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三月葬,士则仅逾月。
县封有定期,著为春秋律。
今人惑堪舆,选地葬无日。
野厝苦寒暑,屋殡防嘻出。
日久家或落,窀穸赀已竭。
郭璞造葬书,但求妥骸骨。
藉以博富贵,儿罪岂容发。
棺彗未入土,譬如居无室。
死不如速朽,圣言有为发。
【注释】
间居:隐居。
杂诗:即《杂诗》。
县封:县邑的封土。县,小城邑;封,筑土为坛,以土填实,上覆以土。
定:一定、确定。
堪舆:风水之术。
野厝:野外埋葬。
屋殡:在房屋内安放棺材。
嘻出:哭泣声。
窀穸(zhūn xī)(qínxi):古时对人死葬地的称呼。
郭璞:《晋书》称郭璞善卜筮占相,曾作《葬书》。
棺彗:棺盖。
圣言:指孔子的言论。
为发:发现。
【赏析】
《杂诗》是一首反映社会风俗和思想感情的抒情短章。《杂诗》共三首,这里所选的是第三首。这首长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厚葬习俗的反感。作者借题发挥,批判了厚葬之风。全诗从“今人惑堪舆”开始,指出当时人们盲目追求厚葬之风,不顾实际情况,不尊重死者的尊严,而把厚葬当作求福之道。接着写因厚葬而使家庭破产,以及由此造成的悲哀现象。最后归结到孔子关于“死不如速朽,圣言有为发”这一观点。全诗结构严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开头两句直陈事实,中间四句揭露社会现实,最后一句提出作者的观点。全诗语言朴实,情真意切,有力地鞭挞了当时流行的迷信行为,表现了作者清醒的唯物主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