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买钗钿,渡江买锦绣。
问渠将何为,嫁女已及候。
薄俗重厚奁,以此密婚媾。
岂无有余家,女多家亦瘦。
婿家不必贫,女家不必富。
但视力所能,百备不一漏。
嗟哉尔何愚,甘以奢靡斗。
嫁女尽嫁金,毋乃计大谬。
不见刘凝妻,装遣散亲旧。
间居杂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间居杂诗》是清代诗人陈光绪的作品,其内容涵盖了自然风光、生活琐事以及个人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得请归来恩许閒,细窥书卷饱看山。四郊却道无禾黍,又为饥人不解颜。”
- 翻译:终于得到了休息的机会,可以悠闲地阅读书籍,观察山川景色。四周的人们告诉我,田野里没有收割的庄稼,他们仍然无法解决饥饿的问题。
- 诗歌赏析
- 自然环境描绘:《间居杂诗》中对自然风光的描写十分细腻,如“杨柳映春旗”和“落花飞紫盖”等句子,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感官体验,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生活场景描写:诗中的日常生活场景也栩栩如生,例如“家家水碓竞溪流”,描绘了村民勤劳的场景;“田间午馌人皆歇,一片平芜数点牛”,则反映了农民耕作的艰辛与平静的生活状态。
- 社会背景反映: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写,诗人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如“连夕刺船就烟水,吾侪占得是萧閒”一句,表达了在繁忙的社会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
- 作者情感表达
- 个人情感:陈光绪在其诗作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如“独犬吠云影,村家无四邻”反映了一种孤独与隔绝的感觉;而“空林天暗茅斋静,常把柴门日夜关”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 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一些诗句中,如“几年心与世缘疏,独有雕虫癖未除”,诗人似乎在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个人志趣的追求。
-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陈光绪的诗歌语言质朴而生动,善于用简洁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如“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等诗句,都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 意象运用:在《间居杂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意象,如“柳陌”、“菱塘”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的意境,也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 韵律与节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是其艺术魅力的一部分。陈光绪的诗歌在押韵和节奏上处理得当,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陈光绪的《间居杂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诗歌,更是一部展现诗人独特艺术才华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背景,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