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郡八景

江干多是老渔翁,欸乃声声晚渡东。
落日流光知海阔,馀霞倒影觉天空。
浮槎未上津头月,鼓棹齐回午后风。
到岸争先停夜泊,糊模雉堞暮烟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郡八景》是清代诗人章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中包含“江干多是老渔翁”、“落日流光知海阔”等名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台郡八景》的作者章甫,是宋代人。他的生平事迹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但具体细节已不甚清楚。
  • 章甫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有极高的评价,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诗句“置身高踞澄台上,放眼遥空碧海中”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的景象。
  • “不使一层楼尚隔,真誇千里目能穷”则表达了诗人通过自己的视角,能够看到遥远地方的景象,显示了他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1. 作品赏析:
  • 《台郡八景》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
  • 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诗作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感受。
  1. 写作背景:
  • 《台郡八景》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或观察有关。他可能长期居住在台郡,对周围的环境和自然景观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 这种独特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下,使得诗歌具有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
  1. 文化价值:
  • 《台郡八景》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 该诗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审美经验和思考空间。
  1. 艺术风格:
  • 章甫的《台郡八景》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展现,展现了古典诗歌的严谨结构和美感。
  • 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哲理,使得作品既有艺术性又富有哲理性。

《台郡八景》作为清代章甫的代表作,以其丰富的内容、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自然观以及艺术审美,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