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江边粤俯闽关,楼橹参差桂岭间。
欲拨寒芜寻古戍,疏林斜日半城山。
寻镇山楼故址,因登城四眺,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
介绍
。
《寻镇山楼故址》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作品之一。
此诗作于1867年(同治六年),作者在广东潮州府澄海县任知事时。该诗以“寻”字为全篇的起句,下笔即写登城眺望之景,并由此引出对故址镇山楼的追寻。
《寻镇山楼故址》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作品之一。
此诗作于1867年(同治六年),作者在广东潮州府澄海县任知事时。该诗以“寻”字为全篇的起句,下笔即写登城眺望之景,并由此引出对故址镇山楼的追寻。
《寻镇山楼故址》
寻
镇山楼故址,
因登城四眺,
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
——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登的《寻镇山楼故址》。全诗共十二句,每两句为一组。 第一组:寻镇山楼故址 - 寻访:寻找。 - 镇山楼:位于山中,可能是一个瞭望台或军事要塞。 - 故址:旧地方,旧址。 - 【注释】这是首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寻找镇山楼旧址的强烈愿望。 第二组:因登城四眺 - 因:因为。 - 登城:登上城墙。 - 四眺:四面眺望。 - 【注释】描述了诗人登上城墙后的行为,即四处观望。 第三组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 第一首:寻访镇山楼故址,于是登上城墙四眺,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 注释:“断瓦零砖”:指旧时的屋瓦和残砖断石。“废苑”:荒废的园林。“伤心客”:有家难归的游子。“万方多难”:指天下动乱不安,到处是战乱。“登临写暮愁”:登高远望来排解忧愁,抒发感慨。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寻访镇山楼故址,登城四望,以抒发自己的悲愁之情。第三句承上意而来
【注释】 寻:寻找。镇山楼,旧址在今江西吉安境内。越日,次日。带岭,即赣江支流带水岭,又名带溪,源出宁都县南。襟:环抱、环绕。万雉,指城上雉堞很多。筑城,筑城时为防敌人来犯而建。当日,筑城的时候。安边,安定边境。剜:挖。数残砖字,指从残破的城墙砖上辨认出“安边”二字。止隔,只隔了十二年。明亡,明朝灭亡。十二年,指清顺治三年(1646)五月,清军攻占南京,明朝覆灭。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时需要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结合注解和自己的理解进行赏析。 寻镇山楼故址,因登城四眺,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寻找山楼的旧址,登上城墙眺望,第二天就游览了城北面的12座山,共十二首诗。 “寻镇”句:寻访山楼旧址(山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晋阳(今太原)所建的别墅)。 “因登”句:因而登上城楼四下眺望(登上高处远眺)。 “越日遂”三句:第二天
【注释】 寻镇山楼故址,因登城四眺,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在《文苑英华》里是“寻镇山楼诗”,共十四句。 五幡青犊散馀氛,废垒连营郁战云:指五幡山一带的青犊驿和连营烽,这些烽火台和军营在战乱后已经散了,但还弥漫着战争的气息。青犊,古地名;五幡,山名。 班草莫谈元二劫,荒郊有鬼哭秋坟:指王之涣、李欣的坟墓,他们两人都曾参加过边关战役,死后埋在荒郊野地。元二,王之涣;李欣,名不详。 【赏析】
寻访旧时镇山楼旧址,于是登城四顾,第二天就游了城北的十二座山。 林叶萧疏夜有霜,城阴暗处荒草中牛羊成群。 市声听不到墟落烟雾冷,万冢高低送走夕阳西下。 译文: 寻找着旧日镇山楼的旧址,我登上城墙四处望去,第二天我就游览了城北的十二座山。 树林叶子稀疏,夜晚有霜,城中昏暗处,草丛中散落着牛羊。 城市里听不到声音,只有墟落中烟雾冷清,万座坟墓高低错落,送走了夕阳西下。 赏析:
寻访镇山楼的旧址,登上城墙四下远眺,次日就游览了城北的十二座名山。 断碣上题有姓名,只字半残。古松树阴浓密,可在其中盘桓。 半间废弃的寺庙没有香火,佛像横卧在空荡荡的山林中落叶飘零,寒冷凄凉。 注释: 1. 寻镇山楼故址:在诗中指的是作者寻找镇山楼的旧址,镇山楼是古代的一个建筑物。 2. 因登城四眺:在城楼上四下观望,即登上城墙眺望四方。 3. 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
寻镇山楼故址,因登城四眺,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 冷烟寒日挂疏林,荒草迷离古径深。 樵女归来秋郭晚,山歌声出万松阴。 译文: 寻访镇山楼的旧址,登上城墙四处眺望。第二天,我游览了城北的十二座山。 冷冷清清的烟雾,寒气逼人的阳光挂在稀疏的树林中。荒凉的草地,迷失在深深的古路上。 傍晚时分,樵夫们回来了。秋风中的山歌唱出了万松树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城北十二座山的场景。诗中通过“冷烟”
【注释】 寻镇山(zhōu)楼故址:寻,寻找。镇山楼,指唐代诗人李白曾隐居的庐山东林寺,后改名为“白公馆”。 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越日,过了第二天。遂,就。城北诸山,指庐山西北面群山。诗题中说:“游”,应是游览的意思,这里指游历。 【译文】 寻找寻镇山楼旧址时,因登上城楼四下眺望,第二天便游览了城北十二座名山。 天南舒啸失长风,沦落闲身五岭东。 一片雄心无处著,孤城斗大万山中。 【赏析】
寻访镇山楼旧址,因为登城四望,过几日就游览了城北的十二个山。 浮生富贵等微尘,欲觅山林寄此身。 只是故乡归便好,不妨衣白作山人。 注释: ①寻镇山楼旧址:在今南京市江宁县东郊,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江宁县东郊。 ②浮生富贵等微尘:指人生短暂,如同浮云中的尘土一般,转瞬即逝。 ③寄此身:寄托自己的身心。 ④故乡:代指家乡。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寻访镇山楼的旧址,于是登上城墙四处瞭望。过了一天就去游览城北的十二座山。 曾费诚斋策马来到这里,临溪处处见到花朵盛开。 想建一庵来模仿蓝田曲,再补种诗中十里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登城四眺后,游览城北十二座山的情景。诗中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寻镇山楼故址,因登城四眺,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 这句诗描述的是诗人在寻找镇山楼旧址后,登上城墙四处眺望,并在次日游览了城北的十二座山峰。这里的“寻”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和对过去的怀念。 龙楼凤阁倚天尊,肃立群山万骑屯 这句诗描绘的是壮丽的龙楼凤阁,它们矗立在高耸入云的群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