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骖赠旧馆,范麦恤故交。
助丧古来有,谊薄云天高。
未闻投瓜李,反望报琼瑶。
吾乡遇亲丧,千金瓦砾抛。
亲朋送障轴,纷纷悬堂坳。
必以多金谢,务使有余饶。
不尔即昧礼,便来旁人嘲。
吊客有馈赠,竟成市道浇。
我欲矫鄙习,瑟柱难去胶。
安得定社约,易俗先吾曹。

【注释】

孔骖:人名,姓孔名骖。

范麦:人名,姓范名麦。

古来有:自古以来就有。

谊薄云天高:友情像云一样高远。谊,情谊;薄,浅薄。

未闻投瓜李:未曾听说过送瓜果给朋友。比喻为朋友排忧解难。

反望报琼瑶:反过来看自己得到的报答却如琼瑶一般珍贵。

吾乡遇亲丧:我家乡遇到亲人死亡的不幸。

千金瓦砾抛:形容用重金酬谢死者家属。千金,重金;瓦砾,破碎的砖石。

亲朋送障轴:亲友送来的灵车、灵幡等。障轴,灵车、灵幡等物品。

纷纷悬堂坳:灵车、灵幡等在堂屋四周高挂起来。

必以多金谢:必须用大量金钱来酬谢。

务使有余饶:务必使死者家属感到宽慰和有余裕。

不尔即昧礼: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不懂得礼仪。

便来旁人嘲:就会招致旁人讥讽。

吊客有馈赠:吊唁客人中有的送上了礼品。

竟成市道浇:最后竟然变成了一种庸俗风气。

瑟柱难去胶:琴瑟上拴着的弦柱很难去掉。比喻习俗难以改变。

安得定社约:怎么能确定社会规范呢?

易俗先吾曹:先从改变自己做起。

【赏析】

此诗是作者写给故交孔骖的挽词。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旧馆相会,友朋情深;后四句写故人亡故,生者痛惜,并表达了对故人遗孀的慰问之情,同时也批评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种庸俗习气。

首两句写与故人的相见。“间居杂诗”,说明是作者在友人故居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孔骖”,即孔骖,字元方,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后汉书·逸民传》载:“孔骖字元方,少学《老子》,居家教授,弟子自远方至。”颜师古注:“骖,字也。”“范麦”,即范曾,字巨卿,汝南平舆(今河南宝丰县)人,东汉隐士。《后汉书》载:“范曾字巨卿,南阳平林人也。”《晋书》称:“曾字巨卿,汝南平舆人,世祖初,避地荆州,因寄居南阳。”这两句说作者与好友相会于故宅中,他们谈笑甚欢,友谊深厚。

第三四句写故人之死。“助丧古来有”,“助丧”,即帮助办理丧事。“古来”,即自古至今。“谊薄”,即情义淡薄。“云天高”,即情义高远。“谊薄云天高”的意思是:古人的情义如同云彩一样高远,而如今人们的情义却很浅薄。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故人深情厚意的赞美。“未闻投瓜李”,传说汉文帝的弟弟梁王刘武死后,其母窦太后哭之不已。文帝问:“何悲哉?”窦太后曰:“陛下不知,此非但肠断,乃心绝也。”帝曰:“太后亦悲矣!”于是赐梁王葬具、钱二百万,葬之后,则遣太后归国。后人遂以“投瓜报李”喻为朋友互相赠送礼物或财物。此处借指故人对自己的情义。“反望报琼瑶”,意谓自己对故人的感情深厚,回报之礼应当如美玉般珍重。“吾乡遇亲丧”,指故人家乡发生不幸。“千金瓦砾抛”,意为用大量的金银财宝来酬谢死者家属,以示哀悼之意。“亲朋送障轴”,指亲友前来吊唁,送来灵车、灵幡等物品。“纷纷悬堂坳”,意谓灵车、灵幡等悬挂在堂屋四周。“必以多金谢”,必须用大量金钱来酬谢死者家属。“务使有余饶”,务必使死者家属感到宽慰和有余裕。“不尔即昧礼”,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不懂得礼仪。此处意谓如果不用金钱来酬谢死者家属就是不懂得礼仪。“便来旁人嘲”,招致旁人讥讽嘲笑。

后四句写故人亡故后的哀叹,抒发了自己对死者的悼念之情。“吊客有馈赠”,指吊唁的人中有些送礼表示慰问。“竟成市道浇”,意谓这种风俗最终变成了一种庸俗的风气。“我欲矫鄙习”,意思是我想纠正世俗陋习。“瑟柱难去胶”,意谓琴瑟上拴着的弦柱很难去掉。比喻习俗难以改变。《诗经·大雅·荡》有“绳其祖武,陶复陶冗”。毛《传》:“庸,绳束也。”郑玄笺:“陶,治也;冗,缠也……言不能去绳束也。”此处借用这个典故,表明作者想改变世俗陋习的心情。“安得定社约”,意思是怎样才能制定出社会规范呢?“易俗先吾曹”,先从改变自己做起。这里表达了作者要改掉陋习的愿望。

整首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语言流畅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