第六十四回中描述的是呼延灼和索超的较量。呼延灼在月光下设局引诱关胜,而索超则因不识关胜而被其击败,最终被俘。在宋江的计策下,索超前去追击关胜,结果被埋伏的士兵包围并陷入陷阱,受了重伤,最后被俘。这一情节揭示了战争中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注释
- “河北” - 中国北方地区,这里指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的活动区域。
- “双凤袍笼银叶铠” - 描述武将身穿华丽且具有象征意义的服饰。
- “铁胎弓” - 一种长弓,以金属为主要材质制成。
- “急先锋” - 这是对索超的称号,意味着他在战斗中迅速勇猛,如同急先锋一般。
- “雪天” - 天气条件恶劣,可能因为大雪导致视线不清。
- “彤云四合” - 形容天空中乌云密布,预示即将下雨或下雪。
- “三头六臂” -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表示能力非常强大但同时也有危险性。
- “烂银” - 形容地面覆盖着大量积雪后反光的样子犹如银色。
- “碎玉” - 形容地面积雪融化后的水流状似无数细小的玉石碎片。
- “仗” - 这里指的是武器。
- “炮响” - 战争或战场上的一种爆炸声。
赏析
《呼延灼夜月赚关胜》是《水浒传》第六十四回的一部分,描述了宋江和梁山好汉们如何利用智谋和策略战胜敌人的故事。在这一故事中,索超虽然勇猛善战,但最终还是被宋江的计谋所害。这个故事反映了战争中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梁山好汉们的英勇和忠诚。此外,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性和危险性,这一章节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后果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