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泊义士宋江,仰示大名府,布告天下:今为大宋朝滥官当道,污吏专权。殴死良民;涂炭万姓。北京卢俊义乃豪杰之士。今者启请上山,一同替天行道。特令石秀,先来报知。不期俱被擒捉。如是存得二人性命,献出淫妇奸夫,吾无侵扰。倘若误伤羽翼,屈坏股肱,拔寨兴兵,同心雪恨。大兵到处,玉石俱焚。天地咸扶,鬼神共佑。劫除奸诈,殄灭愚顽。谈笑入城,并无轻恕。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好义良民,清慎官吏,切勿惊惶,各安职业。谕众知悉。
当时梁中书看了没头告示,便唤王太守到来商议:“此事如何剖决?”王太守是个善懦之人,听得说了这话,便禀梁中书道:“梁山泊这一夥,朝廷几次尚且收捕他不得,何况我这里孤城小处!倘若这亡命之徒,引兵到来,朝廷救兵不迭,那时悔之晚矣!若论小官愚意,且姑存此二人性命。一面写表申奏朝廷;二乃奉书呈上蔡太师恩相知道,三者可教本处军马出城下寨,堤备不虞。如此可保北京无事,军民不伤。若将这两个一时杀坏,诚恐寇兵临城,一者无兵解救,二者朝廷见怪,三乃百姓惊慌,城中扰乱,深为未便。”梁中书听了道:“知府言之极当。”先唤押牢节级蔡福发放道:“这两个贼徒,非同小可。你若是拘束得紧,诚恐丧命。若教你宽松,又怕他走了。你弟兄两个,早早晚晚,可紧可慢,在意坚固管候发落,休得时刻怠慢。”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领了钧旨,自去牢中安慰他两个,不在话下。
水浒传第六十三回宋江兵打北京城关胜议取梁山泊
梁山好汉宋江,在大名府公开布告,揭露了大宋朝官场腐败,污吏横行,无辜百姓遭殃。他请求义兄卢俊义一同反抗朝廷,为民除害。石秀前去传达消息,不料被捕。宋江承诺,若释放两人性命,将交出奸夫淫妇,不侵扰百姓。若误伤其人,则同心雪恨。
梁中书收到告示后,召集王太守商议。王太守是个胆小的人,害怕梁山的亡命之徒会引兵来犯。他建议暂且保存宋江、卢俊义二人性命,并写了表章上报朝廷。同时,他也向蔡太师(恩相)汇报此事,希望调出本处军马防守。这样既能保北京无事,又能让军民不受伤害。
当时,王太守将蔡福叫来,命令他看守宋江、卢俊义二人。蔡福虽然心中高兴,但也担心过于放松会使二人逃跑。他决定时刻小心谨慎地看守他们,以免发生意外。
赏析:
此诗通过梁山好汉的行动和梁中书的反应,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梁山好汉的正义之举,引起了官府的恐慌和担忧;而官府的应对措施,却又显得软弱无力,无法阻止梁山的好汉们。这种对比,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紧张和引人关注。同时,诗中的言辞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