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北京留守多雄伟,四面高城崛然起。西风飒飒骏马鸣,此日冤囚当受死。
俊义之冤谁雪洗?时刻便为刀下鬼。纷纷戈剑乱如麻,后拥前遮集如蚁。
英雄忿怒举青锋,翻身直下如飞龙。步兵骑士悉奔走,凛凛杀气生寒风。
六街三市尽回首,尸横骸卧如猪狗。可怜力寡难抵当!将身就缚如摧朽。
他时奋出囹圄中,胆气英英大如斗。
话说当时石秀和卢俊义两个,在城内走头没路。四下里人马合来,众做公的把挠钩搭住,套索绊翻。可怜悍勇英雄,方信寡不敌众。两个当下尽被捉了。解到梁中书面前,叫押过劫法场的贼来。石秀押在厅下,睁圆怪眼,高声大骂:“你这败坏国家,害百姓的贼!我听着哥哥将令,早晚便引军来打你城子,踏为平地。把人砍做三截。先教老爷来和你们说知。”石秀在厅前千贼万贼价骂。厅上从人都吓呆了。梁中书听了,沉吟半响。叫取大枷来,且把二人枷了,监放死囚牢里。分付蔡福在意看管,休教有失。蔡福要结识梁山泊好汉,把他两个做一处牢里关着。每日好酒好肉与他两个吃。因此不曾吃苦。倒将养得好了。却说梁中书唤本州新任王太守,当厅发落。就城中计点被伤人数,杀死的有七八十个,跌伤头面,磕损皮肤,撞折腿脚者,不计其数。报名在官。梁中书支给官钱,医治、烧化了当。次日,城里城外报说将来,收得梁山泊没头帖子数十张,不敢隐瞒,只得呈上。梁中书看了,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帖了上写道:
梁山泊义士宋江,仰示大名府,布告天下:今为大宋朝滥官当道,污吏专权。殴死良民;涂炭万姓。北京卢俊义乃豪杰之士。今者启请上山,一同替天行道。特令石秀,先来报知。不期俱被擒捉。如是存得二人性命,献出淫妇奸夫,吾无侵扰。倘若误伤羽翼,屈坏股肱,拔寨兴兵,同心雪恨。大兵到处,玉石俱焚。天地咸扶,鬼神共佑。劫除奸诈,殄灭愚顽。谈笑入城,并无轻恕。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好义良民,清慎官吏,切勿惊惶,各安职业。谕众知悉。
当时梁中书看了没头告示,便唤王太守到来商议:“此事如何剖
水浒传 · 第六十三回 ·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浒传”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作品,讲述了宋江、李逵等梁山好汉的故事。这部小说描绘了宋朝时期的政治腐败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通过梁山泊义士宋江等人的反抗斗争,展现了他们替天行道的英雄气概。第六十三回中,宋江兵打北京城关胜议取梁山泊的情节,是《水浒传》中一个经典的故事片段。
宋江率领梁山人马攻打北京城的事件,体现了他深明大义、仁义为先的性格特点。面对大名府的卢俊义请求加入梁山,以及石秀被囚于高俅府邸的事实,宋江选择了以救出二人为己任,这体现了他的正义感和对朋友的忠诚。
这一事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政治腐败。当朝廷官员如蔡京之流滥用职权,导致无辜百姓受害时,梁山好汉的抗争成为了对这种不公的一种反击,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政治腐败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这一章节还展现了梁山好汉的军事才能和智谋。在攻打北京城的战斗中,关胜运用围魏救赵的策略,成功解救了梁山上的战友,这一战术不仅体现了梁山好汉的智慧,也展示了他们在对抗朝廷军队时的灵活应变能力。
这一故事片段还反映了《水浒传》对于人性善恶的深刻探讨。通过梁山好汉的行为,作者揭示了人性中既有的善也有的恶,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们可能表现出的极端行为,从而引发读者对于道德和行为的反思。
“水浒传”中的第六十三回不仅是一段关于战争和策略的描述,更是一幅展现人性和社会现实的画卷。它通过对宋江及其部下的形象塑造,展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英雄气概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抗议。同时,这一章节也启发读者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正义,以及如何面对权力和道德的双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