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作重九,岁岁登愚山。
胡今一凭眺,我泪先潸潸。
哭许颂慈先生绝句二十首
介绍
文学作品是文化传承与艺术表现的重要载体,其中,《哭许颂慈先生绝句二十首》作为清代祝廷华的作品,展示了诗人对文学及人生哲思的深刻洞察和艺术表达。
《哭许颂慈先生绝句二十首》反映了祝廷华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前辈诗人的敬仰。通过对许颂慈先生的悼念,作品传达了对传统文化中诗学精神的尊重以及对前辈大师的缅怀。祝廷华不仅个人才华出众,且致力于推动地方教育和实业发展,其生平事迹体现了他对于社会贡献的执着追求。
作品本身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祝廷华以其精湛的诗歌技艺和深情的笔墨,将个人的哀思与时代背景、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哲理的独到见解。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具历史地位又具人格魅力的艺术形象,令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该作品在现代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尽管时光流转,许多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依旧影响着后世,而祝廷华的这组绝句则成为了研究清末至民国初年文人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的珍贵资料。它们不仅仅是对一个时代的追忆,也是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次深刻反思与致敬。
《哭许颂慈先生绝句二十首》不仅是一首悼亡之作,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它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弦,让人们在怀念过去的同时,也对当下与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相关推荐
【注释】 重九: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的风俗。 愚山:在浙江省上虞县南。 潸潸:形容泪水流下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哭许丞》组诗中的一首。许颂慈(1257—1346),字子中,一字子中,号梅溪,河南洛阳人。元代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博学多识,尤工于诗,与高克恭、揭傒斯等齐名。他的诗词,大都写得清丽婉约,风格雅逸。 此诗首句“年年作重九”意思是说每逢重阳节,人们都会到愚山上去登高
注释 - 咨嗟半月前,公尚莅陶社: 咨嗟,叹息;半月前,半个月之前。 - 胡祸不旋踵,二竖忽为虐: 胡祸,不明原因的祸害;旋踵,转动一下脚跟;二竖,指两种小的疾病或不幸之事;为虐,成为祸患。 译文 - 咨嗟半月前,公尚莅陶社: 叹息半个月之前,您还在陶社。 - 胡祸不旋踵,二竖忽为虐: 不明原因的祸害接连不断,突然之间,两个小病就成为了祸害。 赏析
渡江赏中秋,兴到甘跋涉。 水榭乐忘机,醉吟掬明月。 注释: - 渡江赏中秋,兴到甘跋涉。 - 渡江:渡过江面,形容赏月时心情愉快,想要尽情享受。 - 赏中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丰收。此时赏月更能体会到节日的意义。 - 兴到:兴致高昂,意指心情愉悦到极点,愿意去做某事。 - 甘:愿意、乐意,表示毫无保留地接受或参与。 - 跋涉:跋涉意为跋山涉水,形容不畏艰难,坚持前行
【注释】 ①许颂慈:字子美(1854~1927),安徽泾县人。清末民初的文学家和诗人,有《许子美诗草》行世。②遗文:指亡友的诗文。③坦步:安闲自得的样子④耄:年老。⑤孜孜:勤勉努力的样子。⑥子美:即许颂慈。 【译文】 我侧身抱住亡友的诗文,悠闲地沿着古老的道路漫步。 诲人不倦,勤奋工作,孜孜不倦,不要辞别老年。 【赏析】 许子美是近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他的一生是多姿多彩的,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入泮重采芹,九老存八士。 王去陈继之,公胡又不起。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入泮重采芹”:这句诗描绘了学子们重新进入学校的情景,其中“采芹”是周代学生入学时的仪式,象征着对学问的渴望和追求。这里的“重”表达了一种再次、再次的意思,突出了这一行为的重要性和意义。 2. “九老存八士”:这一句通过数量词的对比,表达了虽然只有八位老人健在,但仍然有九位先贤值得纪念。这种对比强调了尽管时间流逝
【注释】 桥门:地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许颂慈先生:指许逊。许逊,字敬安,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东汉道教理论家、神仙学者。三国时隐居于西山,以炼丹术求长生,后入庐山学道,得《灵宝经》等书。魏武帝时曾召见,问以治世之道,因辞以疾而退。晋武帝时又征用为官,不就,隐于南昌西山,著有《许逊传》、《洞玄灵宝真君碑》、《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等。仪态何恂恂:形容仪态恭顺恭敬的样子。矍铄古黄发
诗句原文 吁嗟此旷典,千载偶得之。泮水不再春,思公无已时。 译文解释 在这片广阔的领域里,我们仅此一次相遇,如同古人所说,千年难遇的奇遇。泮水之畔春意已逝,而我心中对你的思念却永无止尽。 注释说明 - 吁嗟:叹词,表示感慨或哀伤。此处表达对许颂慈先生去世的哀悼。 - 旷典:意为宏大的典礼或重要的事件。这里指的是许颂慈先生生前所经历的重要时刻。 - 千载:一千年。表示时间的漫长和珍贵。 -
诗句原文 徒步出东郭,病甚乃辍讲。 南漍一瓣香,寂寞文昌巷。 翻译注释 1. 徒步出东郭:步行着从东边的城墙走出去。 2. 病甚乃辍讲:因病重而停止了讲课。 3. 南漍:指地名或具体地点的代称,可能是某个有名胜古迹的地方。 4. 一瓣香:表示对某人的尊敬和纪念,常用以祭祀或祭拜时使用的香。 5. 寂寞文昌巷:形容环境清冷,无人问津,可能与许先生生前所处的环境和背景有关。 赏析
【注释】哭许颂慈先生绝句二十首:即哭赠。周道:指大道,比喻国家的道路。 译文:世界历经沧桑变化,慷慨谈论时事; 国家的道路多荆棘,我们不如闭目不视。 赏析:《哭赠》是一首吊唁诗,诗人在吊念友人之际,对友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并希望友人能振作精神,为国出力。全诗语言朴实而感情深厚
诗句 - 光阴迅石火: 这句话用“石火”比喻时间的流逝之快,如同石头上点燃的火苗一样迅速燃烧。 - 人生本如寄: “寄”在这里有寄居、暂时停留的意思,整个句子表达的是人生短暂,如同临时寄居一般。 - 不图旬日闲: 这里表达了不想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事情上,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 汍澜挥老泪: “汍澜”指泪水,“挥老泪”意味着因为悲伤而流泪,形容因哀痛而哭泣的样子。 译文
诗作:哭许颂慈先生绝句二十首 往事渺如烟,登堂增百感。江上几诗人,零落气为短。 译文: 岁月的流转就像烟雾一样模糊不清,当我再次登上那曾经熟悉的台阶时,感慨万千。江面上,曾经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如今只剩下了他们的诗作,他们的才华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显得那么短暂。 注释: 1. “往事渺如烟”:表示过去的一切都如同烟云般飘散,不可捉摸。 2. “登堂增百感”:登上曾经熟悉的台阶
以下是对诗句的逐一翻译和注释,以及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云行去不归,水流逝不返: - 云行去不归:意指天空中飘动的云彩,如同行走的人一样,无法返回到原来的地方。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是无法停止的,就像云彩在天空中飘动,无法回到起点。 - 水流逝不返:水是流动的,它不断地向前流淌,永远不会回头。这里用“水”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强调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 最伤七五龄,未了向平债: - 七五龄
以下是对“哭许颂慈先生绝句二十首”的逐句释义: 1. 数载相周旋:形容与许颂慈先生长时间交往,关系密切。 2. 情长比师弟:比喻与许颂慈先生之间的情感深厚,如同师兄弟一般。 3. 哀雁听声声:用哀雁的叫声来表达内心的哀伤和不舍。 4. 肠断西风里:在萧瑟的秋风中感受到深深的哀痛。 译文: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彼此相识、相伴,情深意切,胜过了师兄弟间的情谊。每当听到那哀婉的雁鸣声
注释:赏菊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一定要聚在一起宴饮叙谈。然而现在诗社中又失去了联吟的朋友。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许颂慈先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与诗社成员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诗的开头,作者就表达了对赏菊花期的期待,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吾侪”一词表达了作者与诗社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然而,现在却因为失去一位重要的朋友而感到遗憾和失落
注释:诗人在诗歌方面穷尽自己,自古以来就有先例。一定要穷尽自己的诗才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既然已经穷尽了诗才,那么死去也是值得的。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诗人穷尽自己诗才的赞赏和对诗人生命价值的肯定。诗中“诗人在诗歌方面穷尽自己,自古以来就有先例”这句话说明了自古以来就有诗人为了追求诗歌的高度而不断努力,最终耗尽精力甚至牺牲生命的先例。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注释: 嗟叹啊,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是因诗歌而死。 知道您还没有去世时,也曾先祭奠过这首诗。 译文: 嗟叹啊,古代的文人,大多都是因诗歌而死。 知道您还活着的时候,也曾先祭奠过这首诗
注释:我苦苦思索,呕心沥血,写出的诗难道还不如李贺吗?但您的作品还是此中一品。 赏析:《哭许颂慈先生绝句二十首》是晚清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组悼念友人许颂慈(1835-1904)的七言律诗。许颂慈,字子寿,号梅庵,广东顺德人。他是一位有抱负、敢作敢为的诗人,与郑孝胥、梁鼎芬等人交往密切。这组诗共有20首,每首都是对许颂慈的挽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朋友不幸逝世的哀悼之情
注释: - 一编评月轩,高才吐珠玉:这里形容许颂慈的才华如同明月一般照耀人心。一编指他的诗作,评月轩是比喻他的文才高超,如同月光般明亮。 - 闻公诗尚多,黎枣谁赓续:听到你还有很多诗作,谁能继续你的诗歌创作呢?黎枣代指诗篇。 译文: - 我赞美你的诗歌才华如同明月照耀人间,你的诗作犹如珍珠和美玉一样珍贵。 - 听闻你还有很多诗作,那谁来继承并延续你的诗歌创作呢? 赏析:
【注释】 拟刊订:指拟把许颂慈先生的作品编辑成集。 维摩病:据佛典载,维摩诘居士曾患身病、心病和烦恼病等三种疾病。此处指身心疾苦,即“维摩病”。 【赏析】 《哭许颂慈先生绝句二十首》是诗人于1935年为悼念许颂慈先生而作的一组诗。许颂慈(1860—1926),字伯衡,号颂慈,广东番禺人。早年就读于广州崇正学堂,1878年赴美国留学,后在耶鲁大学攻读法律。回国后曾任广东省咨议局议员及广州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