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 第三十四回 ·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作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描绘了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深刻的情感纠葛。这一回主要展现了宝玉与袭人、宝钗之间微妙的友情关系以及宝玉个人在人际互动中的困惑和挣扎。通过这一节选,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红楼梦》中的情感世界和人物心理。

从情感角度分析,这一章体现了贾宝玉与袭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在宝玉眼中,袭人是他最亲的人之一,然而当袭人谈及薛蟠时,宝玉却显得犹豫不决。这种犹豫不仅是对朋友行为的担忧,更反映出宝玉内心的复杂和矛盾。此外,宝钗的话语虽简短,却深含意味,表明了宝钗对宝玉行为的不满及对宝玉感情的顾虑。这反映了宝玉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不谨慎和缺乏深思熟虑。

从人物性格与心理活动来看,宝玉的犹豫不决和对宝钗的尊重显示了其内心的矛盾和对友情的执着。他对袭人的依赖和对宝钗的尊敬共同构建了宝玉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宝钗的沉默也暗示了她对宝玉情感世界的理解和包容,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宝玉行为上的不满和失望。

这一回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人物心态和道德观念。贾政对宝玉的处罚不仅是对其行为的惩罚,更是对当时封建礼教的一种体现。宝玉的行为被严格地限制在“规矩”之内,而这种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个体自由受到的极大压制。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不仅揭示了人物之间的微妙情感关系,也深刻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封建礼教对个体的制约。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关推荐