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多信鬼,此风盛今日。
居丧延浮屠,因鬼乃及佛。
释氏有何能,云有忏悔术。
斯言若安听,已犯异端律。
置亲于有罪,子罪先可杀。
近来取悦耳,箫管杂饶钹。
黄冠更狂诞,上表达天阙。
吾徒读儒书,睹此愤难遏。
伊川程夫子,遗言当载笔。

【赏析】

《间居杂诗》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一首诗。全诗共八句,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迷信现象,揭露了那些宗教狂徒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事实真相,制造谣言,蛊惑人心的行为。诗中运用了反语和讽刺手法,以“释氏”自指佛教徒,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首句“越人多信鬼,此风盛今日”,揭示了越地人普遍信仰鬼神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十分盛行。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这种迷信风气对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

第二句“居丧延浮屠,因鬼乃及佛”,则直接点明了这种迷信行为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祭祀神灵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这句诗通过描绘场景,让人感到一种悲哀与无奈。

第三句“释氏有何能,云有忏悔术”,则是对这种迷信行为的嘲讽与批判。这里,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质疑了佛教徒所说的忏悔术的真实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不屑一顾。

第四句“斯言若安听,已犯异端律”,则是对那些传播迷信言论的人的严厉指责。这里,诗人用了“若安听”一词,表达了对这种说法的不信任和反感。同时,也暗示了这些人已经触犯了法律。

第五句“置亲于有罪,子罪先可杀”,更是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的观点。这里,诗人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亲人犯了罪,那么作为子女的他也可以被杀掉。这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控诉,也是对社会公正的强烈呼唤。

第六句“近来取悦耳,箫管杂饶钹”,则描述了一些官员为了博得皇帝欢心,不惜采用欺骗手段,甚至使用音乐来掩盖真相。这句诗既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也反映了诗人对此的愤懑之情。

第七句“黄冠更狂诞,上表达天阙”,则进一步揭示了一些官员的虚伪和无能。他们虽然身穿道士服饰,却表现得更加狂妄自大,甚至公然向皇帝进言。这里,诗人用“狂诞”一词,形容这些官员的行为举止。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行径的蔑视和谴责。

最后两句“吾徒读儒书,睹此愤难遏,伊川程夫子,遗言当载笔”,则是对整个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里,诗人提到了自己的老师程颢,以及他的遗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用心理解书本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愤怒。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揭露和批评,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个人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