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买钗钿,渡江买锦绣。
问渠将何为,嫁女已及候。
薄俗重厚奁,以此密婚媾。
岂无有余家,女多家亦瘦。
婿家不必贫,女家不必富。
但视力所能,百备不一漏。
嗟哉尔何愚,甘以奢靡斗。
嫁女尽嫁金,毋乃计大谬。
不见刘凝妻,装遣散亲旧。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写一位妇女嫁女时过分讲究嫁妆。
首二句说:我进城去购买钗钿,渡江时又买了锦绣。这里用“入城买钗钿”和“渡江买锦绣”,来突出这位妇女的奢侈浪费;而“嫁女已及候”一句,则暗示了这种挥霍无度的行为是造成她“嫁女已及候”的结果。
第三句说:社会上流行重奁之风,所以人们结婚都讲究聘礼丰厚。“嫁女”,指女子出嫁;“侯”,指等待。“重奁”(jiàn)之风,是指娶妻时男方家庭向女方赠送财礼,以表示诚意。这句诗表面上是说社会风俗的影响,实际上是在揭露女方家庭对男方的敲诈勒索。“嫁女已及候”的“候”,在这里指的是“时候”。
第四句说:虽然社会上流行重奁之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如此。这里运用反问语气,表明诗人并不认为所有女方家庭都是这样。“薄俗”,“厚奁”,都是当时流行的语汇,分别指轻薄的风俗和过分丰厚的聘礼。“以此密婚媾”中的“此”,就是上文所说的“薄俗”。“婿家不必贫,女家不必富”,指出嫁的条件并非一定要男方家贫穷、女方家富有,而是双方家庭条件相当即可。这两句是说,嫁女的标准不应过于苛求。
第五句说:但是,只要双方家庭条件相当,女方家就一定会提出过分丰厚的聘礼。这句诗是对前面所叙事实的概括和归纳,说明女方家庭之所以要提出过分丰厚的聘礼,是因为它认为这样可以提高自己家庭的身价,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
第六句说:难道只有女方家庭有多余的财产吗?其实男方家庭也不见得就一定穷困。这里运用反问的语气,进一步揭露女方家庭的贪婪行为。“但”,只。“百备不一漏”,意思是说一百件东西里面,没有一件是完备的。这里用“百备”和“不漏”两个词组成一个反义词组,形象地表达了女方家庭对男方家庭的苛刻要求。
第七句说:唉!你为什么这样愚蠢呢?竟甘心用过度豪华的方式来与人家争斗呢?“甘”,意为“愿意”,这里是“甘于”的意思。这里运用反诘语气,进一步揭露女方家庭的贪婪和无知。
第八句说:你嫁女儿的时候,把全部财物都带去了,难道这不是太糊涂了吗?这里的“妆遣”一词,指嫁妆。“装遣散亲旧”,意为把嫁妆都带走了,以致断绝了与娘家亲戚的联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你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不顾及亲情,这样做实在太糊涂了。
最后两句说:你为什么不学习那位刘凝的妻子呢?她的嫁妆不多不少,既不会因为嫁妆少而受到委屈,也不会因为嫁妆多而失去尊严。这两句诗是说,你这样做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全诗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女方家庭过分奢华的行为和结果,揭露了其贪婪、无知和愚蠢的本质。同时,作者通过列举一些反例,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整首诗语言简炼、含义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