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谷遗嘉种,先农著懋功。
春暄二月后,香浸一溪中。
重穋随宜辨,筠笼用力同。
每多贤父老,占节识年丰。
耕图二十三首浸种
介绍
《耕图二十三首浸种》是中国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王阳明(王守仁)的诗作。王阳明是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耕图二十三首浸种》是他晚年在江西赣州时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关注。
在这首诗中,王阳明通过描绘农田耕作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农业劳动者的敬意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诗中的“耕图二十三首浸种”指的是他创作了23首关于农耕的诗歌,每首诗都描绘了不同的农事活动,如播种、灌溉、施肥等。这些诗歌不仅是王阳明个人对农业生活体验的记录,也是他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哲学思考。
《耕图二十三首浸种》展现了王阳明对农业劳动的重视,以及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他的诗歌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通过对农业活动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和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
【注释】 百谷遗嘉种,先农著懋功。 百谷:泛指各种谷类。遗嘉种:留下好种子。先农:《周礼·天官》有“三农”,即后稷、大司农、太史,是古代负责农业的官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者,其先齐人也,故尝游燕赵,颇得其助焉。既相齐,出记曰:‘吾多资财,生之无崖矣,吾何忧于贫呢!’”《汉书·食货志》:“(桑弘羊)上言‘民所疾苦,无大于欠赋重役……今律令下细作谨端,而民不冻馁,则是吏奉法不苛也。”
耕图二十三首浸种 原隰韶光媚,茅茨暖气舒。 青鸠呼雨急,黄犊驾犁初。 畎亩人无逸,耕耘事敢疏! 勤劬课东作,扶策历村墟。 注释: 1. 原隰:指田地。2. 原隰韶光媚:指春天的原野上景色美好。3. 茅茨:指草屋。4. 暖气:温暖的气流。5. 青鸠:指布谷鸟。6. 黄犊:指小牛。7. 畎亩:田野的边角。8. 人无逸:没有人懒惰。9. 勤劬:勤奋努力。10. 课:从事,致力于。11. 扶策:扶着拐杖
诗句翻译: 1. 农务繁忙时节,春潮正涨堰欲平。 2. 烟雾笼罩高柳树,随风飘散去鸥鸟轻快。 3. 斗笠压着云影低,雨声中蓑衣乱响。 4. 耙头船儿稳当行,牛角斜立叱声响。 关键词注释: - 耕图二十三首: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即“雨水”节。 - 农务时方急:农忙的时候,各种农活都十分紧迫。 - 春潮堰欲平:春天的潮水上涨,需要修整堤坝使之平稳。 - 烟笼高柳暗:烟雾笼罩着高大的柳树
注释: 1. 耕图二十三首浸种:指二十四幅画中的第一幅《耕田图》。 2. 南亩耕初罢,西畴耖复亲:在南边田地耕种刚结束,又跑到西边的田地里去锄草。 3. 四蹄听活活:形容马儿奔跑时的声音,仿佛在欢跃。 4. 十顷望畇畇:望着广阔的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象。 5. 蝶舞黄萱晚,莺归绿树新:蝴蝶在傍晚的黄花丛中翩翩起舞,燕子归来落在新发的绿叶上。 6. 春光长不负,只有力田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耕图二十三首》。下面我将逐句解释: 1. 如轮转机石,历碌向东皋。 注释:如同车轮旋转般不停歇的农务活动,忙碌地在东边的田野上进行。 2. 驱犊亦何急,平田敢告劳。 注释:驱使牛儿也不需要那么着急,平坦的田地也无须担忧会劳累。 3. 春塍萦似滞,沃壤腻于膏。 注释:春天的田间小埂像被泥土堵塞一样,肥沃的土地就像涂抹了一层油膏。 4. 水族堪供饷,倾樽醉蟹螯。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春天播种的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首句“种包欣拆甲”,意为农民们高兴地卸下了沉重的农具甲胄,准备开始新的农耕生活。“拆甲”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卸下农具的动作,而“欣”字则表达了农民们的喜悦心情。 第二句“岸畔竞携筐”,描写了农民们争相携带农具到岸边的场景。这里的“竞”字表现了农民们争先恐后、积极进取的态度
【注释】 耕图:指《耕织图》,相传为唐张萱所画,后被摹本流传。 浸种:《耕织图》上载有“浸种”之法。即在播种前先浸种。 占城种:指占城稻种。 垄头:田边的土垄上。 一溪滋雨足:意思是说雨水滋润着每一处土地。 盈亩喜秧开:形容庄稼长得好。 宿露浓相浥:意思是说早晨的露水浓重而湿润。 韶阳:春天温暖的日子。 催:催促。 欣欣频笑指:意思是说农民看着自己的庄稼高兴地指着它。 可移栽
注释: 浸种:将种子浸泡在水中以备播种。 鸟鸣村陌静,春涨野桥低。 鸟儿在村庄的小路上静静地鸣叫,春潮上涨淹没了野桥的基座。 已爱新秧好,旋看覆垄齐。 我已经喜欢上新的稻秧长得很好,立刻去看田垅被稻苗覆盖整齐。 淤时争早作,课罢岂安栖。 有时争着抢农时,农事结束后哪有安宁的地方休息? 沾体兼涂足,忙忙日又西。 全身被泥巴粘满,脚也沾满了泥土,忙碌的日子一天天过去。 赏析:
【注释】 1、耕图:指《耕织图》。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唐人好图画,工书画者多矣。但于耕织之图,尤所未详。”耕图即以农事活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二十三首:泛指许多诗篇。 吉辰:良日,好日子。 社后:社日之后。社,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比户:每家。 忙时:农忙季节。 盈把:满把。 分青壤:给田地施肥。 和根:浇地。 绿漪:指秧田中水波荡漾的景象。 饷榼(kuē):盛酒的器具。 制秧旗
这首诗的原文是:“耕图二十三首浸种”,译文如下:春耕开始了,农民们开始播种。 种子在水中浸泡,等待发芽生长。 阳光洒满田野,温暖而明亮。 水田里,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 赏析如下: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农耕的繁忙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们在春天开始播种的场景。诗中的“令序当芒种,农家插莳天”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开始在田间播种,准备迎接新的季节。 “倏分行整整
【注释】 耕图二十三首浸种:这是一首描绘农耕活动的七言绝句。 含风叶叶柔:在春风中,叶子柔软而充满生机。 载芟除宿莠:清除田中的杂草。 挹注引新流:用水流灌溉田地。 阴借临溪树:利用河边树木的阴影。 声传隔陇讴:声音从田野传到远处的山丘上。 炊烟村畔起:乡村的炊烟升起。 归路缓驱牛:回家的路上慢慢驱赶着牛。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耕情景的诗。前四句写春耕,后四句写夏收。 “饱雨纤纤长”
译文: 郁郁葱葱的平地绿草茵茵,辛勤地耕耘了一整年。 管理好苗儿疏密适度的方法,不是种下就应多勤力。 竹笠上还带着初雨的雾气,锄头轻得只带半片云。 太阳高照忙着做饭给妻子,小儿子还是牵着妈妈的裙角。 赏析: 《耕图二十三首·浸种》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作。这是一首描写农民耕作生活、反映农村生产情景和农民劳动生活的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勤劳朴实的田园风光,反映了农村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全诗语言通俗易懂
耕图二十三首浸种 注释:耕种时,将种子浸泡在水中进行催芽。 赏析:此诗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画面。其中“锄莠日当午,骄阳若火燔。耘耔须尽力,辛苦只今番。”这四句诗,分别从早晨开始、正午时分、午后和傍晚四个时间段,描述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过程。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艰辛。而“蝉噪风前急,蛙声水底喧。酿花宜郁暑,翠浪舞翩翻
这首诗的译文是: 耕图二十三首浸种 艺术夺自天工,人勤地力加。 桔槔声振鼓,戽斗疾翻车。 灌注畦旋满,呕哑日欲斜。 况兼风露美,篟篟吐新华。 注释解释如下: 1. 艺夺天工巧:这里的“艺”指的是农耕的艺术技巧,而“夺”表示这种技巧超过了自然的天工。 2. 人勤地力加:意思是通过人类的勤劳,土地的生产力得到了提升。 3. 桔槔声振鼓:桔槔是一种用于灌溉的工具,当它工作时会发出类似鼓声的声音。 4
诗句解读和译文: - 西成已在望,早作更呼欢。 注释:西成,指丰收的希望;已望,已经可以期待;早作,提前开始工作;更呼欢,更加兴奋地准备。 译文:丰收的季节已经可以预期到了,我们已经开始提前忙碌起来,兴奋地准备迎接丰收的到来。 - 刈穗香生把,盈筐露未干。 注释:刈穗,割取稻穗;香生把,稻穗散发出香味;盈筐,装满了筐;露未干,露水还未干透。 译文:稻穗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已经装满了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丰收后的喜悦之情。 第一句“红籼收十月,白水浸陂塍”描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后,收获到的稻谷。红籼是指红色的稻谷,十月是收获的季节。白水则是灌溉田地的水,被用来浇灌田地和池塘。 “酿熟田家庆,场新岁事登”两句表达了农民们庆祝丰收的喜悦之情。他们通过酿酒的方式来庆祝这个季节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 “云堆香冉冉,露积势层层”描绘了天空中白云飘飘的景象以及露珠覆盖大地的情景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农民耕作的诗。下面逐句解释: 1. 力田欣有岁,晒稻喜晴冬。 - “力田”指的是勤奋的农夫,“欣”表示喜悦,“有岁”意味着丰收的年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丰收年景的喜悦之情。 - “晒稻”是指在阳光下晾晒稻谷,“喜晴冬”则说明是在晴朗的冬季里进行晒谷的活动。 2. 响落连耞急,尘浮夕照浓。 - “响落”可能指谷物在收割后落下的声音
【解析】 此诗写农事,以“早”“多”为线索,描写了农家春耕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新明快,表现了农家对勤劳的赞美。 【答案】 译文:野路上寒霜风早到,柴门里夕阳多照人。舂米声和邻家传,杵棒声和豳歌相应。一筐筐稻谷倾满了筐,晶莹雪珠满箩筐。可怜他们辛苦得,老来还把双手摩挲。 注释:①豳:地名,在今陕西省旬邑县东,是周族发祥地之一。②颗颗:粒粒。③篚(fěi):盛粮食的器具,形似方形的提包
【注释】 耕图二十三首:指《耕织图》。耕图:指《耕织图》的图画。浸种:指《耕织图》上描绘的一种农事活动——春播。 治粒频求洁:治米,是把粮食中的糠皮、砂石等杂质清除干净,使之洁净。 筛风当户北:在屋子北面开一个小窗,用筛子筛去从窗口吹进屋里的风。 避日就檐阴:在房屋的南面,用伞或席子遮挡阳光。 一饱功非易,终年力不禁: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却难以获得丰收。 君看圆似玉,我爱胜如金:比喻说
【注释】 1. 耕图:耕作的图样。2. 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南方。3. 糠秕:稻麦等谷物的外壳。4. 干圆:指谷子,泛指庄稼。5. 县吏:县衙的差役。6. 狼藉:杂乱无章的样子。7. 俯仰惭:因贫穷而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诗是说,农人们辛勤耕耘之后,收获了满满的一车粮米,却因为租税繁重而不得不把它送到官府去缴纳。虽然如此辛苦,但他们还是能够避免被逼得家破人亡,不至于在贫穷和羞愧中度日
【注释】 ①耕图:即《耕织图》,为宋代陈造所作的农事诗。二十三首,指《耕织图》的二十四幅诗作中的二十三幅。 ②渍(zhī):浸泡。 ③檐虚:屋顶因雨水而显得空荡。 ④声殷(yīn):舂谷的声音响亮。 ⑤寒扃(jiōng):紧闭的门闩,表示寒冷。 ⑥玉色:比喻谷物的颜色。 ⑦珠光:比喻谷粒的光泽。 ⑧蒸炊:做饭。 ⑨农祖:农业之神,此指农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
注释: 1. 勤劳临岁暮,入囷及良朝。——勤劳到了年末,谷物进了仓。 2. 墉栉宁奢望,储藏幸已饶。——仓库的屋顶整齐有序,储备已经很充足。 3. 赋完农有暇,门静吏无嚣。——税赋征收完毕,农民可以休息,官府安静无事。 4. 苫廪牢封固,无虞雨雪飘。——苫盖好的粮仓严密封闭,不用担心雨雪侵袭。 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农事结束后,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诗人以勤劳、丰收
《耕图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组诗。这组诗共二十三首,每篇都以“耕图”为题,描写了农民在春天播种、夏天锄草、秋天收获等农耕生活的场景。其中,第二首的译文为:“雨露和阳光都是上天赐予的恩德,丰收使得百姓感到宽慰。村民们用赛鼓迎接社神,祈求神灵保佑。晚上则点着神灯向巫婆祈祷,祈求风调雨顺。村民们还用酒浆装满陶罐,将食物摆在盘子里献给神灵。他们希望神灵能赐给丰收的福佑,让庄稼茂盛、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